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45-76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红文旅函〔2019〕21号
- 发布日期: 2019-10-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19号提案的答复
州工商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和旅游职业教育的建议》第21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主动性自觉性,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则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要求,全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州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增幅均排在全省州市前列。结合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关于“实行政府引导,产业规范,突出民族特色的旅游发展思路”
一是围绕全州旅游“五区一带”(即: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旅游区、“一湖两城”古城文化旅游区、“弥勒福地”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中越边境旅游区、滇南中心城市旅游区、滇越铁路“米轨时光”精品旅游带)发展布局,编制了《红河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红河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红河州精品自驾旅游重点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重要规划。建水县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候选名单,建水古城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验收。
二是在全省率先设立旅游投资基金50亿元,州内21个重点募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3.66亿元;红河水乡、建水古城、哈尼小镇等8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获得省级奖补资金支持;喜来登、华侨城、锦江、世贸、希尔顿等品牌企业陆续进入我州投资或运营管理文化旅游项目。弥勒高铁、蒙自动车开通运营,完成个旧至元阳梯田景区美丽公路提升改造、元阳哈尼梯田景区旅游环线等8条景区景点道路建设,州内高速公路和各县市标准化旅游标识系统得到完善和优化,完成29个游客服务中心、57个停车场、26个观景台、22条旅游栈道、263座旅游厕所及自驾线路道路沿线109座通信基站建设。2016年至2018年,全州纳入文化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项目达261个,累计完成文化旅游固定资产投资382.9亿元,年均增长15.8%,全州文化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总量持续排名全省第2位。2019年,全州纳入统计的文化旅游项目共81个,总投资612.77亿元,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63.58亿元。
(二)关于“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深度挖掘辖区内旅游资源,树立红河旅游品牌形象”
一是围绕《红河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培育,不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引领的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推进,以22条最严措施为抓手的旅游市场监管不断强化。2013年以来,全州有16个项目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开远市大黑山旅游景区开发、石屏县异龙湖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工建设,弥勒湖泉温泉水世界、景宜吾者温泉国际养生、河口异域风情街、康藤·红河谷等帐篷营地、元阳十二庄园、建水和院、元阳万缮酒店、云上梯田酒店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弥勒东风韵、锦屏山、太平湖森林小镇、开远凤凰生态公园创建4A级景区已完成初评整改上报省级评审,新增蒙自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建水紫陶街、建水学政考棚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目前,全州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达到24个(4A、3A、2A各8个),居全省第1位。
二是文旅融合取得新成效。建水紫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云南唯一一家创建单位,河口国门文化形象工程成为标志性工作,建水紫陶小镇的“蚁工坊”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的标志性工程,实施了元阳哈尼梯田、屏边滴水苗城、弥勒东风韵等一批融合度高的文化旅游产品;哈尼长街宴、建水孔子文化节、弥勒阿细跳月节、女子马拉松、蒙自国际马拉松、哈尼梯田越野马拉松、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等影响力不断扩大,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等品牌旅游节目、《芳华》《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引爆了全州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逐步深入人心。
(三)关于“汇集编制红河州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民族风情节目,逐步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生产工艺,重点打造代表红河形象的重点产品,宣传红河,发展红河”
一是成立并运营红河诺玛阿美旅游商品公司,并注册“云上梯田”和“红河有礼”的商标,逐步解决我州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成功打造《哈尼古歌》《爱如心火》《初心》等文化精品,《诺玛阿美》顺利完成巡演。
二是文化文物遗产保护、挖掘、申报等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州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44项,其中,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项、彝族剪纸、傣族传统制陶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5项、州级184项、县级881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592人(健在人数),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67人,州级334人,县级1174人。2016至2018年,全州共投入非遗保护专项经费1814.37万元。
三是依托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旅游行业在发展理念、机构队伍、工作平台、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融合,按照《红河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盘活现有文化资源和资产,用文化养分滋养旅游,丰富旅游内涵,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切实把红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红河文化旅游特色化、优质化、效益化。
(四)关于“建立与现代旅游业相适应的旅游职业学校,强化旅游职业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使红河州旅游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多样化、标准化”
一是坚持定期不定期联络对接红河学院商学院、州民族师范、州财校等设有旅游专业院校。公开招聘多名毕业生到州旅投公司等涉旅企业实习工作;积极对相关院校的涉旅专业课程和旅游调研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好红河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标准化材料汇编等相关材料的提供。现已初步形成由院校,旅游企业,文化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的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培训机制和平台。目前,全州共有涉及文化或旅游的院校9个,专业分别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导游、酒店管理、哈尼古歌、工艺美术、会展服务与管理、民族歌舞、铁路客运服务等。
二是与州人社局、州总工会共同举办红河州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全州130余名参赛选手、100余名观摩选手通过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前厅服务、普通话导游服务五个项目的参赛或观摩学习,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使全州旅游从业人员在比赛中开阔眼界并找准差距,从而提升自我职业素养、行业能力,并在旅游行业内营造了热爱本职工作、勤于业务钻研、诚信服务游客的良好氛围。
三是切实做好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红河州考点工作,2018年全州共报考导游人员资格考试218人,过关51人,通过率为23.39%,同比增长分别为38.85%、82.14%、31.18%。我州导游李勇、段鉴航相继入选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金牌导游”培训项目。2019年,我州导游吴春香被评为省“金牌导游”。
感谢你们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