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公开
- 索引号: 20240913-210007-62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公安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7-2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公安践行三个“一线工作法” 打造服务民生新模式,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今年以来,在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主题实践活动中,红河州公安机关扛责任提效能、社会治理亮新招,抓主责强主业守护平安出实效,转作风优服务搭起警民“连心桥”,以学典型、争一流、创佳绩的理念信念,深耕厚植党建引领、将服务群众的阵地前移,将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招落地,大力实施“服务延伸一线、防范推进到一线、宣传深入到一线”三个“一线工作法”,全方位助推“打防管控建治”机制链条提质增效。
服务触角延伸到一线,优质服务“暖人心”
红河州公安机关将“窗口”服务建设作为“作风效能建设”的“先锋岗”“桥头堡”,不断在“亲民、便民、利民”服务上、在提高服务效能上狠下功夫,把温馨的服务环境、高超的服务技能、最优的服务体验带到群众身边,为群众办好实事、办好最关心的小事、难事、心头事,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和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践行公安机关“三服务”工作,真正将公安机关“三服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切实提高“窗口”服务质效,进一步营造了“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提升服务质效,让窗口洒满“爱的阳光”。全州公安机关着力改进公安一线、窗口执法单位服务水平,推出“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蒙自市公安局文萃派出所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无假日办公,强化警企、警校合作,在主动服务群众上下足功夫,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办事的便捷与高效;屏边县公安局新现派出所为让群众少跑腿、自己多跑路,缩减群众办理户口册更名的审批办证流程;建水县公安局利民派出所推行解难题、办实事、化积案、查问题、树典型的“五个一批”举措,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减少;泸西县公安局中枢派出所、红河县公安局石头寨派出所做真抓实干的“行动派”,组织民辅警携带办证相关设备到山乡村寨,对高龄老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办身份证、社保系统认证等服务;石屏县公安局牛街派出所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集中时间和警力办理解决群众“老大难”的问题。
丰富公安便民超市多元功能,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元阳县公安局黄草岭派出所推出的警务便民超市集户籍、车驾管、警保联动快处快赔和“两车”防盗、保险业务咨询等功能一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警务便民超市中的“便民”二字,特别是摩托车落户业务最大限度地为山区群众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成本,周边乡镇群众纷纷闻讯而来。全州各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在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便民服务“跨省通办”,户籍制度改革“线上联网城市30分钟落户成功,线下3个工作日办结”;依托公安移动终端快捷开展“信息核对、指纹核验、户籍办理”,入户送证3.4万余份,为困难群体“上门办”身份证业务10万余人次。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治安防范推进到一线,夯实基础“筑堤坝”
为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解决常住、流动人口基数过大,让服务更加精细,红河州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推动警务工作更好地回归情报主导警务、严打违法犯罪、强化巡防宣教三大主责主业,将治安防线推进到各基层派出所一线,坚持以多元共治为着力点,因地制宜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和风险排查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一室两队”“社区警务”“一村一辅警”等机制落地落实,多措并举筑牢辖区内景区、企业、学校、乡村安全防线。
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屏边县公安局新现派出所辖区多民族聚居特点,不断壮大少数民族辅警队伍,构建多元化民族调解体系,以警民高效联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所民辅警创新“白天上班,晚上进村”的工作手段,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有效路径;开远市公安局大庄派出所、泸西县公安局白水派出所针对回族乡实际,以融合民族团结领跑辖区警务,积极推行“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在调动各方力量摸清辖区突出矛盾纠纷和影响群众安全的治安问题后,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矛盾纠纷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让治安管理末梢更灵动、更敏感,有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延伸。
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治安防控新格局。弥勒市公安局弥阳派出所利用“慧眼警情系统”实现高效快速出警处警;绿春县公安局大兴派出所力推“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的办案模式;河口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抓实全时空常态化管控和巡逻防控,不断筑牢国门疫情防控屏障。
安全宣传深入一线,筑牢反电诈“防火墙”
为提高群众防骗防范意识和能力,从源头预防各类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全州各公安基层派出所结合“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办实事”活动,助推电信诈骗宣传“零死角”,结合辖区开展全方位、多样化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的反诈宣传活动,进一步遏制电信诈骗高发态势,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辖区稳定安全。
“反诈”宣传沉底基层,增强群众“防疫力”。各基层派出所结合电诈发案特点,多渠道广范围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深入社区、乡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引用案例、剖析案情、村民互动,张贴防电诈标语、微信矩阵、宣传海报和双语广播等方式,以接地气的当地语言向村民讲解最常见的电诈案件形式,传授反电诈经验,强化预防教育、细化动态管控。
开展反诈“敲门行动”,守护群众“钱袋子”。全州公安机关组织辖区网格员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反电诈宣传工作,展开“敲门行动”,面对面帮群众用手机安装和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金钟罩”小程序,揭露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全方位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同时,对乡村留守老人,重点讲解养老诈骗的常用手法、作案特点、防范措施等内容,披露养老诈骗的各种“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能力。目前,成功预警劝阻560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今年以来发案率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83%、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