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604-284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红农函〔2018〕2号
- 发布日期: 2018-09-3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车秀梅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红河南部梯田农业“稻鱼鸭”复合经济发展力度的建议》第1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传统梯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逐步扩大稻鱼共生和稻鸭共生复合经济发展模式
红河哈尼梯田面积100余万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8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900米地带(区),该区域内天气阴冷多雨、湿度大、低温寡日照,每年仅种植一季水稻。红河州农业局组织由红河州农科院牵头,抽调州、县两级农业部门相关技术骨干组成红河州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协作组,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试验示范研究及推广。红河州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于2012年初步试验成功;2013年开展示范0.8万亩;2015年示范推广2.5万亩;2016年示范推广5.5万亩;2017年,在红河州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县完成稻鱼鸭高产高效生态种养示范推广14.34万亩。项目实施为提高南部梯田稻谷单产、增加总产、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积极作用,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三收、稻鱼鸭共赢”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的推广应用得到了农业部、省、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红河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州委姚国华书记、省政府、省农业厅领导专家多次现场指导工作,2016年11月7日,农业部韩长赋亲临指导;2017年,建立朱有勇院士工作站在元阳、红河县开展梯田红米、有机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集成和示范;2018年,开展稻鱼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目前正在申报杨远柱专家工作站,拟开展梯田红米提纯复壮、口感改良等研究。
二、关于科学解决“鸭克稻”和“鸭克鱼”问题
目前,示范推广的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不是老百姓所说“任意放养”,而是“稻—鱼、鱼—鸭、鸭—稻”时间限内互利共生的种养方法。指导掌握稻鱼鸭三者共生的时间差,有效解决鸭克稻、鸭克鱼的问题。一般鱼苗、鸭苗投放时间是水稻移栽后20—25天进入分蘖盛期时投放,刚投放时,鱼苗小,鸭苗也小,鸭吃不了鱼;鸭也伤不了水稻;随着鸭长大,鱼也长大,当水稻抽穗灌浆至收获期,将鸭子从稻田里赶出圈养,水稻收获后再把鸭子赶回大田里放养。鸭子圈养时间为水稻移栽后返青至分蘖初期(20—25天)和水稻抽穗灌浆至收获期(35—40天)。
组建红河州“稻鱼鸭”综合种养专家工作站,编制实用技术教材《哈尼梯田综合种养技术》,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标准化技术规程培训指导,让农民熟习掌握稻鱼鸭三者共生关系,此举措解决了“鸭克稻”“鸭克鱼”的问题,起到了三者相互促进作用。一方面水稻为鱼鸭提供栖息场所,鱼鸭摄食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微生物等,从而减少饲料量投喂,促进鱼、鸭的生长;另一方面通过鱼、鸭的游动、采食和排泄等活动,抑制杂草生长和疏松土壤,增加稻田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水稻生长,从而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改善了稻米品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梯田水质较好,没有污染,饲养鸭投喂玉米和稻谷,不喂养配合饲料,解决了鱼和鸭产品质量不高、口感不好问题。
三、关于注重原生态,科学分配田、鱼、鸭的比例,防止在有限的梯田里进行大规模圈养或饲料喂养,以提高元阳、绿春、红河、金平四县稻鱼鸭复合经济的质量
州农科院专家团队研究完善“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技术集成,即优质稻(红米)品种+培育壮秧+规范化条栽+测土配方施肥+稻田养鱼(泥鳅)+稻田养鸭+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管理为一体的梯田种植水稻、梯田养鱼、梯田养鸭技术集成模式,注重原生态,科学分配田、鱼、鸭的比例,防止在有限的梯田里进行大规模圈养或饲料喂养,以提高四县稻鱼鸭复合经济的质量。“稻鱼鸭”最大优势在于产品的绿色、生态,只有坚持绿色生态,稻鱼鸭产业才有市场竞争力。为此,州农业局一直以来坚持绿色生态标准,加强技术培训,通过规范种养技术,确保“稻鱼鸭”产品的生态特色。一是坚持农产品品牌、名牌战略,以优质绿色的农产品开拓市场,实施“互联网+梯田农产品”,完善“稻鱼鸭”农产品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积极构建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施“稻鱼鸭”农产品升值加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二是依托元阳梯田红米“云南六大名米”、“无公害农产品”等名片,加大梯田红米品牌培育力度,研发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梯田红米系列产品,通过红米品牌影响力,促进鱼、鸭蛋进行包装、认证,着力将梯田“稻鱼鸭”产品打造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绿色农业品牌。
四、关于成立“梯田联盟”,加强联合发展,拓宽“稻鱼鸭”系列产品的销售渠道
州农科院自主选育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宜梯田种植的红米水稻新品种,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生产和销售,生产方式主要为“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推广,销售渠道采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多方式进行,带动了地方“三农”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精准脱贫工作。依托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开发哈尼梯田农耕体验等产品,开展插秧、打谷子、捉鱼等田间农耕文化体验活动,举办哈尼族“长龙宴”“开秧门”等传统节日,传承哈尼梯田稻作系统及农耕文化,开发“哈尼古歌”、“哈尼四季生产调”等为主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元阳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通过元阳商城微信公众号、APP、微小店、微商城进行销售,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网络销售平台。借助“农博会”、“南博会”等各类农产品推介会和各类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品牌资源,突出生态、绿色特色,加大“稻鱼鸭”产品包装、宣传、推介工作,提高“稻鱼鸭”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瞄准高端市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着力开拓以梯田红米、梯田鸭蛋等为主的梯田系列特色产品的销售市场,切实把“稻鱼鸭”高产高效农业打造成能够长期带动红河州南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
以提升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对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区域,特别是传统稻田综合种养地区,通过政策引导,扶持规模大、产业全和品牌优的稻田综合种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鼓励提倡土地流转或股份合作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逐步向“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生产方式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下一步,州农业局将继续通过示范推广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绿色模式,逐年扩大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面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撂荒哈尼梯田面积减少,这对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感谢你对我州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