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自2023年获批全省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以来,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服务”模式形成合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项目化、多元化服务,惠及困难群众2000余人次。
制定“规范化”流程,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开远市深化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社会救助“物质+服务”目标任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资金来源等,确保制度规范化。分门别类建立6类22项服务清单,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社会融入、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服务,确保救助内容与对象规范化。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综合考虑项目费用、服务提供能力、服务素质及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服务项目承接机构,确保工作流程规范化。
落实“创新化”举措,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实施“一户一档一策”管理。开展特殊困难群众市、乡、村三级筛查,建立“有服务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跟踪问效”的“四有”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统一评估细则,掌握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并同步开展评估,精准建立个人档案,坚持需求导向,实施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建立完善服务对象档案350份。二是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用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专员通过手机客户端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时长及服务照片等同步上传,管理人员可对上门服务进行实时监管,实现服务、监管“可视化”管理。三是拓展服务维度。积极开展各类公益、宣传活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让关爱成为习惯,让困难老人不再孤单”“关爱祖国花朵,照亮成长道路”等主题活动2场次,400余人参与活动,不断提高知晓率。
实行“常态化”监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和日常巡查、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效能监督管理,线上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施“实时可视”监督,线下采取随机抽查、定期考核等方式,从服务对象满意度、服务时间准确率、服务项目完成率、服务档案完善度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推动“物质+服务”见到实效、不走过场,切实为困难群众“助危困、解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