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37-42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红农函〔2019〕35号
  • 发布日期: 2019-12-05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55号提案的答复

王斌、熊明福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元阳县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的第155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关于建议红河州委、州政府加大州元阳县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将元阳县稻鱼鸭综合种养项目做大做强做优,真抓实干,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把10万亩规划目标变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致富田”的办理情况

  红河哈尼梯田面积100余万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8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900米地带(区),该区域内天气阴冷多雨、湿度大、低温寡日照,每年仅种植一季水稻。自2012年以来,红河州农业农村局组织下属事业单位,由红河州农科院牵头,抽调州、县两级农业部门相关技术骨干组成红河州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协作组,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试验示范研究,总结了完善了“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技术集成,即优质稻(红米)品种+培育壮秧+规范化条栽+测土配方施肥+稻田养鱼(泥鳅)+稻田养鸭+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管理为一体的梯田种植水稻、梯田养鱼、梯田养鸭模式集成技术,并逐年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一、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示范推广稳步推进

  红河州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于2012年初步试验成功;2013年开展示范0.68万亩;2014年开展示范2.12万亩;2015年示范推广2.71万亩;2016年示范推广5.5万亩;2017年示范推广14.34万亩;2018年示范推广15.56万亩,实现总产值达124498.96万元,亩产值0.8001万元,新增产值51199.43万元,亩新增产值0.3290万元,共投入资金3633.4万元(元阳2025.4万元、红河1467万元、绿春91万元、金平50万元),共投放鱼苗439.38吨,投放鸭苗37.05万只,印发技术培训资料14100份,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共117期11452人。项目实施为提高我州南部梯田稻谷单产、增加总产、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积极作用,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三收、稻鱼鸭共赢”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项目推动吸引上级部门重视和支持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哈尼梯田稻渔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的推广应用得到了农业部、省政府、州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红河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部山区综合农业开发、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被云南省农业厅推介为2018年以来云南省48项农业主推技术。

  2016年11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亲临元阳指导,并协调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省政府、省农业厅领导、专家多次现场指导工作,红河州委姚国华书记在州委八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上均要求,要把“哈尼梯田稻渔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作为州南部县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2018年,本项目得到农业部、省、州16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2018年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水稻高产创建18片,项目资金579万元,其中,元阳县5片,项目资金156万元,红河县7片,项目资金219万元,金平县2片,项目资金63万元,绿春县4片,项目资金126万元,州农科院1片,项目资金15万元。2019年州级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专项“红财农发〔2019〕24号”扶持资金元阳2134万元、红河1603万元、绿春1183万元、金平1463万元。

  三、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提升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对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区域,特别是传统稻田综合种养地区,通过政策引导,扶持规模大、产业全和品牌优的稻田综合种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2017年以来,通过培育、引进、招商等方式,引进上海水产大学、中海渔业公司、元阳呼山众创等单位和公司开展协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技术团队+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农户+基地”、“公司+种植大户+基地”等多种发展经营模式。

  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呼山鱼苗培育中心的建设,保证供应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鱼苗200吨以上;云南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牛角寨鸭苗繁育基地的建设,保证供应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鸭苗50万只以上;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订单(7元/公斤)收购稻鱼鸭综合种养的稻谷;指导元阳县新街爱春云昌稻鱼鸭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元阳县泽沐康沐梯田红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鱼塘稻鱼鸭示范点和全福庄稻鱼鸭示范点、多依树稻鱼鸭示范点建设全国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智慧农业、“三品一标”认证等工作。红河县:红河中海渔业有限公司负责培育泥鳅苗,红河县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培育鱼苗,红河县丰沛禽苗浮化中心负责浮化鸭苗,推进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稳步发展。

  四、创新服务,科技带动

  组建红河州“稻鱼鸭”综合种养专家工作站,编制实用技术教材《哈尼梯田综合种养技术》。一是成立由省、州、县三级专家组成的技术组,探索、总结、提炼“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路线,制定“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标准化技术规程,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召集各乡镇农科技术人员统一培训。指导县市因地制宜,按标准实施,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旱涝影响的田块。加强水肥管理、投食、适时追肥、病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日常管理。二是以提高种养技能水平为突破口,创新培训形式,开办田间课堂、流动课堂、观摩课堂、市场课堂等,农闲不闲,多形式把技术培训落到村实到户。以贫困村为重点,省州县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形式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传授种养复合技术,把单一的种植模式逐步转变为“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

  五、加快水稻新品种选育,助推“梯田红米”优质化技术支撑

  加大“梯田红米”水稻品种选育力度,在元阳、红河选育、试验、示范水稻红米品种20余个,为下一步优化“梯田红米”品种和提升品质做好储备;同时,与元阳县粮食局、元阳县粮贸公司协议合作,开展“梯田红米”主推品种“红阳3号”的提纯复壮,并已在元阳县南沙镇排沙村实施。

  六、推进“梯田红米”产业化开发

  红河州农业家村局农科院自主选育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宜梯田种植的红米水稻新品种4个,即红稻8号、红阳3号、红阳2号、红阳1号。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产业化应用开发的主要品种为红阳3号和红稻8号,为产业化开发“梯田红米”,元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红阳3号稻谷的保护收购价:7元/公斤,每年推广种植约30万亩,创经济总产值70000万元。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生产和销售,生产方式主要为“稻渔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推广,销售渠道采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多方式进行,带动了地方“三农”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精准脱贫工作。

  七、三产融合,效益带动

  依托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开发哈尼梯田农耕体验等产品,开展插秧、打谷子、捉鱼等田间农耕文化体验活动,举办哈尼族“长龙宴”、“开秧门”等传统节日传承哈尼梯田稻作系统及农耕文化,开发“哈尼古歌”、“哈尼四季生产调”等为主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元阳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通过元阳商城微信公众号、APP、微小店、微商城进行销售,累计销售额达650多万元,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网络销售平台。

  八、加大宣传推介,开拓销售市场

  借助“农博会”、“南博会”等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会和各类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品牌资源,突出生态、绿色特色,加大“稻鱼鸭”产品包装、宣传、推介工作,提高“稻鱼鸭”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瞄准高端市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着力开拓以梯田红米、梯田鸭蛋等为主的梯田系列特色产品的销售市场,切实把“稻鱼鸭”高产高效农业打造成能够长期带动红河州南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

  九、突出绿色生态,打造特色品牌

  “稻鱼鸭”最大优势在于产品的绿色、生态,只有坚持绿色生态,稻鱼鸭产业才有市场竞争力。为此,红河州农业局一直以来坚持绿色生态标准,加强技术培训,通过规范种养技术,确保“稻鱼鸭”产品的生态特色。一是坚持农产品品牌、名牌战略,以优质绿色的农产品开拓市场,实施“互联网+梯田农产品”,完善“稻鱼鸭”农产品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积极构建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施“稻鱼鸭”农产品升值加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二是依托元阳梯田红米“云南六大名米”、“无公害农产品”等名片,加大梯田红米品牌培育力度,研发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梯田红米系列产品,通过红米品牌影响力,促进鱼、鸭蛋进行包装、认证,着力将梯田“稻鱼鸭”产品打造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绿色农业品牌。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努力争取和落实国家农业补贴,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有实力、有市场网络的企业,携手共同打造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将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走产、供、销一条龙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做大做强稻鱼鸭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争取到了农业部、省政府、州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红河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部山区综合农业开发、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哈尼梯田稻渔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较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面积逐年扩大,撂荒哈尼梯田面积明显减少,对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感谢你们对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