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非遗项目名录及简介

  • 索引号: 20240913-205356-59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09-18
  • 时效性: 有效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俗《哈尼服饰》

  哈尼族是古代氐羌的后裔,也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目前,哈尼族总人口约163万人,绝大部分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中下域。其中哀牢山区的绿春、红河、元阳、金平、元江、墨江、江城等县,东仰哈尼服饰流传于全县八乡一镇哈尼族聚居村寨。

  哈尼族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能够免除灾难,是哈尼族生命和民族的保护色。哈尼族服饰历史悠久、色彩斑斓、美观大方,自古以来,哈尼服饰主要以自制黑色或青色土染布为主,经种植棉花、收棉、轧棉、弹棉、搓棉、纺线、绕线、煮线、洗线、捻线、拉线、排线、调线、集线、织布、靛染、凉布、裁缝、剪贴、刺绣等二十多道繁杂工序而成。

  绿春县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7.4%,也是,哈尼族支系分布最多的县份。绿春哈尼族中的哈欧、腊咪、白宏、果角、期弟、卡多、阿松、碧约、西摩洛、卡别、布都等十二个支系,服饰制作工序基本一致,但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的不同,各支系服饰款式千姿百态、色彩斑斓。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最早物化形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也是识别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服饰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也承载着哈尼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人生的传统风貌,向世人展示一个古老民族的悲状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学、科学和文化学的研究价值。

    2013年,《哈尼族服饰》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