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38-47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号: 红发改函〔2018〕32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答复

邱康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抓住机遇搭上高铁经济快车的建议》的第45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云桂铁路已建成通车,弥蒙铁路已开工建设,州府通高铁的夙愿即将实现,我们将以国家“一带一路”为契机,重点围绕红河州高铁项目,委托有关单位专题研究《红河州高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高铁对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催化和促进作用,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放大高铁的聚集效应和同城效应。

  一是着力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强化交通区位优势,以高铁站为核心,积极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市道路、滇中城际铁路环线、机场道路等接入高铁站,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建设集高铁、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体系、长途汽车站为一体的配套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过构建“公、铁、航”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形成至省会昆明铁路半小时、公路1小时,至州府蒙自公路1小时,至河口口岸3小时的通省会、达两广、达边境口岸立体交通网络。

  同时做好内外交通无轨接驳,在高铁站区供给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完善出租车、公共大巴等公共交通配套,力争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景区专线等交通与高铁的无缝连接,形成快速公交、公路客运等多层次交通网络,同时推行汽车租赁、自行车租赁等方式,实现零换乘的“一站式”达到,以便捷的交通方式,体现高铁经济的高效、快捷、现代的特征。构建“高铁站点、交通线路、纵观全境”的“点、线、面”交通接驳格局,加快形成“南北高速纵贯、东西干线对接、乡镇油路畅捷、村组联网通达”的“四纵三横”的交通运输格局,增强高铁站对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是规划建设城市高铁经济区。立足高铁站片区,结合通用机场和通用航空枢纽基地建设,融合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双创等要素,以高端商务商贸、文化创意、创业创新服务、健康休闲、旅游服务等为重点,打造高铁经济区。在高铁站片区2-3公里半径范围内,结合城市空间拓展,列入城市发展重点,采用“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高铁经济区规划。以特色农业种植、庄园经济、休闲养生、艺术文化交流、农林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及工艺展示和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为引力,建设集多种文化交流、多元化健康消费、现代高原特色庄园文化,增强对高铁经济区发展的支撑作用。以高铁站至市区交通干线为主轴,合理布局各功能片区,推动产业发展和产城融合;同时,完善沿线乡村旅游、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设施,满足高铁乘客的需求。创新运作模式,设立高铁经济区管委会,采取市场化方式,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促进高铁经济区超常规发展。

  三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伴随着高铁开通,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必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以弥勒市为例,完善《城乡总体规划》,构建以主城为主、新城为副、食品加工园和通用航空产业园为补充的“一主一副两园”的核心功能片区,推动城市空间布局由“湖泉时代”跨入“甸溪河时代”、“太平湖时代”,推进实现“四城同创”。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道路、“一水两污”、公交站台、公厕、环卫设施、城市直饮水和停车场等公用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研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面向高铁客流人口的各类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城区景观水系提升改造和拆围透绿工程,将景观水体、项目绿化和山体景观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突显山水园林城市精髓,提升城市品位。重视历史文化积淀,保护地方特色,将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结合起来,协调处理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

  四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养与城市发展定位相符的市民素质。深入实施民族文化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批推进。完成建水临安古城保护恢复、滇越铁路保护开发利用、元阳、红河和绿春哈尼传统村落保护恢复及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等重点项目,推出一批体现红河州民族民俗文化的文艺精品,实现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常态化。

  五是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休闲旅游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所在。高铁开通,大大改变红河州旅游交通格局,将推动散客自由行呈现较快的增长,也将掀起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竞争。加强与邻近区域的旅游合作,打响“休闲天堂”旅游品牌,避免“游客”变“过客”。着力打造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时尚运动旅游、温泉度假旅游、康体养生旅游、工业观光旅游、乡村体验旅游等,形成全域旅游发展的高度支撑。进一步加快发展高质量特色餐饮、商住、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医养等现代服务业,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六要素,全力打造“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生态观光、民俗风情和佛教文化”五大旅游产品,形成“旅游+”运动康体、“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养老、“旅游+”创业创新等新业态。策划一批1至3天的高铁旅游线路,开发有个性的半自助游和自由行、定制游、微旅游等产品,推出自驾车、户外野营、山野骑行道等复合型运动休闲产品,丰富美食街等夜间旅游产品,构建更加多元、行程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和线路组合,增强休闲度假产业的吸引力。

  六是创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强化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部门责任,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利用“多规合一”平台,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和外资招商项目审批程序,探索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土地、规划、环保、信息等一站式服务窗口。积极探索建立QQ、微信群平台,通过社交平台,实现招商专员与投资者24小时对接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投资者提出或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企业树立投资和发展信心。要扩大红河州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南博会、昆交会、珠洽会等大型会展活动,进一步全方位宣传和展示红河州。

  邱康委员,高铁经济发展涉及我州方方面面,我委的答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望请给予谅解。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委将积极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加快推进红河州高铁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并协调各部门、有关市县加快推进高铁经济发展相关工作。感谢您对我州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28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