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27-82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号: 红发改函〔2018〕42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64号提案的答复
王丽芳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培育红河州特色小镇的建议》第164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方面
我州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国家和省级要求,严格进行规划的编制和审查。一是高标准编制规划。在规划编制阶段,组织发改、住建、规划、国土、农业、林业、工信、旅游、文体及商务等部门专家对14个特色小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审查把关,确保了特色小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相符合,做到了“不踩生态红线、不碰基本农田红线、不毁文化遗产”。二是优选策划合作伙伴。坚持突出产业、特色和企业,针对小镇特点,甄选专业的合作伙伴。建水临安古城、建水西庄紫陶小镇两个特色小镇借助亚洲财富论坛平台,引入匠人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策划、规划,元阳哈尼梯田小镇先后邀请国改政社(北京)投资规划研究中心和上海建筑景观设计公司编制小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个旧大屯特色制造小镇由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小镇策划规划工作等。三是小镇特色产业鲜明。我州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将产业转型、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人居环境提升、“健康生活目的地”和“一部手机游云南”等有机结合,按照小镇特点优势,明确了各个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从规划到实施始终严控业态布局。
二、找准产业、落实项目方面
我州14个特色小镇坚持特色优先、产业为重,整合优化自然、区位、人文、生态、民族风情等资源,突出特色小镇的唯一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围绕强化特色小镇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社区功能和生态功能,坚持差异定位、错位发展,紧扣特色优先、产业为重、生态环保、交通易达、环境宜居、智能智慧、成网一体七个重点,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文物保护修缮、生态修复保护等工作。建水临安古城以“文庙、学政考棚”等特色为核心,展现古城中原儒家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交汇交融的独特韵味与历史沧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内涵进一步丰富;元阳哈尼梯田小镇着重展现独特的山地农耕文明、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展示哈尼梯田文化窗口和载体,世界文化遗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东风韵”小镇以“原创艺术文化”为主线,建筑、艺术、产业三个核心要素相交融,凸显独一无二的原创建筑、稀缺的艺术资源、艺术联动的多产融合发展特色;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录,红河“东风韵”小镇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弥勒可邑小镇评选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各个特色小镇坚持实现产业立镇、产业富镇、产业强镇,推动了特色小镇高标准建设,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小镇已成为我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的新抓手,展示红河历史风貌、民族风情的新窗口。14个特色小镇新增就业9800人,2017年共接待游客157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62.9亿元。特色小镇集中的弥勒市旅游人数、住宿人数分别达822万人、594.4万人。建水紫陶产业2017年产值达到17.25亿元,预计2018年可实现27亿元产值。
三、厚植底蕴、凸显特色方面
特色小镇是厚植底蕴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器。我州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小镇发展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融历史文化于产业发展、功能建设之中。如:建水临安古城依托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立足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基地、世界文化遗产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又如:红河哈尼吐司文化小镇反映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政治制度,对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内外交流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具备研究中西合璧的边地文化、敢闯敢试的马帮文化、和谐共生的梯田文化的重要社会学研究价值。
四、解放思想、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
在省政府和省发改委的关心支持下,我州启动了基金规模为100亿元的红河州特色小镇基金组建工作,成立了红河州特色小镇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承接特色小镇基金投放主体,并严格按照合规化、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运作,首期到位基金12亿元已陆续开展投放,现已累计投放资金5.7亿,准备投放4.3亿。同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融资、市场运作”的原则,创新和完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了华侨城、上海复星爱必浓、姑苏园林、云南建投等企业,吸引和撬动民间投资参与我州小镇投资、建设和运营。截至目前,已落实到位资金76.4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到位38.64亿元,专项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到位26.39亿元,各级财政资金11.45亿元。在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14个特色小镇共有151个子项目已按计划开工建设,2017年至今累计完成投资79.6亿元,有力推动了特色小镇建设。
五、凝聚共识、合理推进方面
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紧紧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全面完成”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州委姚国华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州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从申报创建、组织会议、集中开工、督导调研等全程亲自抓推进。及时组织了全州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摸底及谋划开展特色小镇申报等工作,下发了《关于做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发改、住建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特色小镇创建申报工作组,负责对各县市上报的特色小镇创建方案及小镇规划进行认真细致审查。从各县市上报的42个特色小镇中筛选出了22个小镇上报省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经严格审核,我州共有14个特色小镇纳入了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创建国际水平特色城镇2个,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2个,创建全省一流特色小镇10个)。同时,加强督查,从州发改委、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导巡查组,坚持日常的检查和集中督导相结合,对工作推进缓慢的特色小镇下发督办通知,确保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强力推进。
感谢您对我州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