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06-99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红卫函〔2018〕28号
- 发布日期: 2018-10-0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答复
白茵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红河州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承开发的建议》的第38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筹规划
我州高度重视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把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列入《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红河州卫生与健康规划(2016—2020年)》、《红河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健康红河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优先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州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印发红河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红政发[2017]37号)中明确规定,在县市中医医院和乡镇、社区、村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使用中药的医保基金支付再分别提高5%,为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2011年,州政府印发《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设立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发展专项经费,州级财政把中医药发展列入预算,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今后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投入。”从2016年起,州级财政安排全州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100—200万元不等。今年州级财政安排的100万元中医药发展专项经费全部用于4个州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2个名老中医工作站建设,大力推动我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一是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州委州政府制发的《红河州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编制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红办发〔2015〕89号)明确规定“公立医院人事编制制度实行备案制管理,打破事业编制束缚,公立医院依据单位发展的需求,合理确定招聘计划”,破解了编制与医疗单位之间难以逾越的客观矛盾,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二是形式灵活多样,畅通渠道引进和培养我州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州委州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红发〔2015〕6号)要求全面创新人才机制,加强我州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云社发〔2014〕105号)、《关于印发< 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购房补贴和工作经费资助评审认定暂行办法(2014年修订)>的通知》(云社发〔2014〕113号)要求,只要符合条件,经省人社厅评审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由省级财政按等次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购房补贴和7万、5万、3万元的工作经费资助。三是继续加大县乡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农村订单定向中医专业学生培养力度,组织实施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和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近5年来我州遴选培养对象到云南中医学院参加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30余人,并选派学员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50余人。年内遴选了1名指导老师和2名学术继承人开展中医药师带徒工作,遴选了1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进行培养。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能西会中培训。三年来我州对1700余名乡村医生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乡村中医药基本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五是支持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中医药专业,加强中医药学科实验实训装备建设,培养中医药人才。
三、传承民间中医药民族医药
“十二五”以来,国家、省级层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扶持政策,为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了政策依据。我州也相继出台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红河州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由州食药监局、原州卫生局、州科技局等部门协作,对全州中草药资源进行调查,搜集研究民族民间防病治病传统中草药、单方、偏方、验方,出版相关中草药知识书籍,充分发挥单方、验方防病治病的作用。当前收集和整理中医药偏方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由于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机制,我州哈尼、彝、苗、瑶等少数民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间医生,由于受文化知识的限制,都只有口头传承,没有规范的统计和文献记载,在收集和整理中医药偏方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他们没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具有民族医药一技之长的从业人员都不愿提供相关信息,致使民族医药缺乏相应的理论资料,依靠口传心授的少数民族医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传承面临极大危机。二是偏方的应用在安全性和疗效上,缺乏药理毒理试验等数据的支撑。因州、县财政压力过大,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困难,中医药偏方的收集、整理及开展药理毒理试验无经费支撑,因此中医民族医药开发利用明显滞后。尽管如此,我委仍不断争取国家、省级中医药项目资金,进一步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扩面,继续做好经多年医术实践确有专长、一技之长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从业人员的考核认定工作,印制中医药适用方剂使用手册等系列工作,不断加大偏方秘方管理应用及中医药扩面提质等工作,让中医药为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2016年、2017年我委组织了红河州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活动,宣传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活动气氛热烈,展示了我州特色中医医院、特色中医药院内制剂、中医院省级重点专科、州级重点专科,普及了中医药健康知识和中医药保健方法,营造了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引领民众走进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为了将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的成果转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我州结合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采取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简、便、验、廉的特点,启动了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中医药真正深入人心、惠及百姓。在2018年6月举办的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建水县中医医院参展,其研制的建水紫陶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五行紫陶火罐,中药传统膏方(养颜膏、秋滋膏、冬元膏、小儿疳积膏)、各种养生花茶以及哈尼族药食同源的小黑药、鸡屎臭药、鸡肝散、五色彩米、芭蕉花等亮相南博会生物医药大健康展区,向各地的参观者宣传了中医药民族医药独特的养生理念,得到了省卫生计生委的高度肯定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我州中医药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你对我州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