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735-24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
- 文号: 红林函〔2019〕16号
- 发布日期: 2019-10-0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对州十二届人大 二次会议第0178号建议的答复
李建荣等代表:
你们在红河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高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造林项目单价及配套五年以上管护费用的建议》的第0178号建议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州岩溶区地跨红河、珠江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有8个县市,分别是蒙自、个旧、开远、泸西、弥勒、屏边、建水、河口。根据2016年云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目前红河州8个重点石漠化县市有石漠化面积351.8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426.9万亩。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166.6万亩、中度石漠化145.3万亩、重度石漠化33.7万亩、极重度石漠化6.2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7803平方公里以上。石漠化造成当地缺水缺地、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物种消失,土地严重退化,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人们难以生存下去,重度石漠化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已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极大地影响了各族群众的生存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克难阶段,尤其石漠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位置偏僻,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造林成本高、难度极大、成果巩固困难。目前各级营造林项目投入单价严重偏低。如: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项目造林单价均为500元/亩,国家造林补贴乔木林200元/亩,灌木林、经济林100元/亩,低效林改造100元/亩,各项目之间又不能整合叠加实施,营造林项目单价与当前造林成本极不匹配,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营造林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州县两级财政困难,无法配套项目补助资金,极大地制约了造林的成效。你们提出提高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造林项目单价及配套五年以上管护费用的建议很好。
一直以来,我们都积极向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反映,建议国家和省级的造林投资单价提高到1500-2000元/亩、封山育林提高到200元/亩以上,并安排一定的新造林地管护抚育经费。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准实施重点地区生态修复。确保生态修复建一处、成一片,保得住、管得好,长久发挥效益。但国家的造林单价提高缓慢,如石漠化治理由2000年的200元/亩,到现在才500元/亩,远远不能满足石漠化治理需求。
虽然如此,但近些年来,红河州高度重视石漠化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将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林业建设重点,重点布局、强化科技、精心组织,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造、封、管并举,在石漠化地区开展了生态树种、特色经济林树种等多树种、多林种生态修复治理试点和攻坚。“十二五”以来,全州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累计完成实施面积110.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26万亩,封山育林68.9 万亩,按年度分:2011年9.9万亩,2012年16.4万亩,2013年15.9万亩,2014年19.3万亩,2015年17.3万亩,2016年13万亩,2017年10.9万亩,2018年7.4万亩。2019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正在实施中。
此外,针对资金筹集难、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各县市按照州政府的要求,强化统筹协调、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整合力度,多渠道投入资金。一是统筹整合发改、农业农村、林草、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等项目资金予以支持;二是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三是充分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贷款推进红河州生态建设。2017年以来,红河州启动实施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将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1.3亿元以及地方投入的2.2亿元作为资本金,撬动政策性金融农发行贷款14.28亿元。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标准(重度石漠化地区投资最高达2万元/每亩),精准实施重点地区植被恢复和森林质量提升。
通过采取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长期坚持开展集中连片的综合治理工作,红河州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根据2016年云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与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对比,全州8个石漠化重点监测县的石漠化面积从417.3万亩缩小到351.8万亩,减少了65.5万亩,转化为非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比例由原来的接近4:10:43:43变为2:9:41:48,治理区石漠化程度进一步减轻,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在调节气候、森林蓄水、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生态效益显著。通过营造商品林,特色经济林,进一步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总之,经过综合治理石漠化区域,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群众增加了脱贫增收渠道。
今后,州林草局还将主动作为,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和协调,争取获得更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提高石漠化地区的造林单价、配套相应的管护经费,持续有效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从而不断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