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河州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到建水县开展自然资源管控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坚持“研究型”审计理念,以研促审、以研提质,书写新时代自然资源审计考卷。
严格落实责任,组织方式“清单化”。以“研究型”为主线,边学边审。项目初期,审计组对相关法律法规集中培训,学习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规。学习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将事项“清单化”落实到审计组成员。每周通过业务会研究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定性依据及下一步工作方向,有效掌握项目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坚持问题导向,工作推进“精细化”。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完善审计调查工作方案,研究制定了涵盖法规清单、所需资料清单、审计内容调查表格、进点会议程、查出问题及处理意见清单、审计方法案例、数据分析及“云查查”平台实施方案、相关文书规范模板等方面内容的工作指南,为下一步全州“一条线”审计调查做好铺垫,有序高效地推进后续的审计调查工作。
注重质效提升,审计业务“规范化”。采用现场审理“嵌入式”方式开展审计,重点关注审计调查记录、审计实施方案、会议记录、审计取证单及工作底稿的编制情况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等方面。通过现场审理,及时纠正不规范做法,解答了审计人员在取证、调查了解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突出数据引领,平台使用“高效化”。采用“1+N”模式,问“数据”要效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审前安排审计人员到云南省地图院学习专业软件使用管理,自行采集矿产资源、土地管理、项目实施范围等矢量数据,用专业软件转换分析形成疑点,上传至“云审查”平台下发;在现场审计中,联合无人机开展现场进行核查。全方位对疑点进行分析判断,更加真实客观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