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20240913-202356-32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科技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03-1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科技局2020年度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专项经费)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助力乡村振兴,弥补红河州“三农”短板,打造农业生态化的战略举措;充分聚集高端要素,培育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地;系统解决区域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杠杆;实现三产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二)项目绩效目标

  争取第三批建成红河国家农高区,示范区建设目标为“两区三高地”,即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以及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汇报,到科技部对接汇报工作,争取省上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包括领导小组、土地、科技、人才、金融、财政、机制创新等方面政策。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1.由州科技局牵头重点研究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少的问题,2021年要确保新增3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围绕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研发投入占比、科研活动人员占比等条件重点研究培育已有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和省科技厅汇报,争取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

  2.由州科技局重点牵头解决科教资源不足的问题,从州科技局、弥勒市农科局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专班。

  3.由弥勒市牵头重点研究解决主导产业(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偏低的问题。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绩效自评目的: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引导树立和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强化支出责任,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改进和加强资金管理。评价对象为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专项经费项目。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抽样等。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印发< 红河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红财发〔2020〕27号)、《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印发< 红河州州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红财绩发〔2020〕12号)等有关要求,我部门以资金安排使用和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为重点,全面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项目支出及与预算资金及相关管理活动开展自评。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为落实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对各科室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不定期召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题会,研究、分析绩效目标任务,确保绩效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组织实施

  我局认真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下发了《红河州科技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通知》(红科发﹝2020﹞40号)通知文件,对2020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和省级及州级财政资金安排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财政资金落实、使用情况、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为完成绩效目标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措施等办法、项目产出效益进行自评。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红河州科技局年初设立的绩效目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职责,符合部门中长期实施规划;绩效指标清晰、可量化,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相对应,与2020年预算资金相匹配;预算配置科学合理,预算执行积极有效,预算管理透明规范,资产管理安全高效,职责履行目标完成、质量达标,履职效益较好。红河州科技局2020年度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管理规定,按时完成预算执行进度,严格控制、合理利用各项经费,鼓励合法合规的经费开支,按要求进行预算管理,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红河州科技局对2020年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结果为优秀。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升建取得阶段性成效。编制完成《云南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4)》,红河(弥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最美农高区。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主导,强化一产种养基地建设,提升二产绿色食品加工水平,促进三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通过5年的建设,力争到2024年,示范区实现总产值145亿元、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200亿元、绿色产业贡献率达90%、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万元。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充分聚集高端要素,培育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地;系统解决区域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杠杆,实现三产融合。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以及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汇报,到科技部对接汇报工作,争取省上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包括领导小组、土地、科技、人才、金融、财政、机制创新等方面政策。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编制完成《云南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4)》,红河(弥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最美农高区。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力争到2024年,示范区实现总产值达145亿元、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200亿元、绿色产业贡献率达90%、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万元。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以中部平坝18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东西两山山区综合开发、南盘江低热河谷“三大板块”为载体,山坝联动、区域统筹,进一步优化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牧养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是突出品牌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以专业村镇示范引领,加快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加快推进“5个10万亩”水果基地建设,葡萄、桃子、芒果、柑橘、石榴、苹果、蔬菜初具规模。培育国家“一村一品”专业村镇2个(东风农场管理局,新哨镇里方村)。

  三是抢抓发展机遇,擦亮绿色食品牌。精准聚焦“基地、原料、市场”,狠抓园区基础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中国好粮油”示范县、温氏养殖项目和新广农牧65万套种鸡场、金锣肉制品加工、云南弥勒江楠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园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弥勒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哨镇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三区同创”,园区聚集和规模效应逐步突显。

  四是依托优势资源,助推休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弥勒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最美田园”,云南红酒庄、弥勒市葡萄景观、东风农场被评为云南省精品农业休闲点,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五是健全创新机制,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先后建成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红河技术转移中心、吉成观赏园艺与生态技术产业研究院、品元园艺研发中心、浩翔科技研发中心。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绩效意识普遍不足。自评单位的绩效意识有待加强,认识和重视程度都不够,对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认识,不利于切实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主要表现为:各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业务水平不高;部门内部没有明确职责分工,项目相关科室参与指标设立、绩效监控与评价较少,自评报告质量不高。

  (二)绩效自评目标不够规范。项目绩效目标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不够。财政支出项目具有多样性、专业性,目前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指标又没有现成的指标可参考,各单位在绩效目标指标设定上普遍存在着与项目总体目标的关联度不够,对项目预期产出和效果描述不够充分。

  (三)项目资金的管理不够完善。预算执行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专项预算执行进度偏慢,资金管理欠规范,配套资金不及时,项目监管不到位,实施效果不理想。项目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优化项目日常管理、注重项目后期维护。

  七、有关建议

  无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无

  红河州科技局

  2021年2月20日

附件【2020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xlsx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