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各级联动,围绕“一个坚持、二个到位、三项整合、四个引领、五个衔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力推进社工站建设落地落实。截至2021年5月底,全州135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强化“一个坚持”,做到高政治站位。红河州充分认清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重大意义,把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作为宣传党的思想、传播党的声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基层服务一线阵地。
强化“二个到位”,做到高层次谋划。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分别成立了州、县、乡三级社工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社工站建设有人抓、有人建、有人管。州级财政克服资金困难,从州本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360万元,对每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进行补助。二是业务指导到位。制定《红河州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对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目标任务、人员配备、场所标准、经费保障、实施步骤等作出明确规定,采取线上交流互动与现场指导整改相结合方式,加强对基层的督促和指导。
强化“三项整合”,做到高效率推动。一是整合办公资源。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民政服务机构等现有的场所设施,整合办公服务场所,每个办公场所达20平方米以上,服务场所达80平方米以上。二是整合人才资源。以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助理员、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儿童主任、驻站社工等政府购买现有服务力量为骨干,充分吸收基层各类专业人才资源,配强“软件”,组建了共计1989人的乡镇(街道)驻站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是整合服务资源。重点围绕社会救助、为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事务、志愿服务、社区矫正、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开展多样化综合性服务。
强化“四个引领”,做到高标准建设。一是人才引领是关键。以专业人才为重点,建立专家智库和优秀人才库,注重培养和使用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助理员、协理员、儿童主任等通过提升能力转化成为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成为持证上岗人员。二是专业引领定方向。组建红河州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督导团队,对全州社会工作服务站进行指导、督导服务。三是试点引领目标。每个县市打造1—2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工服务站作为示范亮点,提供经验,全面推广。四是志愿引领作补充。各乡镇(街道)均同步挂牌成立乡镇(街道)志愿服务站,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强化“五个衔接”,做到高质量发展。社工站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工站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效衔接;社工站工作与“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社工站工作与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有效衔接;社工站工作与其他领域服务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