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29-32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号: 红发改函〔2018〕54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90号提案的答复
州侨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构筑红河州开放发展新高地的建议》第290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州开放发展工作的关心。你们对我州开放发展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我们积极吸收和采纳了提案中的意见和建议,促成了全州开放发展方面多个文件的出台和工作的推动,并以提案办理为契机,加强了多部门间协同配合,推动了开放发展工作水平提升。全州上下按照省委陈豪书记对红河发展提出的“在形成开放发展新高地上作出更大贡献”和“沿边开放活州”的要求,牢固树立抓开放就是抓发展、谋开放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边开放开发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立足把红河建成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门户新定位,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着力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
一、深化改革,优化开放发展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对全州营商环境(政府效能)评估存在16个方面的问题、政府机构窗口服务督查发现的19个共性问题和14个具体问题进行督查整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高、精、尖、新”招商,逐步实现由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编制实施《红河州招商引资“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4个规划,先后制定出台《红河州加强招大引强工作实施意见》《红河州人民政府以商招商奖励办法》等系列共10个招商管理办法措施和《红河州2018年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3条措施实施意见》《红河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策措施。今年1—6月,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2.83亿元,同比增长9.7%;全州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32.6亿元,同比增长24.15%。
二、联动推进,打造开放发展平台
全面统筹“三区”发展,以综保区为引领、以经开区为支撑、以跨合区为前沿的“三区”联动局面已具雏形。红河综保区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9项创新制度,与泰国清迈工商业园有限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拟在双方互设大宗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红河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自2018年1月1日开通实施。目前注册入驻企业65户。今年1—6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44%,占全州外贸进出口额的47.42%,已成为我州外贸主要增长区域。蒙自经开区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转换发展动能,铂骏年产20万辆多功能皮卡车、年产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一期)、联合创新显示器生产等项目入驻经开区开工建设,新增规上企业9户。目前,共聚集各类企业392户,共吸纳就业2万余人。今年1—6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6.9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3.2%;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31.3%。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州,已成为我州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口跨合区积极推动总体方案尽早签署,今年多次赴商务部专题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并得到肯定。中越双方通过双边党政会谈、互访等方式,加强与越方沟通,互相通报情况。目前,双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框架协议》提出了第二次修改意见和建议。目前,共推进重点项目13个,入驻企业12户。中国坝洒—越南巴刹红河界河跨境公路大桥联合工作组与越方就大桥选址、设计标准等达成共识,积极推进跨合区投资公司实体化发展,与首誉光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达成“融建+EPC”合作方式,已到位资金5000余万元。制定《河口县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完成惠科项目越南籍员工招聘320人。今年1—6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91万元;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440万美元;招商引资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4.4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省外到位资金12.43亿元。
三、聚焦沿边,筑牢开放发展前沿
继续加大沿边开发开放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云政发〔2016〕5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6〕91号),加快实施《红河州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红河州兴边富民规划(2016—2020年)》。2016—2018年,金平、绿春、河口3个边境县共争取发改委系统兴边富民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7001万元,投资项目37个。实施《红河州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边境3县共投入沿边地区资金21.71亿元,扎实推进6大工程31项子工程,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进一步强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来共协调口岸建设资金980万元,项目资金275万,运行维护资金505万元,用于国家级和省级口岸、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河口公路进出口危化品查验场、河口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及金水河口岸水果、粮食指定口岸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将金水河口岸由双边贸易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通关作业“三个一”方面,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实现报关报检。通关作业无纸化报关单比例已达99.6%。深入推进入境证件电子化和旅客自助通关改革,开通了8条人员自助通关查验系统、2条自行车和2条车辆自助通关查验系统。继续推进边民互市改革。《红河州边民互市贸易管理暂行办法》拟于年内出台。河口北山边民互市交易市场实行围网封闭式管理模式,启用全新的互市监管模式。目前,全州已备案并积极参与互市交易的边民达9404人。今年1—6月,全州边民互市交易额达6.4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全州口岸实现进出口货值总额14.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进出口货物总量319.4万吨,同比增长10%;出入境人员293.92万人次,同比增长29%;出入境交通工具18.8万辆(列)次,同比增长20%。
四、健全机制,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建立健全开放机制。按照“全面开放、三区联动、市区融合、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出台《红河州沿边开放活州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基础设施联通、开放平台建设等八大行动计划;启动《红河州开放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红河州“三区联动”发展实施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全州开放发展领导小组文件报州委、州政府待审定印发;正在制订红河州开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越(河口)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种平台扩大对外贸易合作。与越南在外事定期会晤、警务合作、森林防火通报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有序运转。州内4县市、5村寨与越方结为友好城市、友好村寨。积极申报创建河口边境旅游试验区,完成建设方案和可研报告编制。鼓励州内旅游企业到越南开设旅游办事处和推广中心,推动河口国际旅行社尽快到越南沙巴、老街开设企业推广处。预计投资5亿元的河口国际游客集散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地勘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房屋征迁。不断扩大农产品外销规模。葡萄、石榴等水果、蔬菜和脱水蔬菜等农产品出口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全州对外贸易伙伴已遍布92个国家/地区。今年1—6月,全州进出口总额完成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8.9%,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0.7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和增幅均排名全省第三位。加快沿边金融改革。红河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21个国家和地区,截至6月末,红河州个人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45.99亿元。2018年6月6日,河口地区成功发布人民币对越南盾市场汇率,实现了河口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的统一报价。
五、引才聚才,强化开放发展支撑
聚焦开放发展,紧扣“六大重点产业”发展、“三区”建设等重点,制定出台“8+5”人才系列文件,为我州引才、育才、用才、聚才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引进袁隆平、朱有勇、陈厚彬等院士专家建立了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19个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引进53名高层次人才、2万余名其他各类人才到红河州创新创业,培养“云岭系列”人才27名。为“三区”建立开发开放“人才特区”,实行特殊人才引进、薪酬、管理、保障等政策。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13项便利化绿色通道服务。实施“2017年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已有53名高层次急需人才通过初步评审。引进教育卫生、农业水利、城乡规划、工程技术、国际贸易等各类紧缺人才共计249名。推进校地合作,与浙江大学签约共建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计划引进3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1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10个研发中心。开展专家学者边疆行活动,邀请联合国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及云南省内相关领域的2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对南部县开展调查研究,为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策。抓好外国人才引进,已引进外国籍来华工作人员37人,其中4人为A类高层次外籍人才,实现全州A类外籍人才零的突破。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到2020年,分六类分批选拔认定236名“红河英才”,目前已评出初步人选67名。建立开放发展领域领军人才库,确定入库人员11名。举办两期开放发展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州县两级机关干部65人。
感谢你们对我州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