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灾害救助信息

  • 索引号: 20240913-191919-37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应急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3
  • 时效性: 有效

关于发布2024年洪涝地质灾害转移避险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

  为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典型引路,学习借鉴典型案例成功经验,推动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落实落细,有效防范应对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州防指梳理汇总了近期部分转移避险成效突出的典型案例。经州防指领导同意,现将元阳县黄草岭乡“7·30”滑坡灾害转移避险等4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

  各县市防指要认真学习借鉴典型案例经验,严格落实好“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等防汛工作机制,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继续总结提炼防汛救灾工作中的有效举措和鲜活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参考、可借鉴的案例,不断提升全州防汛救灾工作能力和水平。

  附件:2024年洪涝地质灾害转移避险典型案例

  红河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24年8月20日

  2024年洪涝地质灾害转移避险典型案例

  元阳县强化一线力量将防汛“1262”机制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7月30日深夜,黄草岭乡河堤村委会河堤中寨村普降暴雨,严重威胁村民生命安全。乡党委、政府高度警醒,认真落实防汛“1262”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主要做法

  (一)预警叫应到位。当天18时30分,元阳县气象局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风险Ⅲ级预警,黄草岭乡接到“1262”精细化预报收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及时“叫应”各村防汛网格加强监测巡查。

  (二)巡查值守到位。22时39分,河堤村委会河堤中寨村村民小组长杨高向、副组长杨占唯、地质灾害监测员普正发3人对汛期网格化区域开展“雨中巡查”时发现,河堤中寨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有零星滚石,存在滑坡迹象,随即第一时间上报乡党委、政府。

  (三)避险转移到位。“全体村民,迅速转移!”杨高向带领杨占唯、普正发迅速按照提前划分明确的责任区,兵分三路鸣锣、吹哨,逐户逐人通知群众立即转移,应转尽转、不漏一人。

  (四)应急处置到位。23时13分,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和应急消防救援人员火速赶到现场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紧急转移安置黄草岭乡河堤中寨村受威胁群众10户52人。灾害发生后,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八队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滑坡现场开展应急处置,紧急调拨10顶救灾帐篷、20张折叠床、20件棉被、30件棉衣、1吨大米等救灾物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23时49分,雨势不断增大,河堤中寨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滑坡,造成2户房屋严重受损,其中1户房屋被掩埋。因人员转移及时,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二、主要经验。及时预警、加强巡查、果断转移,是本次灾害无人员伤亡的关键。黄草岭乡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16次,确保灾害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元阳县通过“一个防汛点位、一个网格小组、一个责任区域”的防汛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网格—微网格”的防汛体系,注重从党员、小组干部、优秀青年中推选配备网格员,加强网格员培训,提升基层网格队伍预警监测、应对突发灾情的处置能力,推动防汛“1262”机制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人。组织开展应急演练1351场次,组建完善“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353支,5000余名乡村党员干部、379名驻村队员坚守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组织群众转移避险1.2万人次,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果断转移避险,守牢防汛安全底线

  ——大羊街乡利博村滑坡灾害中的成功避险

  大羊街乡党委、政府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保持汛期“眼睛瞪得大大的”紧迫感和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坚决贯彻落实防汛“1262”机制,深入开展巡查排查、监测预报、预警叫应、转移避险等防范应对工作。加强群策群防、应急演练、宣传教育等工作,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实现。

  7月30日8时至31日8时,红河县大羊街乡持续强降雨,各村委会的降雨量分布不均,最大降雨量达113.4毫米,平均降雨量99.7毫米,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灾情。7月31日凌晨1时许,大羊街乡妥垤村委会东博村小组长李机沙在巡查时发现山体滑坡险情,第一时间向乡党委、政府报告,接报后,下沉到基层一线的乡村组干部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6户16人转移避险,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主要做法:一是突出一个“早”字,早预警早行动。气象部门于27日10时发布重要天气信息,7月28日至8月1日期间,全县预计将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大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30日20时、22时、31日发布气象预警信号,提醒做好调度叫应和灾害防范工作。7月30日22时35分,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Ⅲ级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较高,提醒做好防范工作。二是突出一个“严”字,严格隐患排查。27日15时起,大羊街乡组织乡村组干部、巡察员和监测员对辖区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点进行隐患风险排查,发现灾情险情及时报告预警、组织力量帮助群众转移避让。7月31日凌晨0时45分,大羊街乡妥垤村委会东博村组长李机沙在本村巡察时发现一处山体移位、滑坡险情,威胁到下面的6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一时间向乡村干部报告险情。三是突出一个“快”字,果断转移避险。7月31日凌晨1时,接到报告后,下沉基层一线开展防汛工作的乡、村干部,第一时间组织带领驻村队、巡查人员、党员干部火速前往东博村滑坡点,果断组织群众转移避险,15分钟内将受威胁群众6户16人村民撤离到村公房进行安置,并对滑坡危险区域进行封堵、管控,防止二次灾害事故发生。

  经验启示:一是监测预警是关键。持续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落实防汛“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加强基层乡镇防汛减灾、灾害风险双控、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落实。二是扛牢责任是保障。村组最基层党员干部、村组干部时刻绷紧安全弦,危急时刻豁得出、关键时刻顶得上。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转移避险应急演练、监测员、巡查员培训等工作,全面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巡查员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隐患排查是重点。隐患风险排查是有效预防应对处置自然灾害的关键,充分调动基层村组干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及时排查、预判可能出现的险情,科学研判采取工作措施,有力处置风险隐患。四是成功避险是目标。通过“人防+技防”精准科学防灾,联动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高效的处置,果断、快速转移避险受威胁群众,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加强隐患排查,早发现早处置

  ——建水县南庄镇洪涝灾害转移避险案列

  2024年7月30日至7月31日,建水县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建水县严格落实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强化巡查排查,提前组织危险区域3户12名群众成功转移避险,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一是强化预警叫应,加密巡查排查。7月30日16时3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后续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Ⅱ级预警。县防办及时叫应相关乡镇,南庄镇和村两级及时组织人员针对山洪地质灾害点、道路、河道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排查,19时30分,地质灾害点监测员发现小新寨村委会芦柴冲村村内道路上侧渗水,有极大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道路坍塌。

  二是发现险情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监测员按要求及时逐级上报险情,30日10时10分,村委会总支书记到达现场开展前期应急处置,拉设警戒线,南庄镇值班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人员将村内两侧受威胁的1户2名人员转移至村委会避灾点,并对入村道路进行封锁警戒,按“三避让”要求,立即组织危险区域3户12名居民撤离避险。

  三是及时开展险情排除治理。31日5时00分,该隐患点发生山体滑坡,滑坡面积宽20米、高10米。在滑坡危害范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对入村道路进行封锁警戒,组织人员、机械清理滑坡堆积物、修复边坡,并安排专人对滑坡体、裂缝、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全天候24小时严密监测,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发生。

  屏边县湾塘乡一村转移108名群众避险

  ——屏边县“7·31”洪涝地质灾害转移避险

  红河州屏边县山高坡陡,呈“三山四河六面坡”地形,湾塘乡阿碑村委会大平滩小组位于半山腰中。7月31日7时左右,大平滩小组村后的芷白公路出现崩塌下沉现象,严重威胁下方村子区域安全。发现险情时,湾塘乡第一时间组织该村27户108名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一是细化措施,责任落实不松懈。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严格落实“1262”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从严从细落实防控措施,始终保持闻令而动、闻“汛”而行的状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确保防汛抢险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科学应对,群众转移不拖延。加强隐患排查巡查,掌握风险隐患底数,明确应急处置措施。由于突发强降雨和长时间侵蚀,实地勘察发现村后芷白公路路基十分松软,出现崩塌下沉撕裂长度达20余米,最深裂痕宽度波及一半路面,崩塌下沉路段随时有再次崩塌下沉的危险,严重威胁下方大平滩小组村子区域安全。进村工作组立即行动,在暴雨来临前挨家挨户组织群众转移,该村群众27户108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其中,转移到乡镇公租房11户53人、亲戚家16户55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三是积极备汛,应急保障不松劲。坚持早准备、早部署,湾塘乡成立乡、村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9支,提前储备雨衣、雨靴、雨伞等各类防汛物资800余件,实时检查应急车辆、防汛物资运行情况,确保物资储得好、调得出、用得上。设立乡集镇、村委会临时应急避难安置点9个,配备临时用床、被子、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保障了转移安置群众的基本生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