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552-683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林业局
- 文号: 红林函〔2018〕11号
- 发布日期: 2018-10-0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林业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
蔡维丽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对滇越铁路沿线百年“洋酸角树”挂牌保护的建议》第120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牛蹄豆(Pithecellobium dulce),属含羞草科猴耳环属植物。常绿乔木或灌木。枝条常下垂,羽片1对,每一羽片仅有1对小叶;小叶无毛,长2-5厘米,宽2-2.5厘米;头状花序,于叶腋或枝顶排列成狭圆锥花序式;花冠白色或淡黄;荚果线性,卷曲,肿胀,暗红色;种子黑色,包于白色或粉红色的肉质假种皮内。形似酸角,故又名“甜肉围涎树、洋酸角、洋皂荚”等。枝叶浓密,适作遮荫树、行道树、园景树。原产中美洲热带干旱地区,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云南省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河口和开远。
据了解,红河州“洋酸角”的引种主要是20世纪初修建滇越铁路时的“洋人”带过来的,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洋酸角树”见证了米轨铁路的百年沧桑,是米轨历史的绿色文物,蕴含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具有人文和科学研究价值。
红河州林业局对120号提案的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分布情况调查
2018年6月,红河州林科所、开远市林科所和开远市园林局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对开远市境内、铁路沿线“洋酸角树”的树高、胸径、冠幅、位置、海拔、GPS坐标、树龄等逐一调查,填写调查表、拍摄照片、制作植物标本。经调查核实,开远市境内“洋酸角树”共有古树55株,砍伐、破坏后萌发的丛生树34株。
具体情况如下:
1.古树55株:树龄100-170年,平均树高12.7米,苗木长势良好。其中:开远老火车站院内4株;老火车站院外路边3株;铁路车辆段院内3株;部队医院内12株;解化塑料公司院内4株;解化厂电站院内6株;植物园入口处停车场旁2株;两棵树宾馆内2株;开远市新体育场至仁者村铁路沿线19株。
2.砍伐、破坏后萌发的丛生树34株:平均树高3米,均分布在开远市新体育场至仁者村铁路沿线。
二、采取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一)做好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据了解,2012年2月开远市园林局已对其中的9株大树挂牌保护,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配合开远市林业局、开远市园林局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州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下发的《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和《古树名木鉴定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洋酸角树”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编入古树名木名录,实现全州古树名木信息的动态管理。
(二)完善古树各项保护措施。一是设置围栏保护。根据“洋酸角树”的生长位置,结合实际,对市区内有条件的可设置围栏保护,围栏与树干距离不得低于3米,以人摸不到树干为最低要求,防止人为破坏林木,高度不少于1.3米。铁路沿线由铁路局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可结合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合理对“洋酸角树”进行开发和保护。二是加强对老树的整枝及病虫害防治。枯枝处理及修剪应尽可能保持原貌,“洋酸角树”为常绿树种,枝条的整理通常在休眠期进行,对于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应在发现时及时整理。同时,现存的“洋酸角树”多有百年树龄,受病虫害侵害时,多采用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三是堵洞修补及支撑加固。人为的损伤,病菌的侵袭,易使古树木质部腐烂蛀空,造成大小不等的树洞,影响树木生长,造成倾倒或折断。通常在修补树洞前应先刮除腐朽部分,刷涂1:1:10的波尔多液或5%硫酸铜溶液等防腐剂,做好防腐处理后,再对树洞进行填充修补,可利用砖块、水泥填充,如果树洞过大,可用钢筋做支撑加固。
(三)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等,大力宣传,挖掘古树名木故事,开展古树名木认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四)加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洋酸角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物资源价值。要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加大对后备资源的培育。对百年以上、珍贵树种、稀有植物,有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的大树、树群或濒危古树名木,有意识地进行培育,扩大古树名木资源总量。
感谢你们对我州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