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49-34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红文旅函〔2019〕51号
  • 发布日期: 2019-10-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5号提案的答复

州政协文史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红河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05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工作的目标思路和任务举措。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主动担当新使命,在描绘蓝图的同时,不断推动文旅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进一步推进全州文旅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完成了机构合并,组建了州、县市文化和旅游局,实现了机构、办公、人事、工作上的高度统一与融合;为文旅融合在机制和体制上提供了保障,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一、红河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红河州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全州有不可移动文物2888处,占云南省不可移动文物14704处的20%,名列全省第一。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红河哈尼梯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8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48处。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11个、中国传统村落107个。红河州有可移动文物24445件,其中: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611件,收藏、陈列展示的博物馆纪念馆12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1个。同时,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144项。有24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8个、3A级8个、2A级8个。目前,已建成哈尼梯田、溶洞观光,温泉康体休闲度假,历史文化览胜、跨境旅游,民族文化等六大旅游产品品牌。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依托富集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推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文旅融合迈出新步伐。按照州委、州政府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的部署,组建了州、县市文化和旅游局,实现了机构、办公、人事、工作上的高度统一与融合。

  2.着力打造文旅融合项目。通过创新设立规模50亿元的红河浦发旅游投资基金,撬动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旅游区、建水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弥勒福地”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河口异域风情街、蒙自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建水紫陶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紫陶蚁工坊、弥勒东风韵等一批融合度高的文化旅游产品。2016年以来,共实施文化旅游项目261个,累计完成投资382.9亿元,目前,已有176个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新阶段。

  3.着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哈尼梯田博物馆、开远、弥勒等县市文化馆,11个乡镇以及230个行政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了29个游客服务中心、57个停车场、26个观景台、22条旅游栈道、263座旅游厕所、420多块旅游标识标牌建设,启动了红河州全域旅游综合体、红河书院,全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4.着力打造文化产品。围绕文化自信,精品奉献时代主旋律。着力打造了《爱如星火》等21部优秀歌舞作品,9部作品荣获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表彰。部分优秀作品参加了全国舞蹈展演。《建水小调》等产品逐步成为旅游演艺产品;围绕全域旅游创建,实施了建水古城、元阳哈尼梯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水、弥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工作,推进了弥勒可邑小镇等一批A级景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了泸西吾者温泉等一批旅游度假产品,全州A级旅游景区达24个居全省第一,推动了旅游观光产品向休闲度假、体验复合型产品转变。

  5.着力完善旅游要素功能。围绕旅游要素功能,着力打造蒙自过桥米线、建水汽锅鸡、哈尼长街宴等美食品牌;新增宾馆酒店266家,民宿客栈74家,引进国际品牌酒店7家;打造了红河康藤等3个自驾游营地;建成建水曼金湾紫陶、河口异域风情等7条旅游商品特色街区;开发了一批紫陶、锡工艺品、民族刺绣、红河有礼等旅游商品。

  6.“一部手机游云南”取得新突破。开展了以建水为重点的大数据可视化智慧旅游建设,开启了我州慢直播、找厕所、识景点、无感高速支付、智能停车、定制出行、导游导览、一键投诉等各种“聪明点”功能应用,游客自由自在体验取得新进展。

  7.宣传营销不断强化。围绕“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与昆明长水机场、新浪、中国网等平台合作进行广泛宣传;组团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梯田旁的故事》、足球、马拉松等系列赛事活动推介红河旅游,“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游客规模、消费水平大幅增长。

  虽然,全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全州文化旅游资源、项目、产品、市场方面看,存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途径不广、文化内涵挖掘与旅游融合项目不多、文化与旅游融合产品打造不力、文化与旅游融合产品市场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二、红河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

  为推动全州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红河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立足红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把红河建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推动红河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着力编制好红河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在制定《红河州文化旅游融合实施方案》基础上,编制《红河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红河州文化旅游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红河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红河州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方向。

  3.着力实施一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项目,打造深度融合文旅产品,促进文旅产品多元化建设。依托我州世界遗产地、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项目。

  一是按照积聚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世界锡都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红河·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初具规模的园区加快建设发展步伐,探索“文旅+科技+创意”的发展模式,以引进产业链核心企业为重点,带动和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文旅企业聚集发展,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提升园区的要素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二是加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开发,策划包装一批优秀文化旅游项目,着力创建蒙自市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景区、建水文庙景区、建水学政考棚景区、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景区,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统筹设计、升级改造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设施,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增强景区承载能力。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出更多便利化、人性化服务举措,打造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景区。

  三是坚持把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依托我州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城、传统村落等,选择旅游发展要素集聚、发展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域,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建成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镇村。着力开发建水县紫陶街、红河水乡步行街。建设元阳哈尼梯田小镇、建水临安古城、建水西庄紫陶小镇、红河“东风韵”小镇、红河水乡小镇、弥勒可邑小镇、泸西城子古镇、屏边滴水苗城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实施红河苏红老村、建水团山村、元阳阿者科村等一批特色村建设,推动城市、小镇、村寨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底蕴、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理念,优化城镇、乡村景观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丰富文化内涵,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在旅游开发中实现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四是加强统筹规划和建设修缮,传承中国革命的精神谱系,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开发更多文化创意产品。加强规范管理,对标中央精神完善展陈内容,尊重历史,不搞戏说演绎,让红色基因传下去,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扶持蒙自市查尼皮红色党史文化旅游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五是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博物馆建设。强化博物馆的旅游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加强博物馆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场的宣传推介。建成蒙自市滇越铁路历史博物馆、建水县紫陶博物馆、建水古城博物馆、红河县和谐梯田博物馆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博物馆,提高展陈水平,推动将更多的文物资源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推动红河文化产品内涵传播。

  六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的原则,加强对旅游演艺创作生产引导,创新旅游演艺发展模式,打造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旅游演艺精品,创意提升《哈尼古歌——四季生产调》、金临安民族民俗歌舞晚会、舞剧《诺玛阿美》等一批重点旅游演艺项目大力发展特色演艺项目,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供给格局。

  七是创意策划高端节庆赛事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重大节庆赛事品牌,加大资源整合和宣传营销力度,创新举办形式和办节(赛)机制,着力打造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节、“蒙自过桥米线节”、“蒙自石榴节”系列活动、哈尼梯田“开秧门”实景农耕文化节、建水紫陶文化节、建水孔子文化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节庆赛事品牌以及中国元阳梯田越野挑战赛、中国红河—越南老街“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事,着力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促进节庆赛事活动专业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州节庆赛事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9月10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