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550-57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红卫函〔2018〕39号
- 发布日期: 2018-10-02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83号提案的答复
陈晓军、赵为兵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第283号建议,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科学规划床位,控制公立医院床位数量
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7年2月17日出台了《红河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州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5.8张,总数控制在2.9万张左右,公立医院床位控制在3.1张,其中,县办医院1.8张,州办医院1.09张。经过最终调整,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核定编制床位数定为1490张,红河州妇幼保健院核定床位数定为100张,蒙自市人民医院核定编制床位数定为700张,个旧市中医医院拟设置床位498张。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
为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就诊环境和条件,我委以卫生补短板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为基础,加快推进县级医院建设。一是屏边县新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建设规模30052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5269万元,2015年3月开工建设,2018年2月9日竣工验收,5月12日起陆续搬迁使用。二是石屏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1500平方米,规划总投资21085万元,建有业务综合楼、精神病科楼、辅助楼、综合用房、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设备用房、绿化区域等。依托石屏县人民医院作为建设主体,管理、经营石屏县第二人民医院。三是红河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建设项目。由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和建水县政府(县人民医院)合作建设附属医院,建设地点在建水县人民医院,占地24亩,建设规模52000平方米,设置床位498张,规划投资26516万元,建设内容为医技住院综合楼及地下车库。项目计划2019年开工建设。四是金平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建设规模41500平方米,包括住院、门诊、医技等业务用房及辅助用房,拟建床位420张,规划投资2.64亿元;已完成选址、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环评、可研等前期工作。五是河口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占地面积177.36亩,规划建设面积137919.16平方米,总投资4.16亿元,建设内容为住院综合楼、精神科楼、浆洗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科教信息楼、传染科、停车平台、地下附属工程。于 2016年9月开工,预计2018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六是弥勒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选址位于弥勒市弥勒大道以西、毕正黑东侧,建设内容为门急诊综合楼、医技楼、住院楼、120急救中心、感染性传染病中心、体检中心、康复中心、行政后勤楼等,项目总床位数拟设置2000张,项目总用地面积500亩,项目总建筑面积253278平方米(含地下室),项目建设年限2016年—2019年,项目投资估算为206098万元。目前已完成门诊、急诊、医技综合楼和住院楼地下室主体工程,门诊、急诊、医技综合楼局部主体工程封顶,住院楼进入二层主体工程施工。
三、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县级医院提质达标晋级
“云南省县级中心医院提质达标”是201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通过加强县级中心医院基础设施、硬件和能力建设,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医疗质量,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县域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努力解决好县域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到2020年,我州100%的县(市)将有1所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要求,县域就诊率达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我委以十二县市县级中心医院基本情况着手,制定了省级提质达标验收年度计划。2017年度,蒙自市人民医院、开远市人民医院、建水县人民医院已通过省级提质达标验收;2018年度,石屏县人民医院、绿春县人民医院、金平县人民医院、河口县人民医院、屏边县人民医院将通过省级提质达标验收;2019年度,红河县人民医院、元阳县人民医院将通过省级提质达标验收;到2020年,全州所有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均达标验收。目前,全州十三县市除去个旧、弥勒,其余县市人民医院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今后将以通过省级提质达标验收为基础,做好县(市)级人民医院等级医院重新评审、追踪评审各项准备工作。
四、加大资源整合,努力健全医联体建设运作机制
2017年12月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多种形式、运行有序的医联体,实现全州所有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医联体,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州级、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为城乡居民提供立体化、连续性、高效益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目前,由州第一人民医院牵头,与红河县人民医院、绿春县人民医院、屏边县人民医院等州内17家医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由州第二人民医院牵头,与红河州传染病医院、云南省煤矿精神病医院、个旧市传染病医院等10家医院组建了红河州精神(心理)专科联盟。
在医联体建设中,注重发挥核心医院优势,放大品牌效应,以提升基层能力为目的,形成多重机制保障。一是人才帮扶机制。基层能力提升人才是关键,既要为基层“输血”,也为提升基层自身“造血”功能。医联体牵头医院实施名医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员三类优质资源下沉。上级医院名医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选派青年骨干下基层挂职,提升基层管理能力;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1年,实施对口支援。对基层人员实施带教培训、手术示范、推广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应用,接受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到医联体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二是资源共享机制。全州二级以上医院影像、心电、临床检验、病理等科室和消毒供应中心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并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实现互认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三是特色共建机制。根据功能定位和群众需求,通过上级医院专科医师帮扶,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打造“特色专科”,形成基层的特色品牌。四是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机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专门的转诊服务窗口,上级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转诊号源和床位,对转诊患者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简化转诊患者的入院手续。
感谢你们对我州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