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821-98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红卫函〔2018〕36号
  • 发布日期: 2018-10-0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3号建议的答复

李方、李双红代表:

  你们在红河州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的《 关于加强红河州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建议》第43号建议,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推动

  我州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把中医药事业发展列入《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红河州卫生与健康规划(2016—2020年)》、《红河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健康红河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优先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州级财政把中医药发展列入预算。州人民政府制发的《关于印发红河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县市中医院和乡镇、社区、村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使用中医的医保基金支付再分别提高5%,使基层中医药服务范围扩大,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州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8月,全州13县市有县级中医医院9家,其中独立建制的县级中医医院8家,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屏边、绿春、金平、河口四个县市无县级中医医院,绿春、金平、河口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已纳入当地“十三五”规划,2020年完成主体建设,屏边县中医医院因当时与县级人民医院合并后,挂牌为屏边县人民医院,屏边县中医医院将重新立项建设。我州中医药事业稳步前行,离不开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特别是《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发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州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得到较快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推进,中医药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红河州卫生计生委、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红河州财政局、红河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红河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部联发文件《关于印发红河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工作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州中医药人才培养重点任务:一是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全科医生特色岗位计划等人才培养、聘用工作。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做好农村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规范管理工作。到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100%的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合格证》,并能够提供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培养县乡中医临床技术骨干40名,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大专学历教育。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要建有1-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三是加强基层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基层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3年来我州对1700余名乡村医生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规范和提高了乡村医生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方法处理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把中医药作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必要内容。自2017年起,同时具备《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合格证》的人员,才能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四是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在深化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提高人员工资待遇等措施,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支持开展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一体化管理,把单位人变为系统人,将人员编制定在县级中医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试行“县属乡用、乡属村用”,定期轮岗,上下流动,推动人才资源下沉。支持符合条件的离退休中医药人员到基层开办中医个体诊所。五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全州14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逐年提高乡村医生补助待遇,将乡村医生补助提高到月人均500元,多渠道增加乡村医生收入,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不低于45%的工作量交给乡村医生来完从而提高其收入,从城乡居民医保一般诊疗费中按每张处方9元、7元、6元不等作为乡村医生劳务收入。建立奖励制度,县市公立医院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历提升,获得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的由单位给予3-5万元奖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历提升,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由单位给予1000元奖励。乡镇卫生院人员晋升为中级职称的,给予奖励2000元/人,经省高评委按相关程序、要求评审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的,给予奖励4000元/人,经省高评委按相关程序、要求评审晋升为正高职称的给予奖励8000元/人。乡镇卫生院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奖励1000元/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奖励2000元/人,第二年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奖励500元/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奖励1000元/人。在册在岗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奖励1000元/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奖励2000元/人。六是加大基本公卫工作经费投入,2009年至今,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104049.77万元,资金从2009年人均15元提高到2017年人均50元,2018年提高到55元,有力地保障了基层中医医生的服务收入。

  三、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州委州政府制发的《红河州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编制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公立医院人事编制制度实行备案制管理,打破事业编制束缚,公立医院依据单位发展的需求,合理确定招聘计划”,破解了编制与医疗单位之间难以逾越的客观矛盾,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云社发〔2014〕105号)、《关于印发< 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购房补贴和工作经费资助评审认定暂行办法(2014年修订)>的通知》(云社发〔2014〕113号)要求,只要符合条件,经省人社厅评审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由省级财政按等次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购房补贴和7万、5万、3万元的工作经费资助。全面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以提升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搭建不同层级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学术经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构建骨干人才、优秀人才、领军人才有机衔接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在2016年云南省名中医评选中,建水县中医医院钟丽明荣获“云南省名中医”称号,10人荣获“云南省基层名中医”称号,分别是个旧市中医医院的柴燕萍、蒋燕、杨华,建水县中医医院的周海东、柳克述、邹瑾、宗福宽、王毅蓉、张红伟,蒙自市中医医院的赵鹏。2013—2018年,我州遴选培养对象到云南中医学院参加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30余人,年内遴选了1名指导老师和2名学术继承人开展中医药师带徒工作,遴选了1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进行培养,着力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人才,形成一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团队。

  四、中医药人才队伍现状及下一步的培养计划

  中医药的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但是中医药人才匮乏的矛盾,也尤为突出,截止2017年12月,我州中医药人员总数1123名,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746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81名,见习中医师156名,中药师140名,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中的目标,到2020年,每千人中医医师配比0.4,我州目前还缺中医药人员76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下一步我州将继续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把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纳入全州统一规划。一是加强与云南中医学院等院校的联系,依托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二是依托我州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县级中医医院,特别是个旧市中医医院、建水县中医医院、开远市中医医院,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三是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中医药服务,加快培养优秀中青年名医,提高待遇引进中医药人才;四是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深入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进一步落实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工作,开展确有专长、一技之长中医药人员的考核认定工作;五是鼓励西医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中医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西医,能西会中,拓展中医药人才后备军。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我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你们对我州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17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