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742-43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
  • 文号: 红政函〔2019〕11号
  • 发布日期: 2019-08-27
  • 时效性: 有效

对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14号建议的答复

和爱红等2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给予支持的建议》(第0214号建议),已交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坚持保护优先,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由州长任主任、分管副州长任副主任,有关县政府县长和州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委员会。二是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组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由原来副处级事业单位升格为州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配备新领导班子并进一步充实保护管理队伍;有关县均设立了正科级以上的哈尼梯田管理机构,元阳县还增设了正科级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元阳传承保护利用中心。下一步,还将在涉及哈尼梯田的每个乡镇设立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三是及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将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列入州政府及有关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州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定期研究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及时听取工作汇报,分析存在问题,协调解决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四是健全管理机制。加快《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用科学有序的规划引领保护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县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控制性规划,划定红线,明确范围,严格管控。州人民政府积极组织涉及梯田保护区的4县向省农业农村厅争取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善和提升梯田保护区农田基础设施。目前,已下达梯田保护区农田建设任务14.79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9.4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5.33万亩,将老虎嘴受损梯田恢复和高稳产梯田建设纳入重点建设范围,全面恢复受损梯田。五是进一步强化保护意识。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州、县两级政府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新发展理念,主动承担起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教育和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哈尼梯田保护工作,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六是建立哈尼梯田遗产保护及利益共享机制。紧紧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稻渔鸭”综合种养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梳理进一步合作关系,打破门票经济方式,实施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的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梯田旅游、生态旅游、经营村庄、文创产品等产业,成熟一个、签订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

  二、健全保护措施,守住梯田红线

  州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完善保护管理配套措施,解决《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执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健全《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配套措施。依据《条例》授权,正在制定《红河哈尼梯田农特产业扶持办法》,持续完善“四域+片区”保护管理规划,确保年内完成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0)》《元阳、红河、绿春和金平县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2019—2030)》的制定工作。二是强化执法机制建设。组织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文物局等部门联动配合,有效衔接《文物保护法》《条例》和《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梯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建立遗产保护巡查机制。把执法端口前移至田间地头,及时发现处理违法行为。同时强化执法人员的监管,追究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四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抓好哈尼梯田灌区水库、沟渠和以元阳县新街、胜村为主的旅游集镇连通饮水工程建设,实施好诰封碑水库等一批坝塘建设,基本解决梯田工程性缺水的问题,切实保障哈尼梯田灌溉、保护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五是加强村庄民居建设。完善哈尼梯田周边村庄建设规划,积极引导村民沿用传统材料、结构、工艺修缮或新建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民居。全力做好哈尼梯田遗产区82个村庄整治工作,以民居保护、治脏治乱、绿化美化为重点,引导群众开展自建,保护和恢复传统村落风貌,促进与梯田文化景观协调融合。六是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哈尼梯田机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哈尼梯田旅游小镇,推动哈尼梯田旅游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绿色发展

  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从2014年至今,在州级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共安排保护管理专项经费3670万元,主要用于遗产保护、管理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扶持等项目。从元阳县梯田景区经营主体每个财务年度末税后收入中提取10%—30%设立遗产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垃圾污水运营管理、森林保护、传统民居修缮、梯田保护、沟渠治理等重要生态保护事项,用于扶持遗产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下达涉及梯田保护区的4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715万元,每亩补助105元,用于粮食生产耕地地力保护补助,鼓励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秸秆资源化利用;计划开展水稻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24万亩(每亩保费27元),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承担保费的90%(分别占40%、25%、15%、10%),共计下拨保费补贴资金583.2万元,切实帮助农户规避了水稻种植自然灾害风险。二是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启动《红河州哈尼梯田资源维护费征收办法》制定工作,建立开发利用哈尼梯田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探索设立梯田产业专项扶持基金,支持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做大做强,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梯田订单农业。大力推广梯田红米种植和“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加大“稻鱼鸭”产品包装、宣传、推介工作,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开拓梯田系列特色产品的销售市场。2019年全州落实稻鱼鸭综合种养17.1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面积4万亩,辐射带动13.12万亩)。目前水稻栽插已过半,鱼苗、鸭苗、化肥、农药等正在准备中。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扶持当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加大民族工艺品、梯田文创产品的保护性开发力度,适度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促进红河哈尼梯田的活态保护。

  四、助推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一是优化发展布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构建彰显优势、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严格行业准入门槛,强化业态管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村,州、县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发展高端民宿、农家乐、农家客栈等旅游服务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和群众增收致富。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为哈尼梯田注入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妥善处理好哈尼梯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省、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元阳梯田旅游核心区82村扶贫会议纪要》的批示精神,《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纪要(第二期)》要求及2018年12月10日红河州人民政府与华侨城集团会谈的会议精神,主动对接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尽快达成股权转让等事宜。

  下一步,州人民政府将以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组织州级有关职能部门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项目和资金,争取在生态保护补偿、重大生态工程方面得到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为促进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感谢你们对我州哈尼梯田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5月30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