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名录及简介
- 索引号: 20240913-205403-84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广播电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11-16
- 时效性: 有效
彝族海菜腔简介
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民间俗称“大攀桨”。彝族尼苏支系本民族的传统叫法则称“曲子”。它是彝族尼苏青年男女相互约会,在“吃火草烟”这样一种特定的“玩场”上谈情说爱时,男女对唱的情歌。海菜腔的结构复杂,篇幅长大,是一种集独唱、对唱、领唱、齐唱、合唱于一体的多乐段组合的大型声乐套曲。
海菜腔由拘腔、正七腔、白话腔三大部分组成。
彝族海菜腔音域宽广,演唱技法高超,气息运用、吐词咬字、大小嗓转换等技巧的运用极具特色,在中国民族音乐演唱发声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2006年5月,彝族海菜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海菜腔传承人后宝云、阿家文于2008年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