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突出规划引领,整合部门资源,制定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改革力度,截至2016年底,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9.42万亩。2017年省水利厅下达红河州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17万亩,总投资38662.19万元,截至8月20日,完成投资25538万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6万亩,分别占计划任务数的66.05%和80.47%。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种植业比较效益,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强化统筹安排,压实工作责任。注重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编制完成红河州“十三五”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计划;由州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作;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与各项目县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将年度项目责任分解落实到县市、部门,将领导责任、部门责任等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明确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范围,列入州政府重点督查内容,由州政府督查室、州水利局牵头,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通报。
(二)突出规划引领。一是抓好规划编制,细化目标任务。按照“水利跟着产业走、跟着生态走、跟着民生走”的思路,围绕红河州北部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布局,在云南省首家以州为单位编制完成涉及13个片区、107.8万亩的高效节水总体规划及其项目建议书,规划“十三五”期间建设7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二是抓好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结合省级《实施方案》确定的2018年建设任务,因地制宜做好技术模式选择、管材设备比选、工程设计优化等工作,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工程设计,为明年工作争取主动打好基础。
(三)狠抓规范建设。一是注重规模效益。在红河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建水南庄、弥勒东风、蒙自西北勒、开远中和营等4个示范区为重点,推进打造6个万亩以上片区示范项目建设。二是严格建设标准。积极按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和现代管理需求,配套现代化的高效节水设施,每个片区建设 “智慧水利”核心示范区,实现灌溉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灌溉。三是加快建设进度。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加快推进示范区工程建设,启动实施11个万亩以上片区工程建设,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9.42万亩。
(四)加快改革创新。一是抓农村土地流转。“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突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使用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累计完成承包地确权116.67万亩,流转土地50.4万亩,形成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24个,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提供土地基础。二是抓配套文件出台。州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5个配套文件,为社会资本参与营造了良好环境。三是抓机制建设。按照不同的建设规模、投资主体、管护主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立完善机制。万亩以上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突出完善初始水权分配、农业水价形成、社会资本参与、节奖超罚和精准补贴、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管护等6个机制。结合重点县、山区“小水网”项目建设的千亩连片山区贫困地区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突出完善初始水权分配、农业水价形成、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管护等4个机制。四是抓社会资本引入。今年实施的33件项目,政府补助1.9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93亿元。开远市中和营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1132万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360万元投入;弥勒市东风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375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1935.1万元投入。
二、建设成效
我州通过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善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运营机制,打通了社会资本进入水利领域的渠道,促进节水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赢”,有力推动了北部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发展。
(一)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项目区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夯实了农田水利基础,吸引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入住园区,既带来了科技创新元素,又带动了种植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土地产出率大幅提高。例如:弥勒市朋普片区由市农投公司流转土地5000亩,引进陕西海升集团开发500亩草莓和柑桔等优质水果全产业链示范园,引进香港明记有限公司种植以菜心、芥兰为主的外销蔬菜3000余亩,引进香港诺漫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沃柑、芦柑、柳叶桔种植基地1500亩。项目区果蔬种植预计年产值1.5亿元,亩产值达3万元,利润达5000余万元,比土地流转前种植甘蔗高出近8倍。
(二)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项目区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带动了片区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例如:弥勒市东风片区实施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既保障了区内鲜食葡萄、酿酒葡萄产业的稳定发展,实现年总产值5亿元,更可带动东风片区群众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巩固发展葡萄产业和葡萄酒产业。
(三)促进了农民就地转身。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后,弥勒市朋普片区建成了黑果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每年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黑果坝村流转土地的822户农户每年可得到地租性收入926万元、工资性收入3000多万元,更多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变成产业工人,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