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20240913-202911-313
- 发布机构: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02-05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2019年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红河州财政局: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印发2019年度红河州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红财绩发〔2019〕3号)、《关于下发2019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考评细则的补充通知》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要求对财政预算资金开展全面绩效评价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主要职能
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云南省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和文化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组织实施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相关规划;监测哈尼梯田资源状况,收集、整理哈尼梯田资源相关资料,并建立档案;组织开展与哈尼梯田有关的科研、科普、展示和宣传教育等活动;监督指导哈尼梯田资源的开发利用;审核哈尼梯田重点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负责哈尼梯田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依法制定出台收取相关规费的办法;行使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处罚权等。
(二)部门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1)抓好保护管理规划编制。推进《红河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和四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以及《红河哈尼梯田产业发展研究》编制工作,研究制定《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区项目建设审批管理办法》。
(2)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适度修建水利设施,恢复灌溉沟渠,修缮田间道路;动员群众参与,恢复传统水资源管理模式。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陡坡治理等工程;深入实践、巩固和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加强巡查监测工作。宣传落实哈尼梯田保护发展规划,划定红线,设置界桩,明确保护范围;重视哈尼梯田日常监测和巡查工作,做好台账记录,制定出台《红河哈尼梯田监测员聘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红河哈尼梯田资源普查,编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红河哈尼梯田数据库建设和监测预警体系立项工作;推进元阳、红河、金平县三县监测站建设,启动红河哈尼梯田十个重点保护片区界桩设置工作。
(4)扶持发展梯田产业。以梯田红米、鱼、鸭蛋、茶叶和水生蔬菜为重点,引进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研究出台《红河哈尼梯田产业发展奖励扶持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利用冬闲时节,在非景区引进种植高产值水生蔬菜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群众利益,探索旅游发展模式。
(5)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世界遗产宣传教育规划,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宣教工作。继续做好《红河哈尼梯田》《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技术》等宣传片拍摄工作。
(6)挖掘传承梯田文化。抓好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展示工作;年内完成《红河哈尼梯田志》的资料征集、编印工作;继续推进挂牌保护民居恢复修缮工程。
(7)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继续与国内学术、科研机构合作,邀请多学科专家就哈尼梯田“水改旱”、自然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可持续发展政策咨询。
2.年度绩效目标设定
(1)抓好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编制。推进《红河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和四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年末有初步成果。
(2)加强哈尼梯田巡查监测工作。宣传落实哈尼梯田保护发展规划,划定红线,设置界桩,明确保护范围,保证哈尼梯田面积不少于20万亩。
(3)扶持发展梯田产业。大力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利用冬闲时节,在非景区引进种植高产值水生蔬菜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群众利益,探索旅游发展模式,预计今年哈尼梯田参观人数不低于35万人次。
(4)强化哈尼梯田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哈尼梯田的宣传工作,宣传次数不少于12次,通过多形式的宣传,让民众对哈尼梯田文化知识的认识、保护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5)挖掘传承梯田文化。抓好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展示工作;年内完成《红河哈尼梯田志》的资料征集、编印工作。
我单位项目经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项目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年度资金预算,有财务管理制度,按内控管理要求制定各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流程。
3.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根据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指向明确、合理可行、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主要包含产出指标3条,效益指标3条,满意度指标1条。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1.部门预算批复情况。2019年部门预算总收入343.93万元;2019年部门预算总支出343.93元,其中:基本支出213.93万元、项目支出130.00万元。
2.年度收入情况。2019年全年收入共计423.1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18.31万元;其他收入4.87万元。
3.年度支出情况。2019年全年支出共计832.33万元(支出金额包含上年结转资金),其中:基本支出210.90万元、项目支出621.43万元。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为适应新形势下部门预算管理要求,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重视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收支业务管理制度、预算业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全局的预算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有制度可依,在制度管理的范围内执行。
二、绩效自评实施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通过对我单位预算支出绩效目标的设置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实施管理情况、整体支出绩效表现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我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率,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二)自评指标体系
详见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表。
(三)自评组织过程
1.前期准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19〕11号)文件,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印发2019年度红河州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红财绩发〔2019〕3号)的文件精神及各项文件规定,明确了我单位评价的实施方式、目的、内容、依据、时间及要求方面的情况。
2.组织实施
第一、根据单位2019年的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制定了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按评价时间、要求,开展我单位2019年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
第三、按参考提纲撰写绩效自评报告。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红财绩发〔2019〕3号文件精神,我单位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2019年度财政预算资金进行整体绩效评价,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预算资金支出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性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我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按照先有办法、后分资金;专款专用、独立核算;统一支付、严格把关的原则进行管理。严格执行预算,规范了资金审批和支付程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认真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在资金分配中的项目申报、评审和安排,均按规定严格执行,每一笔收支都做到有依据、有凭证、有程序。确保专项资金依法管理与使用。根据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单位自评等级为“优秀”。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2019年,本单位科学有效地使用项目资金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绩效管理体系需要逐渐健全。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系统,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部分组成,四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但从目前管理现状看,绩效管理的整体性上还有差距,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2.对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不适应。随着财政改革步伐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财政改革中的地位与角色更加凸显,而当前绩效管理没有成熟模式,没有专业绩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工作经验。
3.希望财政部门能进一步对绩效管理进行培训,提高绩效工作水平。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单位的预算项目资金全面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在今后编制预算时,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及时调整和优化我单位后续项目和以后年度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财务管理,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部门工作效率。针对财政局的反馈意见,认真落实整改意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和跟踪,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用有限的资金履行好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的工作职责,保护好哈尼梯田,合理利用其自然生态、梯田农业、生态林业、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丰富资源,推动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领导重视,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二是制定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哈尼梯田保护管理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三是确定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确定了机构、人员,提出了工作措施、质量进度、考核、监督检查验收、竣工决算等具体要求;四是加强项目督查。对项目实施进行不定期抽查及随机暗访;五是严抓项目竣工验收。对于项目竣工验收进行详细查验,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六是规范项目结算审核。通过各方严格把关,有效的控制和节约了项目成本;七是狠抓竣工财务决算;八是做好资料归档。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
202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