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28-44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 文号: 红开办函〔2018〕22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扶贫办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52号提案的答复

蔡国伟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红河州农村思想教育脱贫工作力度》第52号提案,已转交我办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红河州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是云南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主战场之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精准扶贫工作标准,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生态、健康、教育扶贫和兜底保障等工作,真正解决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和“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义务教育有保障”等问题,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17年末,实现129个贫困村退出、减少贫困人口13.14万人,还有未脱贫人口440778人。2018年7月,石屏县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进帮扶方式,提倡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我州既注重对贫困群众的外部帮扶,也注重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把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改变了命运。但通过调研、督查、考核等发现,仍然有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意愿不强、自身技能不足,外出务工缺乏稳定性,即使在政府的帮扶下脱贫,也存在返贫的风险。

  一、关于“加大对红河州乡村农村贫困户思想引导和培训、教学工作力度”的建议

  以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目前,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意识逐步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认识到,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开展“行业扶贫政策进万家”活动,在基层组建乡土能人宣讲团,深入村寨、农户开展宣讲,广泛传递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亲切关怀,倡导脱贫光荣守贫耻,教育贫困群众感党恩、跟党走。要求村“两委”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按月召开至少1次村民会议、贫困群众见面会,重点把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政策和群众普惠性政策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红河日报》继续开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栏,新开设“走近驻村队员”“自强、诚信、感恩”2个子栏目;在红河电视台《红河新闻联播》《新闻零距离》、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平台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脱贫路上”“革除陋习促脱贫”等版块;在红河人民广播电台《红河新闻》《新闻资讯抢先听》等节目的重要时段刊播脱贫攻坚新闻。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在中央、省级媒体刊播相关新闻报道176篇(条),州级媒体刊播2392篇(条)。

  二是强化脱贫攻坚氛围营造。州级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年历招贴画10万份发放到县市,以蒙自市为例,印制招贴画共计5800份,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单30万份,墙体粉刷政策形势标语820条,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板3168块,建筑围挡公益广告10万多平方米。积极打造光荣脱贫户典型事迹,涌现了一批脱贫“光荣户”“光荣脱贫户”等模范典型,让群众比有方向、学有榜样。评选出14个“最美村干部”和“最美基层干部”,5月3日在红河电视台最美人物发布厅发布。弥勒市五山乡则居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普仲强,因家庭负担重而辍学种地,在政府的扶持下努力学习种植技术,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烤烟的基础上,大胆创业发展26亩现代化柑橘种植园,不仅自己被评为全省“光荣脱贫户”,也带动了全村10余户农户。

  三是强化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严格落实省纪委、省监委《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云纪发〔2018〕4号)文件精神,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促脱贫工作,使农村大操大办、好吃懒做、环境脏乱差、“等靠要”思想意识严重等陋习明显改观。年中印发了《关于迅速在全州开展“革除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行动的通知》(红宣通〔2017〕15号)《关于加强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宣传工作的通知》(红文明办发电〔2018〕1号)等文件,广泛开展“革除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行动,在全州各级各类媒体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形成宣传热潮。蒙自市整合乡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组成117支战斗队,深入开展人畜混居清零行动,实现3602户人畜混居清零。石屏县探索建立《党员革除陋习承诺清单》,组织村民签订《革除陋习承诺书》《家庭卫生保洁承诺书》等,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为贫困群众制定帮扶措施3万余条,把不会干和不愿干的贫困群众充分带动起来,让其在发展产业中得到实惠,主动摒弃“等靠要”思想。

  二、关于“在‘万企帮万村’活动中,突出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思想、理念、致富思想沟通放在首位,只有转变思想才能解决根本,才能实现勤劳致富脱贫”的建议

  以深入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为契机,在帮扶结对中更加注重“思想结对”,充分发挥参与扶贫企业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既在物质上脱贫,又在精神上脱贫。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是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不断推广参与式扶贫,树立“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动员干”的导向,摒弃大包大揽、给钱给物和无条件送股分红,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和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把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解决“政策养懒汉”的问题。开远市依托道德评议结果设立“善行义举榜”,把村民的先进模范事迹张榜宣传,并适当引入奖励机制,从而增强村民的规则意识、守法意识、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石屏县牛街镇采取政府补助水泥,村组和群众主动参与的方式,对村内道路和房前屋后实施硬化完善,拆除破旧和废弃建筑,目前拆除率达70%以上,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

  二是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来抓,发挥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组织作用,通过订单收购、就近务工、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提升脱贫能力。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将81978户34.13万贫困人口纳入产业扶贫计划,目前共有935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带动贫困户6.11万户24.1万人,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人社部门牵头开展“百乡千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行动”,扶持了一批有资质、有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引导贫困群众有组织、成建制地转移。同时做好贫困劳动力转移的服务跟进工作,确保贫困劳动力“留得住、干得好、拿到钱”,从而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元阳县探索“政府+公司+经纪人+企业+农民工”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依托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目前,全县发展劳务经纪人564人,建立425个服务点,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登记654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511人。2017年,全州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8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5.2万人次。2018年上半年,全州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5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8万人。

  当前,我州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越来越高,自力更生的意识逐步形成,但由于未脱贫人口中小学文化及文盲的人口占比高达80%,且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人群,自我发展能力低,还有部分贫困户安于现状,不愿苦干实干,在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发动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下一步,将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一轮成年人扫盲推进素质提升、典型案例宣传报道等具体抓手,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巩固扶贫成果。

  感谢你对我州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10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