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公告
- 索引号: 20240913-191055-94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审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02-25
- 时效性: 有效
关于红河州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结果公告
关于红河州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结果公告
2019年第9号(总第147号)
(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州审计局自2019年6月至8月对全州13县市人民政府2018年贯彻落实《中共红河州委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方面政策落实情况
1.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州13县市已建成42个污水处理厂,43座垃圾处理厂。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七改三清”推进落实情况
2018年13县市投资33.64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388.07公里;农村危房改造4.5万户,完成投资10.08亿元;农村公厕改造5587座,总投资1.32亿元;截至2018年13县市乡镇已建自来水供水厂(站)数量64个,完成投资2.97亿元;完成631个单项工程的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完成投资3.17亿元;完成改圈8.36万户,累计投入资金1.44亿元;完成农村炉灶改建7.83万户,投入资金989.65万元。
13县市已全面推行河长制,对农村水源地采取了保护措施等;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18年13县市共有村庄卫生清洁员15936人。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政策落实情况
1.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情况。截至2018年,全州累计发展水果275.37万亩,产值60.45亿元;蔬菜169.76万亩,产值52.02亿元;橡胶99.8万亩,产值2.45亿元;茶叶39.33万亩,产值4.87亿元。
2.旅游文化业建设情况。13县市“一部手机游云南”综合服务平台已上线并对内容进行了优化;对146座景区旅游厕所进行了提升改造。
3.新材料和信息化产业建设情况。截至2018年,13县市建设基站13890个,累计投资 14.81亿元,手机、宽带、4K超清专线用户大幅度上升。
4.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建设情况。截至2018年,13县市共有生物医药企业60户,2018年实现产值64.4亿元。
5.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建设情况。截至2018年,13县市共有食品与消费品制造(加工)企业227户,2018年实现产值41.83亿元。
6.现代物流业建设情况。截至2018年,13县市共有申通、中通、圆通等122家快递企业和124家托运部。快递企业利用客运公司资源优势,将快递服务延伸到乡镇,设立了乡镇物流网点130个。
(三)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政策落实情况
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13县市都能按照《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结合各县实际制定“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分解落实“三条红线”,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水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2.城镇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及污水管网建设情况。截至2018年,13县市污水管网建成375.28公里,共投入污水管网建设资金6.62亿元。
3.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情况。截至2018年,13县市建立了河(湖)长制,明确了县级河长201人;共编制“一河一策”方案239个;“一库一策”方案207个;2018年各级河(湖)长共巡河4.05万次;共聘请河库保洁员(管理员)1408人;2018年共清理河道1645公里;100%推广运行手机巡河APP,实现了巡河电子化、数据实时化。
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截至2018年,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治理项目146个,投入资金3733.49万元。
审计结果表明,13县市基本能按照《中共红河州委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举措来抓,不断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短板,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制定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个别市政府未根据《中共红河州委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制定实施方案等;未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十三五”规划,相关部门无任务清单。个别市政府未出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个别县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二)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执行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县市政府未认真执行《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存在项目实施滞后;农业面源污染工作落实不到位,无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依据支撑;县城周边垃圾箱(垃圾桶)投放数量严重不足、摆放位置不合理;部分乡镇未建垃圾处理场(站);部分乡镇行政村所在地公厕(旱厕)未实施改造;部分乡镇河长制七项相关配套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备用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不到位;未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部分河道施工渣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入河问题突出,垃圾治理不到位;部分乡镇河道保洁员未落实等问题。
(三)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县市部分项目存在项目已投入使用,未办理工程立项、规划、环评、土地审批手续;建设项目无项目立项批复;部分自来水供水设施未经验收投入使用;个别项目未公开招投标,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相关手续,个别项目存在未批先建,多占建设用地等问题。
(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效益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县存在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闲置;集中饮水工程供水厂运行不正常;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已建成未投入使用;个别项目管网铺设存在错接、漏接,形成雨污混流;个别垃圾处理厂存在黑色渗滤液从截洪沟排出,未经处理直排入河等问题
(五)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管理及使用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县市存在拉用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应缴未缴水资源费;垃圾代运费收入未缴财政;拖欠工程款等问题。
三、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
针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州审计局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
审计建议:建议由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结合实际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厘清责任,明确任务清单;各县市应按照时间节点实施项目,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要素,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本次审计发现问题,各县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正在积极进行整改。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审计局
2020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