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842-127
  • 发布机构: zgyhxxhwyh
  • 文号: 红工信函〔2018〕31号
  • 发布日期: 2018-09-2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号建议的答复

杨壮国等三位代表:

  你们在红河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扶持我州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建议》第40号建议,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有色金属产业历来是红河州的支柱产业,对我州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我州工业门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部分企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生产,部分企业因环保、安全等原因停产,此外企业自身技术水平不高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生存,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色金属企业的生存也面临极大的挑战。为此,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解决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帮助有色金属企业渡过难关,我州有色金属行业逐步走出了困境,并探索出适合我州实际的发展路径。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去年,我委研究起草、州政府印发了《红河州2017年工业经济攻坚战实施方案》《红河州工业翻番行动计划(2017-2020年)》《红河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和《红河州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等“1+3”指导性文件,今年,根据省委陈豪书记新要求,我委又牵头起草了《红河州新型工业强州行动计划》。以上文件均对我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其中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明确指出:依托红河州的金属矿产资源优势,依据“稳量、整合、规范、延伸”的原则,不断强化上游矿产资源的整合,增强资源控制力和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产品终端化、高端化。推动钢铁、铁合金、有色金属产业等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对区域内的冶金企业进行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集中实施升级改造,提高技术装备和集约化发展水平。突出信息化在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节能监测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搞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资源及其固废物的综合利用,构建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环境清洁的新型冶金产业模式。我们将积极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引导我州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早日走出困境。

  二、鼓励企业做强做精

  积极鼓励和支持有色金属企业从阳极泥中提取金、银、铟等稀贵金属,培育发展银浆、银粉等稀贵金属新材料。个旧市同富电冶有限公司富含稀贵金属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改项目,针对辖区内电解铅项目产出阳极泥量采用火法—真空工艺,进行阳极泥和铅锌冶炼废渣的综合回收,建设设计规模为年处理10kt/a阳极泥(干)及20kt/a铅锌冶炼废渣回收生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形成年回收粗铅6458吨、粗银439吨、锑白2546吨,铋锭2475吨的生产能力。个旧市联兴贵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年处理10000吨锡铅固废及20000吨脱锑渣综合利用生产线,目前在建年产150吨白银及白银精深加工项目。云南振兴集团资源有限公司5.2万吨再生铅综合回收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8997万元,进入试生产阶段并已取得环评批复。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现有回转窑进行富氧燃烧技术节能改造,实现余热回收利用。红河锌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固废物铁烟尘资源化项目采用“钢铁烟尘火法富集—湿法萃取多段集成耦合处理技术”,工艺水平居国内先进,实现了多金属综合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处理冶炼废渣、烟尘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云南沙甸铅业股份有限公司6万吨铅冶炼系统技改项目获批进入试生产,其冶炼烟气用于制酸、烟气余热用于发电,不仅在沙甸地区实现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而且还从源头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跨越发展。

  云南国鼎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个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对个旧市辖区内及周边现存及新增的工业废渣(主要为高砷渣)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实现废渣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处理的原料是个旧及蒙自地区的现有各类有色金属冶炼厂产出的烟尘、中间渣、阳极泥、高砷物料;二期工程包括综合回收冶炼厂扩建和新建危废填埋场两部分;三期工程是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延伸和细化,将在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产品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还将包括电子废料的综合回收系统。云南华鼎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100万t/a冶炼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27.5亿元,以个旧市鸡街片区堆存矿渣为主要原料,同时外购部分铅泥、废旧电池回收产出的铅膏和氧化锌烟尘,生产电锌、粗铅,同时回收铟、镉等有价金属,年处理冶炼废渣处理规模100万吨、粗铅7万吨、电锌10万吨,是一个将冶炼废渣资源化的环保项目。个旧市盛云有色冶炼厂锡尾矿及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17796万元,建设年综合处理锡尾矿再选中矿、复杂难选共伴生矿14.4万吨及含锡冶炼废渣2.4万吨的生产线,形成年产精锡6000吨,同时综合回收真空铅3400吨,铟4吨,银3吨,铜渣1140吨的生产能力,配套厂房、设备购置安装,环保设施及辅助设施建设。

  三、扎实推进节能减耗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红河州实际,按照省政府部署要求,研究制定《红河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十三五”各级各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认真落实《红河州节能“十三五”规划》,指导各县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配套制定“十三五”节能工作的专项规划(计划、方案),确保节能规划有效落实全州节能降耗工作扎实稳步推进。2017年,我委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红河州“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5%和2017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2%的目标任务,将能源消耗目标任务分解到13县市,同13县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7年,全州单位GDP能耗下降7.08%,超省政府下达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2%目标任务的3.88个百分点。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和水泥、钢铁行业阶梯电价执行情况专项监察。认真督促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立辖区内所有工业企业“三废”工作台账,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截至2017年底,我州累计实施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21户,有7户企业创建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企业。

  四、严控新增产能

  严格控制新建铜、铅、锌冶炼项目,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等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5〕27号)有关等量或减量产能置换政策,未经省人民政府确认并公告产能置换方案的新建电解铝项目,一律不予支持。我州2017年以来没有新建铜、铅、锌冶炼项目。我委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等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推进落后产能关停退出,按期完成国家和省级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制定下发《红河州2017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对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我委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继续支持鼓励现存冶炼企业兼并重组,充分整合,在2017年下达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全州共计扶持项目56个,扶持资金4540万元,我州争取资金额度在全省排名第二,其中:跨域发展方向项目10个,资金850万元;技术改造方向项目13个,资金1200万元;园区建设方向项目11个,资金1230万元;民营经济方向项目16个,资金820万元;蔗糖产业提质发展方向项目6个,资金440万元。积极鼓励和支持有色金属企业从阳极泥中提取金、银、铟等稀贵金属,培育发展银浆、银粉等稀贵金属新材料。大力推进个旧市同富电冶有限公司富含稀贵金属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改项目、个旧市联兴贵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0吨白银及白银精深加工项目、云南振兴集团资源有限公司5.2万吨再生铅综合回收项目、云南国鼎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个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云南华鼎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100万t/a冶炼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个旧市盛云有色冶炼厂锡尾矿及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改项目,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六、积极研究新型扶持政策

  同时,为切实转变个旧沙甸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已出台的各项鼓励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个旧市委、市政府关于《个旧市扶持转型升级工业企业若干意见(试行)》《个旧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出台后扶持受相关政策法规淘汰取缔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以上工作,我们相信,我州的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继续为我州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你们对我州工业经济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9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