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28-66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 文号: 红开办函〔2018〕24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扶贫办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29号提案的答复
卢杰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建议》第229号提案,已转交我办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州是云南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地区之一。贫困现状的主要表现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以红河为界的南北之间、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城乡之间、山坝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贫困户致贫原因多元叠加,其中素质贫困、基础薄弱和产业薄弱较为突出,脱贫难度较大。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民族直过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突出。截至2017年末,全州还有7个贫困县、540个贫困村、44.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3.3%,居全省第2位;贫困发生率13.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其中,深度贫困县4个、深度贫困乡26个、深度贫困村355个,深度贫困人口占全州贫困人口的73%。当前,距实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且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任务越加艰巨。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若干建议立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调研深入细致,所列问题符合我州脱贫攻坚现状,所提建议具体精准,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关于大力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思想认识的问题
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努力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州委、州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脱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州级领导脱贫攻坚挂片联县包乡(镇)、行政村工作方案和州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省驻州单位脱贫攻坚挂包贫困乡(镇)、行政村方案》等文件,完善顶层设计。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形成社会共识,积极营造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州、县扶贫部门深入开展“行业扶贫政策进万家”活动,推进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通过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等模式,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企业帮扶等具体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更好发挥作用,推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和规划衔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二、关于完善政策、促进扶贫工作取得突破的问题
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贯彻实施意见,在扶贫资源动员机制中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努力构建支撑有力的脱贫攻坚精准投入保障体系金。2013年以来,全州投入社会扶贫资金达21.31亿元,确保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二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减贫任务实施好昆河经济走廊开发开放带、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北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区“三带两区”建设,统筹水利、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和重点产业,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以区域发展带动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红河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6元,增长9.6%,增幅高于全省9.3%的平均水平。三是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着力实施好“五大重点工程”,即:推进强基固边工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产业培育工程,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推进住房安居工程,确保群众住有所居;推进民生保障工程,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进激发内力工程,引导群众参与扶贫。提高对深度贫困地区政策支持的“含金量”,新增资金、项目、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7年,4个深度贫困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55亿元,占比55.4%。2018年中央和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13.04亿元,其中安排到南部6县9.06亿元,占比69%,安排到4个深度贫困县7.71亿元,占比59%。四是推动精准帮扶到户。在找准致贫原因基础上,充分运用动态管理成果,州级梳理包含产业、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10类帮扶措施,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实际,缺什么补什么,制定帮扶计划,形成到户帮扶明白卡,对照帮扶措施逐一落实,接受贫困户监督。2018年以来,对照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退出条件,开展“户户清”行动,准确掌握未来三年脱贫攻坚任务和年度工作量,全面编制完成540个未脱贫村“施工图”、102个乡镇“路线图”,13县市制定县级项目库,全州入库项目资金176.55亿元。
三、关于创新社会扶贫资源投送机制的问题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加大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支持力度。一是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小微企业培育扶持工程的实施意见》《红河州关于贯彻落实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通过本级预算安排、争取上级支持、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等,持续加大产业建设投入,积极孵化和培育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成长。同时,还出台了“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对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扶持、社保优惠、后续服务、贷免扶补等政策给予规定。二是激发基层政府改革创新的动力与活力。红河州从2016年开始,在全州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县市全面推行“四到县”机制,即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个方面全部下放县(市、区)一级政府,以利于基层政府全盘推进该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由县级政府围绕减贫任务和扶贫规划,自行确定具体扶持项目并审批。各县市在具体执行扶贫项目扶持政策中,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通过公平竞争来承接适合市场化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四、关于加快建设社会扶贫公共平台的问题
州级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社会扶贫工作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平台,积极落实参与社会扶贫的社会力量的保障政策措施,提高帮扶实效。一是实施“万企帮万村”。我州“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自实施以来,全州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企业410户,签订帮扶协议达成精准扶贫对接村、组386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0205户206505人,实施扶贫项目333个,累计投入资金45546万元,形成一批带动力强辐射广的龙头企业,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加强定点帮扶和扶贫协作。进一步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外交部、中信、兵装、兵工、重庆大学5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徐汇区、长宁区以及25家省级单位对口帮扶我州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截至2018年7月,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我州帮扶资金70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4%;上海市徐汇区、长宁区开展对口区街道、社区和贫困乡镇村结对帮扶,动员民营企业和贫困乡镇村开展结对扶贫,投入帮扶项目资金9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 %,动员社会组织个人捐资捐物1500万元以上。三是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实施“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幸福工程”“母亲健康快车”“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春蕾计划”“集善工程”“爱心包裹”“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等扶贫公益项目,发挥品牌效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打造针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扶贫公益品牌。如云锡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发展协议书,云南金果爱心基金与州妇联以“金果春蕾班”冠名,联合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青妇组织开展“金秋圆梦行动”,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大学梦;州总工会、州妇联、团州委、州扶贫办等部门“劳务培训输出”行动取得非常好的帮扶效果。四是开展“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平台。2018年1月,红河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红河州“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州级成立“中国社会扶贫网”协调工作机构,13县市建立工作站,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发挥“互联网+扶贫”优势,广泛拓宽社会帮扶渠道。截至2018年7月,我州累计注册爱心人士79454人、注册贫困户137269人,物品对接成功数量890件,捐赠资金20.6万元。五是建立宣传激励平台。州委宣传部、州扶贫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共编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要点》《“百日行动”政策清单》口袋书1万余册,指导乡镇、村组和驻村工作队把准和执行政策。同时,以“10•17”中国扶贫日为重要节点,加强舆论引导,大力推进社会扶贫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最美扶贫人物,推出扶贫公益广告,倡导社会扶贫参与理念,组织力量对国家、省及州委、州政府表彰的社会扶贫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实地采访和宣传报道。2017年,我州共有18家(名)单位和个人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奖,今年,我州有3家(名)单位和个人获推荐全国脱贫攻坚奖,全省脱贫攻坚奖正在组织推荐工作。
在州委、州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州已形成了“定点帮扶手拉手、南北帮扶先带后、对口帮扶一对一、结对帮扶心连心、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帮扶机制。今后,我们将继续抓紧完善有效的机制和平台,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研究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完善激励政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脱贫攻坚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环境氛围。
感谢你对我州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