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把殡葬改革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自2020年10月3日启动改革方案以来,实现了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节地生态葬比例达到50%以上、火化率接近100%、杜绝散埋乱葬和骨灰装棺土葬目标,殡葬改革各项工作稳妥推进。
强化硬件提升,夯实殡葬改革基础。一是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新殡仪馆,一期建设项目占地36.91亩,建筑面积3193.5平方米,投资900余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完工,年底可投入使用。建设10个乡镇(街道)级公益性公墓,一期规划用地160亩,设置骨灰墓穴26536个,可使用5至10年,目前10个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对老旧设施提升改造。先后投入150余万元,对老殡仪馆悼念厅、焚烧池、围墙等进行改造,新购置遗体冷藏设备10组,殡葬宣传、殡葬执法专用车辆各1辆;投入700余万元,对公墓管理所分流道路、停车场、公厕、消防设施等改造升级。
强化协调联动,凝聚殡葬改革合力。坚持把殡葬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充实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整合民政、城市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源,成立殡葬治理联合执法队,依法推行遗体火化并进入骨灰公墓安葬,规范殡葬用品市场;将殡葬改革相关政策纳入“居民公约”和“村民公约”,全市86个村(居)委会建立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协办、监督婚丧嫁娶事宜,服务监管一体化;各村小组组建信息报送员,第一时间收集上报逝者信息,火化、丧葬全程跟踪服务,每跟踪一具遗体处置报送信息奖励500元。
强化政策配套,落实殡葬改革保障。一是健全制度。编制《蒙自市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印发《蒙自市深化殡葬改革实施意见》《蒙自市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等系列文件,完善殡葬改革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加大惠民殡葬投入。实施“补、奖、免321”惠民殡葬措施,即特困人群殡葬补助3000元,普通人群殡葬补助2000元,生态葬在殡葬补助基础上再奖励1000元;为特困人群免费提供遗体接运、冷藏(3天)、火化,为普通人群免费提供遗体接运、冷藏(3天);每口棺木兑换现金1000元。2021年市财政预拨殡葬补助资金500万元,目前已兑付资金100万元。三是严格监督考核。将殡葬改革工作作为年度考核、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
强化问题整治,深化殡葬改革举措。一是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积极开展“散埋乱葬集中整治、平整违规私建墓地”“三沿六区综合治理、一山一线生态修复”等工作,重拳整治墓地(坟山)19个,共迁坟5220冢;实施绿化工程遮挡一批、生态修复整治一批、殡葬改革管控一批,共清理整改大墓、豪华墓3265冢,非集中安葬的骨灰和遗体4600余冢,拆除“活人墓”34冢;投入100多万元对“城市面山和高速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内坟墓实施植树绿化遮挡,坚决杜绝零散坟墓增量。二是强力整治,规范市场。开展清理整治大型墓碑制造企业行动,下发整改通知117份,依法对30家经营制造大型墓碑企业和27家丧葬用品市场进行清理整治和规范管理,无照关停12家大型墓碑制造企业,违建拆除8家,清理拆除在售违规大墓、超标墓碑近100座,严厉打击了不法殡葬销售行为,净化了殡葬用品服务市场。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殡葬改革声势。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落实。领导干部“五个带头”,即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执行绿色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为亲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节俭文明办丧事。二是抓社会氛围营造。积极开展殡葬改革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六进”活动。制作专题片,发放宣传册、公开信等宣传资料,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