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心贴心交流 手把手督导——红河州民宗委主任张喆深入金平县调研侧记

发布日期:2018-06-08 信息来源:红河州民宗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根据国家民委、省民宗委关于民宗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相关要求,6月5日至6日,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喆率领委机关办公室、经济科、文教科、综合宣传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深入挂钩包保村金平县金河镇永平、白马河村和金水河镇、勐拉镇边境一线调研。张喆要求,全州民宗系统干部职工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转变作风,认真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惠民政策,深入持久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交上民宗系统干部全面脱贫、决胜小康的“红河答卷”。

  进农家 脱贫攻坚记心上

  6月5日下午,张喆来到金平县金河镇永平村委会毛木树村,认真了解村里卫生路、饮水工程和产业建设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挂钩联系户普讲则家。普讲则打工外出,家里只有他爱人李燕。张喆拿着《红河州帮扶明白卡》,向李燕了解家庭人口、小孩上学、经济收入和生产生活情况。张喆希望李燕好好照顾老人,让小孩安心上学,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相信生活会好起来的。随后,张喆先后走访了普文清、普华和老寨村普剑、普先付家,每到一家,都耐心与农户交谈,了解致贫原因,与村干部一同商讨帮扶措施,树立贫困户战胜困难、决胜脱贫的决心。在村委会,听取了村党总支书记盘贵和介绍州民宗委帮扶情况和全村产业发展规划后,张喆说,州民宗委驻村干部和村“三委”干部要把脱贫攻坚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利用永平良好的土地、水利资源,组织城郊农民群众发展蔬菜、养殖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

  走边境 边民生活挂心头

  当天下午,在金河镇挂钩联系领导的带领下,张喆一行来到平安村委会草果山村。听说州民宗委领导到访,草果山村乡村医生盘有安很高兴,欢迎到他家里做客。盘有安说,他2000年起在村委会任乡村医生,2013年退休,因为群众需要,他退休不退岗,还为村里群众打针看病。张喆强调,地处边境一线的干部群众必须注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增强边民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带领人民群众守好边、固好防。

  6月6日上午,张喆一行来到地处中越边境一线的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龙凤村。金平县民宗局负责人介绍了布朗族(莽人)工程实施情况;龙凤村民小组长罗云祥带领大家在村中边走边看,介绍布朗族(莽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罗云祥说,现在布朗族(莽人)家家住上了小别墅,还建起小猪厩,有小菜园,有的发展甘蔗,有的外出务工,脱贫信心十足。张喆希望加大对布朗族(莽人)后续产业扶持,用好用活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转变观念, 加快产业培植,让布朗族(莽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谈发展 乡村振兴要有新作为

  近两天的调研中,张喆一行走访了挂钩包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了边民,与布朗族(莽人)群众广泛交谈,深入勐拉大佛寺、四五村基督教活动点。张喆说,当前,全州民宗系统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抓好示范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抓好各类项目的实施落地,为全面脱贫、决胜小康添砖加瓦。要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如永平、白马河两个村,多数村小组“水、电、路”基础设施已基本解决,关键是认真抓好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计划,解决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的问题,抓好移风易俗,统筹城乡一体化,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要加快脱贫攻坚,利用两个村土地、水利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培植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收入持续稳步增加,确保不出家门也能致富。

  张喆再三叮嘱该委党组派驻金河镇扶贫工作队长、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熊国翔,要加强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锤炼“七种作风”,服从服务好脱贫攻坚工作,让广大驻村干部安心工作,扎根在乡村振兴一线;要关注边境地区各类舆情,努力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服务。张喆还叮嘱县乡干部,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健全宗教场所各项管理制度,打击非法宗教,努力推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