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在红河州林业局组织的全州鸟类专项调查中,科研人员在对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标本室所藏标本进行研究时,发现一具冷冻还尚未鉴定的大型猛禽标本。该标本上体黑褐色,头顶后具黑色冠羽,喉和胸淡棕白色,具明显的喉中线,胸部具黑褐色纵纹,腹部密被淡褐色和白色交错排列的横斑;跗蹠被羽,并超过中趾基部。经多名鸟类学专家鉴定,确认该物种为鹰雕。
鹰雕又称高山鹰雕,系鹰形目鹰科鹰雕属物种,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地区有分布;国外则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和印度次大陆等地区。鹰雕主要分为3个亚种,云南分布的为指名亚种。鹰雕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
1921年1月中旬,时任蒙自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德拉图代(又译拉陶齐、拉图史,1861—1935)在蒙自采获一只非常黑的鹰,并以此为模式标本于1923年命名为鹰雕schaeflferi亚种。1926年,罗斯柴尔德(1868—1937)推测该亚种应为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此后,蒙自及其周边地区再未见鹰雕的分布信息,一度被认为误记录。《中国鸟类分布与分布名录》等重要文献资料大多认为鹰雕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部地区。2016年,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护林员在林区内发现并救助到这只大型猛禽,后因救助失败不得以才将其作为标本予以保存。此次发现,不仅厘清了长期以来对鹰雕是否在滇南、滇东南地区分布的学术争论,而且进一步丰富了科研人员对红河州猛禽分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