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37-05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红农函〔2019〕32号
  • 发布日期: 2019-12-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51号提案的答复

喻兰琼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红河州“三农”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的第151号提案(经济建设类84号),已转交我们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破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实施好精准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正如你所言,就是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并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队伍的培育,包括学校的培养、社会的培训,学历的教育、专业的提升,从上到下形成一种关心、支持和重视的氛围,从而推动“三农”工作队伍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还专门提到要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建立县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所以,你提出的建议很好,很接地气,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举措,很符合我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现结合你提的三条建议,我们从州内农业农村工作实际考虑,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作出答复意见。

  一、关于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包括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经营模式的调整、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农业灾害的监测预防、农业产品质量的提升等等,都需要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示范和推广,所以对“三农”科技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

  (一)加强领导干部专业知识提升。州农业农村局与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联合举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干部专业化提升班”,每期学制1年,每月集中3-5天,学员30多人,对象主要是各县市分管和联系农业工作的副处级领导干部、科级领导干部和少量专业技术干部,采取不脱产的分散实践、集中辅导的办法进行,教师为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农业厅、红河学院、州农业局系统的专家、教授和领导干部。学习内容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涉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扶贫攻坚、绿色食品等各个方面。目前已经举报了两期,2018年班结业和2019年班开班将于6月下旬举行。

  (二)加强农业专家联系辅导。根据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已建和计划建的州县农业专家工作站,邀请专家对相关农业干部进行培训。如在已经建立了袁隆平、朱有勇2个院士工作站,赵久然、凌启鸿、蔡祖聪、李民赞、陈厚彬、任贵兴6个专家工作站,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验站17个,以及计划在建的钟彩虹、邓晓玲等多个专家都深入到项目单位、项目实施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活动,对农业管理干部和基层农科人员科技实践能力促进很大。

  (三)完善农业干部学习提升平台。依托省内外农业科技培训基地,运用多方资源牵线搭桥,抓好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组织全州农科干部1500多人次参加农业部农科讲坛在线学习。积极举办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全州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已经累计招收并毕业大专及本科学历5374人次,中专8170人。州农业农村局委托省农大举办农业专业知识培训班,每年1期,时间半年,目前已经有360多人获得专业知识证书。从2018年开始,依托云南开放大学来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组织、教育、财政、人社、农业配合,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目标,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学历教育为抓手、远程教育为手段、实践实训为补充,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

  (四)积极组织参加行业知识培训。推荐基层非公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优秀乡土人才参加中央组织部和农业农村部在省内外的农村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从2010年开始每年4至6期50人左右,至今已经培训470多人。利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卫星远端接收站,组织乡村干部参加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培训。根据每期培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乡村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及时就近参加集中培训,使广大乡村干部及时了解掌握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组织千名农科人员下基层实践活动。结合省、州农业重点项目的落实,以及春耕生产、中耕管理、秋收秋种、冬季农业开发的推进,组织千名农科人员下基层活动,面对农户开展科技示范培训,既调研了实际,培训了农民,也提升了自己。同时,全州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挂牌认定了35所农民田间学校,根据乡村振兴产业培训需求,从培训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土专家”中遴选了一批优秀专兼职教师。目前,全州入库农技培训师资377名,其中,高级职称53名、中级职称109名、初级职称215名,在贫困地区技能扶贫培训5.61万人次。州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抓好“明白人、带头人”培养,在提升培养质量加强交流上下功夫。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深化农村电商平台工作,用好用活用实村组活动阵地。强化扶“志”意识,增强党员、群众脱贫“智”力。

  (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2018年为例,全州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414万元,完成县乡农技人员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780人,示范基地建设12个,要求面向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招募特聘农技员35名,面向生产规模较大、服务意愿较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3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1804户,开展技术培训81期、5784人次,示范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29项,全州农技人员中国农技推广APP安装使用率达80%以上。

  二、关于农民科技教育问题

  农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的科技素质决定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决定着农业的强、农村的美、农民的富的进程,决定着乡村的全面振兴。但是在一些脱贫攻坚地区,确实存在年轻农民“不愿农、不会农、不能农”的“农业后继乏人”现象,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新的难题。因此,加大对农民群体的科技教育培训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2013年以来,全州已经累计争取中央农民培训补助项目和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2167万元,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几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8970人(包括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农民等)。抓好新型经营主体的人才培育,突出重点扶持对象,立足不同主体功能和现实需求进行政策和项目扶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到2018年底,我州农村乡土人才达到77096名,并初步建立了信息库,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30多万人,结业25万人,获证人数达15万人。州、县市各级农科单位层层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每年有2500多期,30多万人次参加。全州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2017年来完成白玉兰远程教育培训3.84万人、科技直通车进村培训1万人次,行程6776公里,发放VCD光盘356盘,培训内容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物药材、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等实用技术,通过各种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大力普及农村基础教育。按照州教育发展规划,我州将普及高中教育,至2020年全州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对未达到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或有志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学校就读的,凡红河州户籍就读包括民办中职学校在内的,前三年级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均可享受免学费政策。同时,全日制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有生活费补助,元阳、绿春、金平、红河、屏边、泸西和石屏7县市农村学生还可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等利好政策。

  (四)完善培训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建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农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培训载体,截至2018年,全州围绕“六大产业”和“一县一业”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中挂牌认定实训基地44所,其中,农民田间学校38所(州级6所、南部14所、北部18所),农业创业孵化基地6所。

  (五)精准分类培训对象,增强培训效果。对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对象,重点瞄准年龄在18-45周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家庭农场经营者,有较好产业基础并有意开办家庭农场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以及具有较强农业创业意愿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对象,重点瞄准年龄在18-60周岁,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有一定产业规模、生产经营效益较好,且积极示范带动的种植大户、规模养殖场经营者、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生产经营型以农业庄园、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主等作为培训对象。专业技能型以选择长期、稳定受雇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人、雇员作为培训对象。专业服务型以选择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作为培训对象。

  (六)培训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为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即“按需办班”“按需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传统的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机使用等,扩展到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农业与精准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销售与品牌建设,农业创业创新指导,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民族歌舞表演传承、电脑手机操作使用等多项专题。培训对象包括传统的生产型农民,扩展到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并举,灵活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如课堂教学以采取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现场教学以学员实践为主,采取实验实习、观摩研讨、技能实训、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同时注重跟踪服务,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组建专家团队,对农民创业兴业过程中的生产经营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服务,利用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平台提供远程学习、信息推送、沟通交流等服务,确保学员“离校不离训”。

  推进乡村振兴,核心是队伍,关键有人才,夯实乡村振兴的队伍人才支撑,农业农村部门责无旁贷,也希望得到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喻委员等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局会加快落实新时代“三农”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党管队伍原则,把培养和发挥“三农”队伍作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通盘考虑,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服务相关政策,切实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解决好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作出更大贡献。

  感谢您对“三农”队伍建设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