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39-024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红农函〔2019〕42号
  • 发布日期: 2019-12-0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69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红河州委:

  贵委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力度的建议》的第16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深化完善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问题

  (一)深化机构改革,明确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

  根据中央、省、州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红河州自2007年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2008年,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2008年6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出台《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改革后县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本保持原有机构设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统一实行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管理的方式,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但在人员的考核、调配和晋升等方面必须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2011年,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中共红河州委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经费、编制、办公条件、农技人员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政策保障,全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2012年,根据《云南省农业厅转发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件的通知》,制定《红河州乡镇农业三类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设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畜牧兽医站,保留原乡镇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等站所的牌子、印章和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乡镇农业三类机构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编制总数不能少于现有编制数的原则,核定乡镇公益性农业三类机构编制,全州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均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按照国家和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足额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农技推广机构财政全额保障率达100%。

  (二)加强能力建设,改善乡镇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2010—2012年,全州13个县市131个乡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项目,投入中央资金2828万元,完成土建工程乡镇121个,完成仪器设配置乡镇131个,建设了办公用房、农技服务大厅、农民培训教室,购置农民培训及信息服务设施、病虫害统防等仪器设备6400余台,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条件,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至2018年,全州13个县市135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均有固定办公场所,基本办公设施齐全。

  (三)贯彻农技推广法,落实农技人员在编在岗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技推广法》,按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的规定,严格编制和农技人员在编在岗管理。2018年,全州农技推广机构363个,核定编制3291人,在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020人,占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的91.77%;在岗农技人员2945人,占在编农技人员的97.52%。

  (四)建立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农技人员绩效考核

  建立完善农技人员聘用、推广责任、推广考评、人员培训、多元化推广五项制度,采取县级主管部门、乡镇、农技服务对象代表三方考评的方式,将农业生产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技术规程执行、技术培训、进村入户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满意度、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选派培训、农技推广服务补助等挂钩,进一步规范农技推广、指导服务等工作,农技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经组织示范主体和公共服务对象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抽样调查,2018年,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达98%以上,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关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问题

  (一)抓人才引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贯彻落实《红河州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暂行办法》《红河州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办法》等“8+5”人才系列文件,加大农业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积极争取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工作站院士专家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围绕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两区一带”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结合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确立研究方向,开展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实现病害的生态控制、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发展及有机米关键技术标准制定、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示范、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玉米种质引进、改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示范,逐步形成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都有专家工作站提供技术支撑的格局,为助力产业扶贫、推动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截至2018年,全州共建立袁隆平、朱有勇、唐启升3个院士工作站和赵久然、凌启鸿、蔡祖聪、李民赞、陈厚彬、任贵兴6个专家工作站,州农科院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招收博士后(植物病理专业)1名,科研团队进驻启动。红河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签约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抓继续教育,提升农技人员服务能力

  1.强化农技人员脱产业务培训。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将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建设纳入补助项目绩效考核,按照“县乡在编基层农技人员每年参加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要求,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分类、分期培训计划,按照“省厅统一组织、州级统筹安排、县市具体负责” 原则,组织农技人员按时参加培训,广大农技人员得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2—2018年,全州选派参加省厅指定培训机构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县乡农技人员达7000余人次,投入培训资金950万元。

  2.就近就地开展适用技术培训。以中央、省、州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就近就地组织开展农技人员短期适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技人员指导服务能力。2018年,全州累计开展农技人员短期适用技术培训4300余人次。

  (三)抓乡土人才招募,充实基层农技队伍力量

  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的部署要求,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县市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招募有较高的拟聘产业技术专长和科技素质、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热爱农业农村工作、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且在服务区域有较好群众基础、能提供优质高效农技推广服务的行家里手作为特聘农技员,签订服务合同或服务协议,约定特聘农技员服务期限、服务任务和服务收入等,结合本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等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技指导、咨询服务、政策宣传贯彻等工作,培养一支精准服务产业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技术服务力量。2018年,全州6个补助项目县市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贫困县3个,非贫困县3个),招募特聘农技人员30名。

  三、关于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问题

  (一)抓基地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

  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紧紧围绕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贫困县“一县一业”规划,抓好长期稳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遴选确定示范产业、示范品种、示范技术,成立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指导专家团队,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农技推广指导服务的平台、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的展示窗和辐射源,有效促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2018年,全州累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76个15.51万亩,其中:自有产权8个0.06万亩,租地建设21个1.10万亩,与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共建47个14.35万亩,试验示范新品种838个(次)、试验示范新技术120项(次),推广新品种193个、600929亩,推广新技术104项、437252亩,水稻、玉米、小麦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2.3%、96.9%和95.6%,生猪、肉牛、畜禽、肉羊、肉鸡、奶牛、蛋鸡良种覆盖率95%、30%、65%、98%、100%、100%。州农科院针对南部4个深度贫困县气候特点,年示范推广自育品种“梯田红米”7.5万亩,粮食加工企业收购价7元/公斤,亩增1575元,年带动群众增收1亿元。州农科院自育玉米品种“红单6号”,在州内外年示范推广近100百亩,亩均增产50公斤,亩增100元,带动增收1亿元以上。

  (二)抓科技培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依托项目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指导。依托中央、省、州及县市级安排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扎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贫困地区技能扶贫培训、南部山区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等工作,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学习考察等方式,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广大农户技术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农产加工等增收致富技术,力争每个接受培训的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实用技术至少1-2项,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力。2018年,争取中央及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140万元,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600人,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150人(培育时间三年),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25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200人;围绕“三大板块、六大产业”发展规划,进村入户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1083场次、5415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50352份;选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返乡创业人员、科技示范户共31名分别赴上海市农广校、玉溪市大营街、河北省星光村参加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培训;投入扶贫培训资金57万元,完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涉农技能培训800人。

  2.运用社会资源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出台《红河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实施方案》、《红河州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奖补办法》,鼓励有意愿、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发挥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对农户开展现代种养殖技术培训及推广运用。2018年,全州共有1655个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6万户、79.6万人,分别带动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21.45万户、91.53万人的86.71%、86.97%,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挂牌认定了农民田间学校39所、农业创业孵化基地6所。大企业的引进,对新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发挥了遥示范带动作用。如:广东温氏投资建设三百万头生猪产业化基地,安排技术人员对与温氏企业开展合作的家庭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帮助其学习、运用现代养殖机械设备,带动引导农户由传统农民向掌握现代养殖技能的职业农民、农场主转变;云南省(红河)花卉产业园引进的企业从种苗提供、种植管理、产品销售对合作农户提供服务,指导帮助农户全面掌握现代花卉种植管理技术,提升花种植水平和效益;弥勒彝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石头寨成立弥勒市阿哲民俗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46名社员入股土地1000亩,种植从广西、广东引进的蜜橙、皇帝贡柑等,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柑橘3400亩,对群众进行柑橘种植管理培训指导40余期,为群众解决柑橘种植技术难题120余件。

  四、关于科技示范户培育的问题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遴选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有接受现代信息化服务能力和乐于助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户、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结合精准脱贫工作,将有学习运用新技术愿望、有一定学习接受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对象,通过农技人员电话、短信、微信、上门服务等“面对面、一对一”通俗易懂农技讲解和田间地头操作指导,科技示范主体种养水平和效益明显提升,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和绿色高效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2017年,全州共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9171个,其中:传统农户87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575户)、专业大户347户、家庭农场20个、专业合作社33个、农业龙头企业3个,选派技术指导员1847名,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3期、参加培训人数17444人次,其中:农技人员2584人次、农户14285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1883人)、新型经营主体1123人次,农技人员对每个科技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达5次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16086人,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8%,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达99%,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达90%。

  2018年,按照“主体培育向控数量、提质量、显成效转变”的工作思路,面向生产规模较大、服务意愿较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开展示范主体遴选培育,组织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关键环节对示范主体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贫困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2018年,结合农业产业扶贫、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等工作,6个项目实施县市共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3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1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275户),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8%,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达98%,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达90%。

  由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原因,我州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群众需求仍有相当差距,但我们相信通过上述工作,加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科研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成果转化等工作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感谢贵委对我州农业产业发展及农技推广应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