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17-334
- 发布机构: zjyj
- 文号: 红教函〔2018〕21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92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教育精准扶贫的建议》第192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视教育的基础、先导性地位,扶贫先扶(志)智的建议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州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先导性功能,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民办教育和高中教育。今年4月16日,在泸西县召开了红河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工作推进会,州委姚国华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从州级层面高位推动,为全州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扶贫是“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全州教育扶贫工作,2017年成立了教育扶贫办公室,同时各县市明确了教育扶贫的专职人员,目前全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网络基本建立。2017年1月制定出台了《红河州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红贫开发〔2017〕4号),为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依据;2018年3月,制定出台了《红河州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红贫开发〔2018〕9号),全州教育扶贫工作逐步规范。
深入推进“直过民族”区普通话攻坚,按照《云南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广普通话及素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教发〔2018〕44号)要求,2018年,我州在金平、绿春、元阳、河口4个“直过民族”聚集县创建15个普通话示范村,对981名“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普通话培训。目前,培训经费已下达,相关县计划10月份完成创建和培训任务。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师生,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州近2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小小百家讲坛”“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加大教育典型宣传力度,创办红河教育微信公众号,提升教育实效。通过讲好红河教育精彩故事,发布红河教育权威信息,宣传红河教育惠民政策,展示红河校园党建风采,树立红河师生先进典型。
二、关于精准改造薄弱学校,让贫困学生有好学校上的建议
编制完成《红河州“十三五”高中及以下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红河州“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红河州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以“全面改薄”基础建设工程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截至2018年6月,全州“全面改薄”项目累计开工校舍面积129.16万平方米,开工率93.91%;竣工校舍面积95.86万平方米,竣工率69.26%。开工运动场面积95.03万平方米,开工率91.89%;竣工运动场面积74.16%,竣工率71.71%。累计完成采购资金2.76亿元,采购完成率104.32%。5月17日,州教育局专题召开了全州“全面改薄”工作调度会,通报全州“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情况,对抓好下一步工作,确保年底如期实现过九成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关于精准招生,让贫困孩子拥有上优质学校的机会的建议
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2017年6月,制定出台《红河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改革实施办法》(红招发〔2017〕1号),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招生网上报名与录取,实行严格的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和招生计划管理(对布朗族、拉祜族两种人口特少民族的学生,实行适当降分录取),不断规范学校招生行为,积极推行高中学校阳光招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及学生、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2018年全州计划招收民族高中班学生500人(南部六县320人),招收比例均向贫困地区倾斜,最大限度保障贫困地区孩子拥有上优质学校的机会。
2017年,我们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积极动员引导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全州职业学校共招收22838人。设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职招生专项计划,采取注册入学、免收学费、发放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及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专项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914人。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中职兜底招收工作,招录全州323名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分两批护送到天津接受就业培训。2018年我们将进一步压实中职招生工作县(市)长、乡(镇)长、村长和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双线五长”目标责任,督促各县市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圆满完成年度中职招生任务,力争职教园区4所中职学校招生突破10000人。继续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兜底招生行动计划,2018年按计划将招收1000名(南部六县690人)建档立卡初三毕业生到天津、广州接受优质职业教育。
四、关于精准资助,让贫困孩子上得起学的建议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原则,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学前一期三年行动计划638个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金平、绿春、红河3县机关幼儿园被评估认定为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全州已实现一县一示范的目标。2018年,出台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一村一幼”建设。5月20日至22日,州教育局召开了“2018年红河州学前教育‘一村一幼’推进会暨农村幼儿园办园工作培训会”,为进一步推动全州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国家和省级层面已初步构建了从学前到大学的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州、县两级党委、政府还有一些补充的资助政策。截至2018年7月,全州共落实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7801.6万元,惠及各级各类学生3755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43777人享受各类资金15951.6万元,实现全覆盖资助。
五、关于精准育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贯彻落实省、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州7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均落实了500元-700元/月的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2017年完成特岗教师招聘530人,服务期满转正862人,定向南部六县委托云南师范大学和红河学院培养公费师范生233人。评审中小学高级教师6589人,推荐评审正高级教师20名。优化师资培训模式,2017年累计培训教师60852人次,其中,国家和省级培训26171人次、国外研修13人次、州级培训581人次、校本培训34087人次。实施红河“英才计划”,评选“首批红河教学名师”10名、“红烟园丁奖”16名,认定州级学科带头人10名、州级骨干教师40名,全州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积极探索教师“县控、局管、校聘”制度,建立城乡教师常态化流动机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六、关于精准助学,让每个学生学业合格优秀的建议
2017年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通知》(红政办发〔2017〕86号),全面开展“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的义务教育辍学学生“清零行动”,全州累计劝返复学440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子女1017人,实现了100%劝返复学或送教上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清零行动”成效显著。各学校根据劝返复学学生情况分类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所有复学返学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丰富校园文体生活,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各学校对留守儿童、孤残学生、单亲学生、后进生实行建档管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到人。有序推进残疾学生入学工作,对经筛查后未入学的残疾学生进行家访,做好入学的动员工作,对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就读要求的残疾学生,安排动员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达到特殊教育学校入读条件的,安排动员到相邻县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到校就读困难的重度或多重残疾儿童少年,为其建立学籍,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七、关于精准就业,让贫困学生有业可就持续发展的建议
中职学校是帮助贫困家庭“两后生”快速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探索厂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成立了红河学院紫陶学院、州民族师范学校以晴分校、州财经学校义乌商品城分校,为本土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技术人才。
2017年全州中职学校向“三区”重点企业以晴、惠科输送就业和实习学生3211人,积极举办州级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全州13所学校474名师生参加37各大项124分项目竞赛。开展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530635人次。2018年我们将建成职教园区,州农业学校、州财经学校、州民族师范学校将搬迁入住办学,中职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将得到极大改善;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探索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办在龙头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培养学生和企业短期用工相结合,分担教育成本,实现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良性发展。
八、关于精准培训,让农民拥有脱贫致富的技能的建议
在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州属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送技术下基层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红河州农业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组建了送技术下基层服务团队,积极开展送技术下基层活动,截至2018年6月,共组织了16次送技术下基层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是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帮助贫困家庭实现早日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使职业培训和精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全州产业格局调整布局,立足特色经济发展特点,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各类职业培训,做到结对帮扶到乡到村,技能培训到村到户,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定期组织贫困户内主要劳力进行集中技能培训,确保贫困人口具有一技之长,依靠技能就业;帮扶困难户家庭建立种植、养殖、农产品粗加工等专业示范户,发挥示范户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广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努力实现精准用力、稳定脱贫,真正让贫困家庭实现自主创业、自主经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2017年全州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10625人,农民工培训3989人,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2260人。
感谢你们对我州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