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歌舞之乡”绽放民族团结花

发布日期:2020-05-09 信息来源:红河州民族宗教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驱车行驶在弥勒市西一镇这片高原红土地上,蓝天下的小山包一个挨着一个跳跃着掠过车窗,如同居住在山脚下各村寨里的民族同胞一般,相互依偎、团结奋进。

  近年来,西一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以实施党建、脱贫攻坚、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六抓六示范”工程为抓手,把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村村寨寨,让各族人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共生共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齐心协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走进西一镇勒色村委会勒色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墙体标语抢入人眼。该镇党委宣传委员辛光科介绍,全镇主要道路边、部分村寨的灯杆上都悬挂有宣传牌。

  为了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浓厚氛围,西一镇大力实施红色文化工程、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开展了党的民族政策知识进教堂、进村寨、进校园活动,并利用节假日、赶集日、“法制宣传月”“民族团结宣传月”等契机开展宣传活动。

  “我们的方式更能让民族团结意识入心入脑。”起飞村委会红万村党支部书记武春学说,村里有5支文艺队,文艺队将扫黑除恶、民族团结等知识编写成说唱节目,利用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火把节等节日进行演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共同繁荣  脱贫攻坚促跨越

  在勒色村,宽阔的街心道路、鳞次栉比的新房、繁忙的集体烤烟车间以及早桃、万寿菊等产业,构建起了一个基础设施健全、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特色产业兴旺的村庄。各族群众精神焕发,干劲十足。

  近年来,西一镇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贫困退出“57”指标,紧盯年度减贫目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农村社保、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助学、健康扶贫等到户措施得以落实,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政策福利,经济、社会、生态、人居环境都大为改善。201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以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各民族之间更团结、关系更融洽。

  共享成果  砥砺奋进促融合

  西一镇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滇南民族文化名镇,该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该镇大力倡导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实施文化站改扩建项目,打造起飞村传习点阿细跳月示范点、红万村等9个村的村史墙,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等各类文艺、体育、民俗活动,使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和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的过程,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该镇还认真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落实“人才兴州”战略,统筹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使用,推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数据库”,积极协助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选派到市级部门学习的相关工作。目前,全镇机关事业单位共有少数民族干部40多名,占全镇干部总数的六成以上。

  百花齐放春满园。红万村、滥泥箐村等先后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19年,西一镇、西一镇中心小学、滥泥箐村分别被评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学校、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已在西一镇绚丽绽放。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