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559-67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文号: 红民宗函〔2018〕10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民宗委对州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的答复

李梅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重视加大红河州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议》的第113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抓住红河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一机遇,积极向中央、省争取更多民族文化发展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并制定完善我红河州民族文化发展政策及规划体系”

  2014年12月,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文化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州实施以“十大文化工程”、“四大文化节庆”和“六大文化产业园”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并制定下发了《红河州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2015—2020)》(红发〔2014〕4号)和《红河州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2015—2020年)实施方案》(红办发〔2015〕30号),2016年9月在弥勒市召开了全州“1046”春天工程推进会。作为“1046”春天工程的牵头单位,我们积极协调各县市和州级相关单位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程任务。目前,“十大文化工程”有序推进,哈尼梯田文化保护工程成效明显,保护开发利用的良性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建水古城恢复保护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修缮恢复项目工程已经完工。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有107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红河歌舞精品工程成绩突出,以大型民族舞剧《诺玛阿美》、音乐剧《爱如星火》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精品在国家级、省级屡屡获奖,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其它工程均取得重要进展;“四大文化节庆”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红河文化艺术节、哈尼长街宴民族节、阿细跳月民族节、苗族花山节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品牌正在形成;“六大文化产业园”初具雏形,元阳哈尼文化产业园、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弥勒阿细文化产业园、蒙自过桥米线文化产业园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获得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成为全国仅10家获此殊荣的产业园区之一。

  二、关于“加大机构设置,在州内13个县市民族宗教局增设民族文化研究所,做到定编定岗(至少5人以上)”

  红河州于1984年初成立了州级民族研究所,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社科研究机构。1992年挂靠省社会科学院,同时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红河民族研究所”的牌子,随后相继挂红河州民族文化传播中心、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等牌子,主要职责是抢救和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搜集整理翻译少数民族文献古籍和口传文化;关注调研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问题和热点问题;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参与编辑出版双语文教材和读物,参与研究双语文教学;对外民族文化宣传,掌握国内外哈尼文化学术研究,加强国际哈尼文化研究;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布置的其他调研任务,探索民族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为繁荣和发展红河州民族社会科学服务。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平时很注重加强和13个县市民族宗教局工作联系,共同做好民族文化研究。绿春县于2016年11月29日挂牌成立了哈尼文化研究所,内设哈尼文培训学校。哈尼文化研究所隶属绿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二级机构),这是全州在县市设立的唯一一个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为抢救和研究哈尼族历史、宗教、习俗、农耕、歌舞等文化,保护和传承哈尼族语言文字,为推动“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战略目标,为全面加快哈尼文化大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在州内13个县市民族宗教局增设民族文化研究所,做到定编定岗的建议很好。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机构改革,政策性、原则性很强,如果有符合条件的地方,各县市可以此为契机,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设立民族文化研究所的建议和方案。

  三、关于“重点培养专业人才,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加大对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奖励补偿。如:加大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人、民族文化研究者的津补贴等”

  一是为进一步形成干部人才向南部合理有序流动,南部人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干部人才积极干事创业的良好格局,红河州委专门下发了《中共红河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南部六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红发[2016]32号)文件。二是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采取建设传习所、保护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申报非遗项目等措施,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馆(所、室、点)113个,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8个,州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9个。建成屏边苗族文化广场、绿春诺玛阿美民族文化广场、弥勒阿细跳月文化广场等一批民族特色文化广场。认真做好非遗传承人录音录像抢救性记录工作,评审,公布、推荐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2013—2017年,共争取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保护经费2310万元,争取并落实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传承经费、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5000元传承经费、州级传承人每人每年2000元传承经费。积极推进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立法工作,《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已通过州人大常委会审议。组织红河州民族民间艺人先后参加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暨十字绣大赛、云南省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云南省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并获得各类奖项。利用哈尼族矻扎扎节、哈尼长街古宴、彝族火把节、阿细跳月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及体育竞技、展示活动,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三是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从2016年到2020年开展实施“双百工程”(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百项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其中红河州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12人,目前已投入139万元,对赖庆国、后宝云、马成林、杨正忠、施万恒、白玉收等6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进行了产业扶持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四、关于“在红河州各县(市)打造以哈尼、彝族为主及兼顾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城市,打造一批具有各自民族文化特色村镇,积极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

  2009年以来,一直着力开展特色抗震安居、民族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培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建设内容为主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项目,截至2018年5月,已经下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资金8500万元, 打造实施了2个民族特色乡镇、7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受益民族有哈尼、彝、苗、壮、瑶、傣、回等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元阳县新街镇大鱼塘等14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民族特色村寨”。

  五、关于“大力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民族经济发展,最终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我委开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点一般都选在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景区周围,并且村寨外观特色明显,民族文化浓郁深厚。项目实施中,通过扶持农家乐、组建民族歌舞队、建设民族文化陈列室等,使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既发扬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了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

  六、关于“重点打造一批重大精品民族文化发展工程,逐年分批推进”

  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本土,用心创作,展现地域魅力的民族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以《踩云彩》《田棚细语》《阿细跳月》《夏日里的滴滴调》为代表的舞蹈作品、以《爱心水》《白鹇姑娘》为代表的曲艺作品、以《春韵》《那一年》《古诗》为代表的书画摄影作品以及文学、影视、戏剧、声乐、工艺等文艺作品在全国和全省顶级专业赛事中屡屡获奖。州歌舞团新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诺玛阿美》入围国家“文华奖”,荣获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金奖,曲艺作品《美丽家园老实扎》入选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舞蹈《山之子》入围第十一届全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并获第11名,新创花灯音乐剧《回家》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受到好评,舞蹈作品《跳鼓》、戏剧作品《大喇叭·小广场》荣获云南省“彩云奖”,新创音乐剧《爱如星火》荣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哈尼古歌》成功亮相国际米兰世博会、引起轰动。第一届、第二届红河文化艺术节和建州6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成功举办,一大批文艺精品精彩亮相。以州歌舞团为龙头的创作演出队伍带着文艺精品频频走出国门,足迹遍布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美国、墨西哥、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色完成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红河民族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坚持“文化惠民”,州歌舞团每年完成不低于120场的下乡演出任务,州文体广电局被省文化厅授予2015-2017年“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支持演出先进单位。

  2010年以来,少数民族文化项目共投入资金2392万元,其中省民宗委补助1456万元,自筹936万元,共抢救民族文化项目111个,其中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项目102个,总投资1106万元,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9个,总投资350万元。

  七、关于“加大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大州财政对民族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经费的投入”

  在州级预算的示范州经费,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给州民族研究所,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及研究。自“十三五”以来,已经安排了123万元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及研究经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搜集、整理、出版了一批民族文化作品,如:《哈尼族精品文化项目——长街宴》等著作。下一步将一如既往,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继续开展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及研究等工作,传承、保护和发展我州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感谢你对我州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7月12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