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20240913-201137-441
- 发布机构: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3-2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年度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4〕1号)文件要求和安排,州民族宗教委对2023年度部门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现将绩效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州民族宗教委2023年共实施项目14个,分别为:民族团结保障经费、宗教专项经费、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运动员奖励经费、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23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专项经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庆贺经费、屏边县和河口县成立60周年庆贺经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红河州各民族“一首歌”“一支舞”文化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编译工作专项资金项目。
1.民族团结保障经费
主要用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开展民族宗教形势研判,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调研,巩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础,培养各民族优秀大学生,开展民族干部培训,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宣传,开展民族宗教法治建设,开展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40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79.64万元,决算支出79.6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2.宗教专项经费
略。
3.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运动员奖励经费
红河州2022年组团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25金、28银、14铜的好成绩,金牌总数位列全省16个州市第一。本项目主要用于发放运动员奖金。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56万元,全年决算收入55.76万元,决算支出55.76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4.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主要用于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民贸民口企业贷款贴息为抓手,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户增收,防止返贫。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59万元,全年决算收入58.61万元,决算支出58.61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5.2023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
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支持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支持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124.4万元,全年决算收入27.84万元,决算支出27.8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6.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我州参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贺礼支出。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5万元,全年决算收入5万元,决算支出5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7.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庆贺经费
主要用于我州参加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庆贺活动贺礼支出。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4.1万元,全年决算收入4.1万元,决算支出4.1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8.屏边县、河口县成立60周年庆贺经费
主要用于州级支持屏边县、河口县成立60周年庆贺活动贺礼支出。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1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7.6万元,决算支出7.6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
《红河卷》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的16州(市)分卷,按照《丛书》编纂出版工作确定的统一目标,形成30万字、100幅图片的初稿,之后统一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8万元,全年决算收入4.48万元,决算支出4.48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0.《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
建立课题组,分组对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收集、整理,并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保存。对采集的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形文件进行规范、标准转写、标注和归档,建立彝族古歌资源数据库,对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记忆遗产资源进行有效的抢救和保护。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5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31.37万元,决算支出31.37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1.《红河州各民族“一首歌”“一支舞”文化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
依据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红河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三条,为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舞蹈,州民族研究所计划开展“红河州各民族‘一首歌’‘一支舞’文化资源库建设”。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3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6.94万元,决算支出6.9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2.《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
本项目拟在充分采集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数据基础上,创建集图(服饰、文物、风景、器物、村落等)、文(民族文献、民族古籍等)、声(音乐、民族语音等)、像(民俗记录影像)为一体,建成独具红河特色、统一存储结构、多种媒体共存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库。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4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8.94万元,决算支出8.9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3.《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
拟采用正镀16开精装出版《红河州苗族志》《红河州瑶族志》,每卷印数1000册,封面纸板圆脊精装,32个页码彩插图,彩色插图128克铜版纸,内文70克轻型纸。每卷正文预算60万字。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5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28.71万元,决算支出28.71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4.《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编译工作专项资金
《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项目主要记载和反映本民族的政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历法、谱牒、民俗以及习惯法等内容。主要形式有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祭词、谱牒、歌谣、谚语、谜语等。搜集整理哈尼族口传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哈尼族口传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推进民族文化大州,民族文化大省的作用。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8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6.65万元,决算支出6.65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二)项目绩效目标
1.民族团结保障经费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示范单位200个;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建设13所;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保护项目23个;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100人;开展各类干部人才培训50人次;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民族宗教理论宣传3次;印发民族宗教宣传材料5000份;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10篇;编辑印发《红河民族宗教信息》42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现稳步提升。
2.宗教专项经费
略。
3.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运动员奖励经费
发放参加2022年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143人运动员奖金。
4.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培训1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项目1个。
5.2023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
完成宗教中国化重点项目2个,打造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个。
6.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专项经费
促进西双版纳州与红河州两地交往交流。
7.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庆贺经费
促进德宏州与红河州两地交往交流。
8.屏边县、河口县成立60周年庆贺经费
指导屏边县、河口县开展庆贺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去州级和各县市进行资料收集、调研、交流12次;组织专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进行开展培训、评审3次;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工作。
10.《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
构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信息系统数据建设)1套,搭建民族文化资源库2个。
11.《红河州各民族“一首歌”“一支舞”文化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
搜集红河州各民族舞蹈视频12支,歌曲音频12首。
12.《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
世居民族文化资料收集5次,世居民族文化资料调研12次,收集文献资料(图书100册,电子图书100册)、图片(古籍5卷)。
13.《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
编撰《红河州苗族志》21篇,扉页彩色图片20个页码,通过专家验收21章节内容;编撰《红河州瑶族志》18篇,扉页彩色图片20个页码,通过专家验收18章节内容。
14.《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编译工作专项资金
整理出版《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第49卷至51卷,搜集整理《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第56卷至60卷。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19〕11号)等有关规定,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州本级预算经费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和《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具体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组织管理和职责、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跟踪和评价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运用等相关要求,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州民族宗教委对预算绩效的目标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细则,全面夯实了绩效管理工作基础。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2023年绩效评价是对我为纳入决算的14个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年底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评价。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抽样等
1.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2023年项目经费所设立的各指标之间均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统一关系。二是典型性原则。各指标的设立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民族宗教工作领域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民生等综合特征。三是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都是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四是可操作和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各指标简单明了、操作性强、便于收集和整理。五是综合性原则。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反映最终目标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
2.依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19〕11号)、《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19年财政绩效评价和2020年全程绩效管理指导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0〕5 号)和《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4〕1号)。
3.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指标及其分值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云财绩〔2020〕11号)文件设置,三级指标根据本项目及绩效评价的特点设置。
4.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百分制,各级指标依据其指标权重确定分值,评价人员根据评价情况对各级指标进行打分,最终得分由各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总得出。
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评价人员进行具体打分时依据的定量、定性标准。根据具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采用相对应的评分原则,一般以实现程度的百分率表示,或者以具体完成情况定性标准。
6.评价抽样。对2023年度所有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确保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组织实施
对项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根据资料报送情况,对各项目进行现场核查,补充和核实相关信息。
2.分析评价
一是根据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设定情况,审查有关对应的业务资料。二是根据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审查有关对应的收支财务资料。三是根据业务资料、财务资料、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对项目的完成程度、执行效益或质量作出评判。四是在现场评价的基础上,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通过分析相关评价资料,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判并计算打分。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自评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我委2023年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目标、绩效指标基本明确;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整体较好,项目绩效目标基本得到实现,项目实施效益明显,群众及收益对象满意度较高。14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均为“优”。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州级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对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绩效目标立项合理、指标明确,项目资金全部到位。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合理规范,管理制度健全,项目质量有保障、项目效益明显,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具体完成情况详见附件。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每年项目申报前,单位党组要求各部室根据当年工作情况,对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提出资金需求方案,设立相应绩效目标,并经单位党组审核、研究后上报。项目申报成功后,根据当年项目经费,进一步修改完善资金使用方案及绩效目标。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项目资金预算科学,资金分配合理。项目预算编制经过科学论证,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匹配,预算额度测算依据充分,按照标准编制,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与工作任务相匹配;预算资金分配依据充分,资金分配额度合理。
资金使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1.民族团结保障经费
(1)强化宣传教育,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深入实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关行”实践活动。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民族节庆活动工作,持续推进《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签约活动,签约人数已达102.8万余人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平台,举办论坛、讲座、交流、会展、展演等各类活动138批次4300余人次。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组织开展好省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宣传品8000余份。实施以党旗、国旗、国歌、主题广场、村史馆(室)为主要内容的“5+N”系列工程,建成云南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个,红河州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10个。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5个、教育基地19个、教育馆(室)22个、教育示范学校32所。(2)拓展路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域创建更加深入扎实。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红河州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配套文件,积极打造“1321”边境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长廊。两个单位进入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建水、泸西、个旧3个县市和33个单位创建为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开展首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荐申报工作;启动州级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命名工作。“一圈两带三盟百点”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格局逐步形成。(3)项目带动,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更加坚定有力。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承办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项目25个,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22个、精品工程项目1个;奖补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100名;在沿边行政村(社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3660人次。
2.宗教专项经费
略
3.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运动员奖励经费
发放完成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143位运动员奖金,进一步促进了全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
4.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1)实施完成金平县金河镇永平、白马河村委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项目,村容村貌和生活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增强边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131户839人受益,增强了边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提高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对金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2)实施完成金平县边境乡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项目,以18至60周岁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为培训重点,优先帮助村“三委”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护边员、外事界务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乡镇科协科普宣传员、农村科技推广联络员、护林员、护路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河道管理员、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寺管会人员中的少数民族群众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鼓励和支持边境县(市)将培训对象放宽至61周岁以上不通晓国家通用语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培训和测试,沿边行政村“三委”于部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水平,18至60周岁未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比例达到95%以上,61周岁以上未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基本消除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沟通交流障碍。
5.2023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
完成了为期4天200余人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训,提升了宗教界自身能力建设等。
6.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专项经费
派出祝贺团到西双版纳州参加庆贺活动,促进了两州人民群众的交往交流。
7.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庆贺经费
派出祝贺团到德宏州参加庆贺活动,促进了两州人民群众的交往交流。
8.屏边县、河口县成立60周年庆贺经费
指导屏边县、河口县开展庆贺活动,充分展示了民族地区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群众团结进步、安居乐业、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的繁荣景象。
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
对《红河卷》编纂项目去州级和各县市进行资料收集、调研、交流等共18次;组织专家对《红河卷》编纂项目进行开展培训、评审共2次;开展《红河卷》编纂项目购买图书132册;开展《红河卷》编纂项目文稿编辑校对3次。完成《红河卷》编纂项目资料扫描1次;完成《红河卷》编纂项目完成48万字初稿,100幅图片。
10.《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
完成了《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构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信息系统数据建设)1套价值290000元,包括1个主站+11个子站(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挖掘具有历史性意义,完成两个站(哈尼族、彝族)的建设任务。
11.《红河州各民族“一首歌”“一支舞”文化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
红河州各民族“一首歌”“一支舞”文化资库(舞蹈类)项目完成2支舞蹈4首歌,进行资料收集采集5次。
12.《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专项经费
到各县市收集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项目资料20次。通过调研收集征集了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其中包括文献资料(图书360册,电子图书250册)、图片(古籍9卷)、影像视频资料5份和大量的民族服饰、饮食、节日民俗图片;参加省民族宗教委学习培训1次;在2023年国庆节期间聘请红河学院学生对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宣传7天。
13.《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
完成《红河州苗族志》《红河州瑶族志》出版印刷费的支付;搜集、编辑、整理《红河州苗族志》《红河州瑶族志》文字60万字;调研编辑《红河州苗族志》《红河州瑶族志》1次;召开《红河州苗族志》《红河州瑶族志》题纲论证会2次,学习培训2次。《红河州苗族志》《红河州瑶族志》图片采集50张。
14.《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编译工作专项资金
《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第44卷至48卷已送交出版社编辑审定;《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已完成8卷搜集工作,正在编辑整理;为更好完成部门职能目标工作任务,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进行3次外出培训学习;对《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项目进行15次资料收集调研整理,采购3台电脑。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组织保障。州民族宗教委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经济发展科和财务室共同负责州民族宗教委预算绩效管理的日常工作开展和台账资料收集。同时,州民族宗教委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二是制度保障。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省和州有关文件要求,州民族宗教委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州本级预算经费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具体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组织管理和职责、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跟踪和评价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运用等相关要求,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州民族宗教委对预算绩效的目标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细则,全面夯实了绩效管理工作基础。三是人才保障。为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州民族宗教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绩效管理工作专题培训会议,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培训对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讲解,促进相关科室对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绩效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绩效管理工作重点内容,并注重与其他州级单位进行业务交流,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切实增强了绩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绩效目标编制不完整,绩效目标相关性不足。具体为:年初编制绩效目标无项目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方面的目标。
二是部分绩效指标量化程度不高,可考核性不强。
七、有关建议
一是增强部门绩效管理意识,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编制完整、量化可考核的绩效指标,根据年度重点工作设置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完整、量化可考核的绩效指标,对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绩效指标值,具有考核性、可衡量性,全面完整反映项目的预期产出和效果。
二是加强绩效目标基础管理。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对于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及时修改、完善,并将绩效目标作为部门预算申报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开展绩效编制人员培训,加深编制人员对绩效目标的理解,掌握编制方法,规范填写绩效目标、绩效指标、指标值、度量单位、指标类型等,切实提高绩效目标编制水平。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附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4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