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20240913-201638-66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03-1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3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3〕5号)及绩效管理工作相关要求,本部门高度重视,对2022年整体支出绩效情况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简述部门职能职责

  根据《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红室字〔2019〕20号),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州工业和信息化局)是红河州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加挂红河州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红河州中小企业局牌子。主要履行以下职能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拟订全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州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全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2)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州工业、信息化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全州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组织实施地方性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全州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3)监测分析全州工业、信息化运行态势并发布有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负责全州工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工作;负责全州信息化应急协调、无线电应急处置工作。

  (4)负责全州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管理;负责全州盐业行政管理;负责全州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制定全州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工业园区管理;开展全州工业和信息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5)推进全州工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负责提出全州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州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意见;拟订全州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指导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指导全州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6)承担全州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加快推进全州电子、新材料、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生物、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拟订全州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产业的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7)参与拟订全州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拟订并组织全州实施工业、信息化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负责全州工业和信息化节能工作;研究制定全州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监督检查民爆产品产销交易活动,实施行政许可初审。

  (8)指导全州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9)负责全州信息化行业管理,推动信息化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全州信息网络基础建设;负责指导、组织和协调全州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的推广应用,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10)统一配置和管理全州无线电频谱资源,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台(站),协调处理军地间、边境地区无线电管理有关事宜,负责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无线电监测、检测、干扰查处,协调处理电磁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

  (11)负责全州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综合协调督导落实。

  (12)完成州委、州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13)与州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职责分工。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信息化行业管理,推动信息化产业发展。州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并监督指导信息化工作。

  2.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设19个内设机构(正科级)和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委、离退休人员办公室。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室、综合研究与政策法规科、发展规划与投资管理科、经济运行科、物流与盐业管理科(州盐务管理局)、原材料工业科(州黄金管理局)、装备工业科、消费品与食品药品工业科、工业园区科、技术创新科、节约能源科、资源综合利用科、中小企业服务科、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科、无线电管理科、无线电监督检查科、军民融合科、行业安全应急监管科、人事科。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下设5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州散装水泥办公室(州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州无线电监测站、州盐业监管支队、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州节能监察支队。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含下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共计95人,2022年末实有在职职工86人,其中:行政人员52人,行政工勤6人,事业28人。

  3.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任务情况

  2022年,红河州工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和严峻挑战,特别是6月份全州工业经济出现异常、失速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历史性出现-5.1%的负增长。面对繁重发展任务,在州委州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州上下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行“超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成功扭转了工业持续经济下滑的被动局面,工业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1)规上工业止跌回升。坚决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加力助企纾困,扎实开展“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促进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通过努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户,圆满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新增40户的目标任务。

  (2)工业项目稳步推进。深入践行“三个工作法”,重大工业项目有序推进。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圣比和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建水展创新材料有色金属基地建设、开远红投纸源瓦楞纸箱生产线等项目已投产并纳规;开远氙知电子基站电源线路生产基地项目已投产,开远如佑针织梭织高档面料、建水宏斌食品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项目基本具备投产条件。以“链长制”为抓手,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取得成效,2022年12条产业链投资1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38个、新开工项目39个、新投产产业项目27个。建水展创新材料有色金属基地建设、云锡研究院锡基新型催化材料开发应用2个项目入选省级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提升重点创新项目。

  (3)民营经济平稳增长。2022年,全州民营经济增加值1670.67亿元,占GDP比重58.4%,同比增长2.5%。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云南锡业锡化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个旧圣比和实业有限公司、红河砷业有限责任公司3户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达5户。着力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无分歧账款已化解12053.2万元,化解率达100%,完成国家及省减负办确定的目标任务。

  (4)园区经济不断优化。省级园区优化整合,蒙自、个旧、开远、建水、弥勒产业园区重新明确为省级开发区,各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主导产业和管理机构设置。化工园区相继成功申报,蒙自经开区开远小龙潭化工园区已确认为云南省首批化工园区,泸西产业园区无浪化工园区、个旧产业园区八抱树化工园区确认为云南省第二批化工园区。

  (5)两化融合水平提升。5G基站建设加快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州已累计建设5G基站5235个,提前一年完成全州49个边境幸福村5G网络覆盖。越南—河口—蒙自—昆明的800G国际干线跨国通信通道国内段顺利建成。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分别与红河学院、云锡铜业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试点。红河智凯信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升级版的贯标认证。红河宏斌食品有限公司入围2022年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弥勒灯盏生脉胶囊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列入2022年云南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6)绿色发展取得实效。节能降耗持续深入,2022年全州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13%。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云南华鼎、源正科技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全州资源综合利用磷石膏54.24万吨,综合利用率27.59%。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申报,组织云锡铜业、锡业锡化工、弥勒磷电3户企业申报绿色工厂。

  (二)当年部门履职总体目标、工作任务

  2022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以园区为主战场,以大项目为主抓手,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企业服务为有力支撑,通过推动红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红河高质量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

  (三)当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根据本部门主要工作职责,2022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主要包括:

  1.2022年行政区域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任务。

  2.2022年全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完成计划目标。

  3.2022年全州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4.力争进入省级“3个100”工业重点项目7个以上,竣工新建及技改扩能项目10个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0%以上。

  5.完成省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任务。

  6.无线电参与重大考试保障达100%。

  7.保障机构正常运转。

  8.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0%。

  (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2022年本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在绩效评价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培训绩效业务知识,平常通过OA办公平台,工作群向职工宣传绩效管理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各业务科室“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绩效管理意识,提高了绩效管理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完成 2021年整体绩效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2〕2号)要求,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并安排2021年整体绩效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整体绩效自评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17个项目绩效自评工作由各项目科室、下属事业单位负责,并报办公室汇总,3月8日前将整体绩效自评报告和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在红河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绩效目标审核

  对2022年度的整体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根据州财政局工作安排于3月、6月报送审核情况,开展对整体绩效目标和拟申报2022年州本级预算3个项目进行绩效目标审核,《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目标审核意见表》、《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审核意见表》报州财政局业务科室备案,审核自评结果均为“优”。

  3.事前绩效评估

  从州级绩效管理专家库选择专家,集合项目特征,成立绩效评估专家组,邀请中介机构参与,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培训,并开展2023年部门预算项目进行事前评估,完成评估项目17个,10月通过州财政局绩效评估,11月申报2023-2025年中期财政规划项目总数19个,新增2个项目为工作需要,并已补充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结果均为“建议予以支持”。

  4.完成整体绩效指标库和项目绩效指标库。

  本年进一步修改完善,为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比较科学的指标库。

  5.邀请中介机构指导编制绩效目标。在编制2023年州本级部门预算时,邀请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本部门2023年整体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进行指导,提高了绩效管理针对性和绩效目标的可行性。

  6.开展2022年绩效监控工作。

  (1)编制绩效监控报告。根据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分别对2022年6月、9月整体支出绩效运行和项目支出绩效运行进行监控,编制监控表和监控报告。

  (2)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本年预算。根据人员变动等原因调整本年基本支出预算,并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支出的项目资金向州财政提出了调整预算的申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7.开展项目支出绩效部门评价工作

  在2021年项目中选取重点的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州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产扩能增效奖励专项资金2个项目开展项目支出绩效部门评价工作,通过开展项目部门评价,在项目绩效自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项目资金存在的问题,如: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不够完善,州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产扩能增效奖励专项资金中部分因企业客观原因无法及时拨付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结果应用到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安排。

  8.配合州财政局开展整体绩效评价工作

  州财政局委托云南云岭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对我局开展2021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为良,我局对整体绩效评价报告中指出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在指定州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当年部门预算批复及整体支出安排情况

  1.预算批复情况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22年州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的通知》(红财预发〔2022〕15号)下达我局2022年整体部门支出预算3080.85万元,其中:本级1950.85万元,州对下转移支付1130万元。

预算批复情况

单位:万元

收     入

支       出

     

预算批复

项目(按功能分类)

预算批复

项目(按经济分类)

预算批复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3035.3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45.95

基本支出

1876.35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卫生健康支出

173.69

工资福利支出

1526.86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

 

节能环保支出

15

商品和服务支出

258.75

其他收入

45.5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2519.59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85.74

 

 

住房保障支出

126.62

  资本性支出

5

 

 

 

 

项目支出

1204.5

 

 

 

 

商品和服务支出

74.5

 

 

 

 

  其他支出

1130

收入总计

3080.85

支出总计

3080.85

  2.整体收支情况

  2022年调整后年初结转结余583.38万元,部门收入决算合计9233.22万元(本级2952.02万元+上级和本级对下转移支付数6281.2万元),部门支出决算合计9297.55万元,(本级3016.35万元+上级和本级对下转移支付数6281.2万元),年末结转结余519.05万元(主要是政策性结转结余500万元和进入司法程序的应收项目款19.05万元)。

  3.预算执行情况

  (1)2022年收入决算合计9233.22万元(本级2952.02万元+上级和本级对下转移支付6281.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9226.39万元(本级2945.19万元+上级和本级对下转移支付6281.2万元),其他收入6.83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增加6152.37万元(本级1001.17万元+上级和本级对下转移支付5151.2万元)。

  收入年初预算与决算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年调增基本支出194.83万元,二是调增项目支出6076.69万元(中央对本级413.93万元+省对本级5万元+州本级426.56万元,中央、省级对下转移支付5231.2万元),三是调减州本级项目支出80.48万元,调减其他资金收入38.67万元。

  (2)2022年支出决算合计9297.55万元(本级3016.35万元+各级对下转移支付6281.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071.78万元,项目支出7225.77万元(本级944.57万元+各级对下转移支付6281.2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增加6216.7(本级1065.5万元+各级对下转移支付5151.2万元)。

  支出年初预算与决算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年调增基本支出194.83万元,二是本年调增项目支出6076.69万元(中央对本级413.93万元,省对本级5万元,州本级426.56万元,中央、省级对下转移支付5231.2万元),三是本年调减项目支出(含其他资金支出)80.48+38.67万元;四是本年项目支出中包含上年结转结余64.33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一)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基本完成2022年度的绩效目标,绩效指标中:新增专精特新省级以上小巨人和成长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3个绩效指标未完成年度指标值,其余绩效指标均已完成。具体完成情况如下表: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表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年度指标值

全年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说明




数量指标

兑现2021年符合纳规升规奖励条件企业户数

45

47

完成年度计划

竣工新建及技改扩能项目

10

13

完成年度计划

领导外出招商次数

3

8

完成年度计划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

40

43

完成年度计划

新增专精特新省级以上小巨人、成长企业

3

3

2022年省工信厅未开展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企业认定工作,调整年度指标值。

力争进入省级“3100”工业重点项目个数

7

17

完成年度计划

组织开展食盐批发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次数

1

2

完成年度计划

组织开展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次数

1

2

完成年度计划

全州各站全年无线电监测时间

7万小时

7.02万小时

全年监测任务已完成。

组织纳规升规和相关业务培训期数

2

5

完成年度计划

新墙材基金清退资金清退建设单位项目数

4

4

完成年度任务

抚恤丧葬经费获补对象数

3

3

完成年度任务

质量指标

各类重大考试参与保障率

100%

100%

全年需保障任务已完成。

奖补资金兑现准确率

100%

100%

完成年度计划

奖补资金获补兑现准确率

100%

100%

完成年度计划

时效指标

完成预算执行支出进度

930日前≥80%

89.35%

完成年度计划

完成预算执行支出进度

1130日前≥95%

96.54%

完成年度计划

成本指标

严格执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程序

遵守

遵守

完成年度计划

预算资金使用规范,符合财务制度,内控制度

符合

符合

完成年度计划




经济效益
指标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10%

13.5%

完成年度计划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1%

0.5%

6月份全州工业经济出现异常、失速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历史性出现-5.1%的负增长。通过努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扭负为正,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工业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300亿元

382.4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

9%

2.50%

受国际大环境和疫情蔓延扩散影响,我州大部分民营企业外部面临供给端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上涨,能源、物流运输等价格上涨,销售端市场不稳、销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全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放缓。

社会效益
指标

组织工程技术初、中级职称评审数量

90

105

完成年度计划

5G基站部署数

2500

2515

完成年度计划

生态效益
指标

完成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上级下达任务数

8.13%

完成年度计划

完成省级下达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省级下达任务数

100%

完成年度计划

可持续影响指标

促进州内工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效果明显

效果明显

完成年度计划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满意度

90%

93.68%

完成年度计划

  (二)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未完成年度指标值的绩效指标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2个指标因6月份全州工业经济出现异常、失速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历史性出现-5.1%的负增长。通过努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扭负为正”,工业经济整体企稳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分别增长0.5%、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回升5.6个百分点,但由于同期基数翘尾等因素影响,仍较年初预期目标差距较大。

  三、绩效自评结论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得分97.24分,评价等级为“优”。一级指标得分情况详见下表:

绩效自评得分情况表

一级指标

指标分值

评价得分

得分率

投入

15

14.97

99.8%

过程

20

19.99

99.95%

产出

35

33.28

95.09%

效果

30

29

96.67%

合计

100

97.24

97.24%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较好地完成了2022年年度计划工作任务,综合评价结论如下:

  2022年红河州工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和严峻挑战,特别是6月份全州工业经济出现异常、失速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历史性出现-5.1%的负增长。面对繁重发展任务,在州委州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州上下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行“超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成功扭转了工业持续经济下滑的被动局面,工业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通过绩效自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管理目标设定合理、绩效指标基本明确;在职人员、“三公”经费支出控制较好;预算管理基本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公开及时。基本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计划目标。但因政策性原因年末资金结转结余较大。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投入情况分析

  从综合自评得分情况看,此项综合评价满分为15分,自评得分14.97分(占该项满分值的99.8%),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统筹规划、目标引领,合理设定年度绩效目标。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年度履职目标编制科学,绩效指标设定基本明确。绩效目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任务;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2.资金投入和机构运行有保障,预算配置基本合理。能保障基本支出和重点支出。

  (二)过程情况分析

  从综合自评得分情况看,此项综合评价满分为20分,自评得分19.99分,(占该项满分值的99.95%),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预算执行管理

  (1)预算执行情况

  完成预算执行支出进度9月30日前89.35%;11月30日前96.54%,均分别达到规定80%和95%的要求,全年收入决算数(包含各级对下转移支付数)9233.22万元,支出决算数为(包含各级对下转移支付数)9297.55万元,执行率100.7%,超100%原因是支出中包含收回上年支出数和无线电管理经费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中应付工程款,而收回上年支出数和无线电管理经费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数未纳入本年预算。

  (2)结转结余情况

  2022年调整后年初结转结余583.38万元,年末结转结余519.05万元,变动率为-11.03%,较年初减少64.33万元;2022年年末结转结余中:州补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无线电监管资金19.05万元。

  (3)“三公”经费控制情况

  本部门“三公”经费控制情况较好。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数33.32万元,较上年预算数34.16万元减少0.84万元,变动率为-2.46%;“三公”经费预算批复数为33.32万元,实际支出数为23.54万元,控制率为70.65%。“三公”经费决算数较预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本年无因公出国境事项,规范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支出。

  (4)政府采购情况

  本部门2022年政府采购年度预算528.88万元,实际采购金额525.95万元,政府采购执行率99.45%,政府采购执行率高。涉及采购的项目采购程序规范。

  (5)收入支出管理

  收入依据合规、来源合规,符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和减税降费要求;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党组会议,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2.预算绩效管理

  (1)管理制度健全性

  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制定有项目支出管理办法或制度、规定;建立部门支出内控制度或相应措施;管理办法、制度、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落实绩效主体责任

  成立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

  (3)整改落实

  已对近三年内人大、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各项检查、绩效评价等发现的问题进行规范整改,并按要求公开。

  (4)资料、信息报送、预决算公开的及时性

  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与部门整体阶段性资金支出及绩效目标完成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上报、预决算及时公开。

  3.资产管理

  (1)资产管理制度健全性。已制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行。

  (2)资产管理安全性。资产保存完整;资产配置合理;资产处置规范;资产账务管理合规,账实相符;资产有偿使用,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3)固定资产利用率。所有固定资产均在用,利用率100%。

  (三)产出情况分析

  从综合自评得分情况看,此项综合评价满分为35分,自评得分33.28分(占该项满分值的95.09%),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重点工作办结率,党委、政府、人大、相关部门交办或下达的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2.实际完成率,部门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29个重点绩效目标,完成27个。

  3.完成及时率,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29个重点绩效目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27个。

  4.质量达标率,达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29个重点绩效指标,完成27个。

  (四)效果情况分析

  从综合自评得分情况看,此项综合评价满分为30分,自评得分29分(占该项满分值的96.67%),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经济效益

  2022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3.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3.5%,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0.5%,未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2.5%,未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2.社会效益

  2022年组织工程技术系列初、中级职称评审数量105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5G基站部署数2515个,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3.生态效益

  完成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8.13%;完成省级下达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100%。

  4.满意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通过对州级部门、基层(含县市工信局、工业园区、企业、挂钩联系点)和职工三个层次进行满意度调查,收回调查问卷134份,三个层次分值各占三分之一,满意度达93.69%。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个别项目资金无法按预算数全额兑现,需要调整使用。由于资金预算在前,兑现补助在后,从而导致预算数与实际支付数出现偏差,3个项目资金无法全额兑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奖励专项资金425万元,对2021年内产值达50亿元且年增速达15%的存量规上企业,奖励20万元;年内产值达10亿元以上至50亿元且年增速达20%的存量规上企业,奖励15万元;年内产值达5亿元以上至10亿元且年增速达25%的存量规上企业,奖励10万元,共24户企业符合奖补条件,兑现345万元,剩余80万元被调整使用。

  2.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有待提高。预算编制时经济科目细化到款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预算支出项目具有预测性和不确定性,造成实际支出与预算编制不符,导致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

  3.年末结转结余较大。2022年年末结转结余519.05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结转,其中:2015年两个10万元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项目已结束,正在清理中;以前年度无线电管理经费结转结余19.05万元,被占用,进入司法程序后因无执行财产暂未收回。

  (二)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1.及时反馈项目资金分配情况,剩余资金便于州财政调整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奖励专项资金剩余80万元,通过及时反馈,州财政局将该资金作调减预算处理。

  2.盘活存量资金,加快存量资金清理进度,对暂未收回占用款积极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偿,存量资金按规定及时缴入国库,减少结转结余资金。

  3.细化预算编制工作,认真做好预算的编制。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将结转结余资金纳入预算,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本着“勤俭节约、保障运转”的原则进行预算的编制。

  4.加强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逐步形成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组织保障。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负责组织、协调绩效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

  (二)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和完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各项制度。

  (三)强化预算管理,事前必编预算,控制经费使用,使用必问绩效,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及决算等环节。

  (四)加强对资金各阶段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贯彻到项目申请、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一)本部门2022年整体收入决算数和支出决算数中包含1个涉密项目金额40万元,公开的项目绩效自评报告中不含涉密项目。

  (二)2021年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问题已整改,并在州人民政府网站预算绩效管理栏目公开。

  附件: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和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3月5日

附件【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和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章).xlsx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