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20240913-201947-361
- 发布机构: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3-17
- 时效性: 有效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021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021年项目资金收入合计1183.64万元,其中:本年财政拨款收入768.6万元,上年结转结余415.04万元,支出1007.68万元,财政收回53.18万元,年末结转122.81万元。涉及项目13个。
项目立项背景和依据如下:大围山1986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跨河口、屏边、个旧、蒙自四县市,涉及12个乡镇3个国营农场32个村委会,7465户30305人。总面积为43993 hm2,其中,河口县2751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62.5%;屏边县1449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33.0%;个旧市148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3.4%;蒙自市49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1.1%。按功能区划分,核心区面积1737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5%;缓冲区面积1413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2%;实验区面积1247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3%。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湿润雨林以及完整的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大围山是东南亚热带北缘的中山山地,在海拔超过2000 米的范围内从热带湿润雨林-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存在着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以苏铁、桫椤、望天树、龙脑香、伯乐树、多毛坡垒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多种兰科植物,以及以蜂猴、云豹、黑熊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围山保护区已记录各类植物6080种,隶属于419科1828属,约占红河州总数的85%,其中:真菌植物(大型真菌)52科114属221种;苔藓植物75科207属538种;维管植物292科1507属5321种(包括蕨类植物55科151属528种,种子植物237科1356属4793种);有7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Ⅰ级19种,Ⅱ级55种,列入CITES附录的有20种。保护区有野生动物1341种,其中:哺乳类104种,鸟类381种,爬行类62种,两栖类54种,淡水鱼类70种,昆虫670种;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分布“C.”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4种,其中Ⅰ级10种,Ⅱ级64种。大围山由于其在世界植物区系研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特殊价值与地位,荣获了多项桂冠和赞誉,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为了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正常开展,特申请了项目资金。
2021年项目情况:根据红河州林草局红河州财政局下发《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红财资环发〔2021〕5号)文件、红河州林草局 红河州财政局下发《关于下达2021年省级森林防火经费的通知》(红财资环发〔2021〕11号)文件、《关于下达 2021年天保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通知》(红财资环发〔2021〕60号)号文件,2021年批复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项目5个,批复项目资金768.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768.6万元。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150万元,完成率65.82%;珍稀濒危保护经费50万元,完成率100%;森林生态效益补偿550.01万元完成率87%;省级森林防火经费5万元,完成率100%;天保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59万元,完成率100%。
上年结转项目和其他项目情况:因机构改革,机构合并,结转2020年项目8个,分别是:2019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第一批现金补助资金170万元,完成率100%;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资金102万元,完成率100%;森林资源管护项目资金18.92万元,完成率100%;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项目7.07万元,完成率55%;2019年度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和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拨款)项目0.384万元,完成率100%。河口审计局清退审计费项目1.01万元,完成率100%。202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65.66万元,完成率100%;2020年第一批州级预算(州本级)重点项目前期经费项目50万元,财政收回50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按照相关要求,在申报预算时同步填报项目绩效目标。2021年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绩效目标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管护进行设定: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一是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 65.98 万亩(其中:国有林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7.56万亩,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6.33万亩)。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率不低于90%。三是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聘用临时管护人数不少于120人。四是国家级公益林区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五是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六是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员满意度不低于90%。
2.珍稀濒危保护经费:一是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 65.98 万亩(其中:国有林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7.56万亩,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6.33万亩)。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率不低于90%。三是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聘用临时管护人数不少于120人。四是国家级公益林区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五是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六是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员满意度不低于90%。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一是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 65.98 万亩(其中:国有林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7.56万亩,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6.33万亩)。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率不低于90%。三是国家级公益林区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四是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完整。五是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员满意度不低于90%。六是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10元/亩。七是森林生态效益当期任务完成率不低于90%。
4.省级森林防火经费:一是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 65.98 万亩(其中:国有林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7.56万亩,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6.33万亩)。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率不低于90%。
5.天保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省级公益林15436亩,其中:国有公益林13602亩,集体个人公益林1834亩。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1)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本项目实施单位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项目监管单位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部门制定了《财务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单位考勤制度》和《预算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部门内控制度较为健全完善,各项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使用,确保各项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2)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专款专用。没有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及强行划转和抵扣各种贷款、税金等现象。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自评目的: 根据年初设定的项目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绩效自评对象和范围:绩效评价对象为本级支出。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为重点,重点评价年初财政批复的与我局职能职责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和项目实施完成后,按照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部门项目自评,形成我局自评报告,报送州财政局对口业务科室审核备案。并对绩效自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抽样等。
1.绩效自评原则:
(1)绩效导向原则。预算绩效管理各个环节要以绩效为核心导向,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
(2)目标管理原则。预算绩效管理要围绕绩效目标来进行,事前设定目标、事中监控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3)责任追究原则。预算绩效管理强调各部门的预算支出责任和财政部门的监管责任,实行绩效问责。
(4)信息公开原则。绩效管理结果信息要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2.绩效自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州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红政办〔2015〕171号);
(3)《红河州财政局关于< 红河州州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红财预〔2015〕97号);
(4)《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州级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和财政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1〕1号);
(5)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6)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
(7)其他相关资料。
3.评价指标体系
(1)绩效评价指标
根据项目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经济性、系统性原则,结合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要求设立相应的指标,并分配相应的权重(分值)。本项目设置4个一级指标(预算执行、产出、效果、满意度);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根据每个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具体详见附件2-1。
(2)绩效评价指标分值权重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预算执行、项目产出、项目效果、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构建,“预算执行”分值权重10分,“项目产出”分值权重50分,“项目效果”分值权重30分,“满意度”分值权重10分。
(3)指标解释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项目管理流程各环节为依据,将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四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绩效评价。
预算执行率:考核部门是否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程度。
产出:反映项目实施是否实现了预期任务目标。根据本项目预期任务目标,将产出指标细化为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3个二级指标,考核项目各项实施内容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
效益、满意度:反映项目实施后,预期效益的实现情况。根据项目实施的预期效益,将效益指标细化为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满意度3个二级指标。
在二级指标层面确定了各环节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后,根据二级指标内容和相关标准进一步将其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三级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基层指标。三级指标更为细化和具体,以项目实施的各环节所涉及的关键点为设置三级绩效指标的依据,对绩效评价考核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并对指标予以解释说明。
4.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关联性分析的方法。
(2)比较法。是指将实施情况与绩效目标、历史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情况进行比较的方法。
(3)因素分析法。是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部因素的方法。
(4)最低成本法。是指在绩效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成本最小者为优的方法。
(5)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判的方法。
(6)标杆管理法。是指以国内外同行业中较高的绩效水平为标杆进行评判的方法。
5.评价标准
单位自评指标的权重由各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预算执行率和一级指标权重统一设置为: 预算执行率10%、产出指标50%、效益指标30%、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10%。如有特殊情况,一级指标权重可做适当调整。二、三级指标应当根据指标重要程度、项目实施阶段等因素综合确定,准确反映项目的产出和效益。
绩效评价标准通常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1)计划标准。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
(2)行业标准。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3)历史标准。指参照历史数据制定的标准,为体现绩效改进的原则,在可实现的条件下应当确定相对较高的评价标准。
(4)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确认或认可的其他标准。
绩效评价采用百分制,各级指标依据其指标权重确定分值,评价人员根据评价情况对各级指标进行打分,最终得分由各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总。根据最终得分情况将评价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得分≥90分为“优”,80≤得分<90分得“良”,60≤得分<80分为“中”,得分<60分为“差”。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根据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及时组建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由主要领导负责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部门及项目绩效自评总体安排部署,由计财科具体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按照红河州财政局下发的《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2〕2号)文件要求,及时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根据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设定情况,收集查阅与评价项目有关的政策、相关文件和业务数据;进行自评打分并形成评价结论,撰写评价自评报告。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自评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我局2021年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目标、绩效指标基本明确;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整体较好,项目绩效目标基本得到实现,项目实施效益明显,群众及收益对象满意度较高。具体自评结论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自评得分 |
自评等级 |
1 |
红财资环发〔2021〕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 |
96.6 |
优 |
2 |
红财资环发〔2021〕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珍稀濒危保护) |
100 |
优 |
3 |
红财资环发〔2021〕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
98.7 |
优 |
4 |
红财资环发〔2021〕11号省级森林防火经费 |
100 |
优 |
5 |
红财资环发〔2021〕60号关于下达2021年天保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通知 |
100 |
优 |
6 |
屏林联发〔2020〕10号关于下达2019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第一批现金补助资金的通知 |
100 |
优 |
7 |
屏财资环发〔2021〕2号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 |
100 |
优 |
8 |
红财资环发〔2020〕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森林资源管护)的通知 |
100 |
优 |
9 |
屏林联发〔2019〕3号关于下拨2019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通知 |
95.5 |
优 |
10 |
屏林联发〔2019〕8号关于下达2019年度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和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拨款)的通知 |
100 |
优 |
11 |
红财资环发〔2020〕4号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非贫困县)的通知 |
100 |
优 |
12 |
红财建发〔2020〕74号关于下达2020第一批州级预算(州本级)重点项目前期经费的通知 |
80 |
良 |
13 |
河审发(2020)9号河口审计局清退审计费 |
100 |
优 |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5个2021年项目和8年上年结转项目绩效目标均得到有效实现,绝大部分项目绩效目标均按计划完成。具体详见附件2-1。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序号 |
项目名称 |
收入数(万元) |
执行数(万元) |
财政收回数(万元) |
执行评分 |
1 |
红财资环发〔2021〕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 |
150 |
98.73 |
51.27 |
6.6 |
2 |
红财资环发〔2021〕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珍稀濒危保护) |
50 |
50 |
10 |
|
3 |
红财资环发〔2021〕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
550.01 |
478.47 |
71.54 |
8.7 |
4 |
红财资环发〔2021〕11号省级森林防火经费 |
5 |
5 |
10 |
|
5 |
红财资环发〔2021〕60号关于下达2021年天保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通知 |
13.59 |
13.59 |
10 |
|
6 |
屏林联发〔2020〕10号关于下达2019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第一批现金补助资金的通知 |
170 |
170 |
10 |
|
7 |
屏财资环发〔2021〕2号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 |
102 |
102 |
10 |
|
8 |
红财资环发〔2020〕5号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森林资源管护)的通知 |
18.92 |
18.92 |
10 |
|
9 |
屏林联发〔2019〕3号关于下拨2019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通知 |
7.07 |
3.89 |
3.18 |
5.5 |
10 |
屏林联发〔2019〕8号关于下达2019年度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和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拨款)的通知 |
0.384 |
0.384 |
10 |
|
11 |
红财资环发〔2020〕4号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非贫困县)的通知 |
65.66 |
65.66 |
10 |
|
12 |
红财建发〔2020〕74号关于下达2020第一批州级预算(州本级)重点项目前期经费的通知 |
50 |
0 |
50 |
0 |
13 |
河审发(2020)9号河口审计局清退审计费 |
1.01 |
1.01 |
10 |
(二)产出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完成情况。完成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 65.98 万亩(其中:国有林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7.56万亩,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6.33万亩)。
2、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开展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管护覆盖率100%。
(三)效益情况分析
1、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保护区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大围山的各种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提高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有效解决了管护人员不足问题,同时也给当地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和增收问题。通过鼓励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培训,扶持开展科学种植和养殖,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能够提高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转变当地社区居民思想,促进少数民族社区现代化发展,从而进一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作出贡献。通过加强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可涵养水源,直接养育周边几十万群众,国有级公益林区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
(四)可持续影响及项目实施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管护管理,干部职工的能力建设得到了明显提升,管护装备日益完善,凸显财政支持生态建设工作发展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单位对该项目实施后,针对服务对象、监管对象和下级单位进行走访调查,满意度达90%以上。群众对财政支持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发展反响很好。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周密部署,成员单位全力全策,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深入持久全面宣传,安全防线推进人心,逐级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到位。
(二)严格使用专项资金。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我们做到专款专用,专人专账管理。各类账目财务监督明晰,制度规范。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绩效管理,推动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模式。从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入手,借鉴其他部门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机关统一的绩效考评制度,并将其贯彻到预算申请、预算分配、项目实施和绩效考评的全过程。
(三)继续完善绩效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对象。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以制度促发展、以管理促提升。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时间较晚,在进度上影响着项目工作的实施,存在资金跨年度结转使用和项目工作跨年开展的问题。
七、有关建议。无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无
附件2-1: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021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评分表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202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