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hhzwsjkwyh/2025-0003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04-25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中医医院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简述部门职能

红河州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养生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等高等医科院校的教学医院和临床实践基地,云南省中医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云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等称号。

医院现开设48个科室,有省、州级中医专(学)科12个,其中省级中医临床重点学科1个(针灸学),省级重点中医专科3个(针灸科、推拿科、糖尿病科),省级中医特色专科4个(老年病科、康复科、脾胃病科、肿瘤科),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3个(皮肤病、针灸、推拿分中心),州级重点中医专科1个(治未病科)。牵头开展红河州中医肿瘤质控中心、儿童康复质控中心工作。

医院现有编制床位52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有职工57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5人(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154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人。医院历来重视中医药师承工作,通过柔性引进,先后建立了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云南省名中医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工作站28个。名医队伍逐渐壮大,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人,云南省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3人,云南省名中医1人,云南省基层名中医6人,云南省最美中医1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3人,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1人,云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2人。

医院建有符合GPP标准的制剂室,研发生产膏、丹、丸、散、胶囊等数十种中药制剂。有西门子128层CT、飞利浦彩色超声系统、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宫腔镜、胸腔镜、胃肠镜、道生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等一批国内外先进诊疗设备,有效满足各项业务需求。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医院紧紧抓住“十四五”时期国家中医药体系大建设、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在院内启动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项目占地约10亩,总投资约1.35亿元,规划新建中医特色专科大楼一栋,建设床位约300张,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项目于2024年7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和提高重点中医专科、优势专科及亚专业分科建设发展,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救治能力和科研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优质高效的医疗需求。


2.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机构设置:我院设置48个内设机构,包括:肿瘤病科、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传染科(感染性疾病科)、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糖尿病科、脾胃病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妇科、外科、骨伤科、肛肠病科、麻醉科(手术室)、小儿推拿科、皮肤科(美容中医科)、眼科、喉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治未病科、放射科、超声科、医学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国医馆(基层科)、药剂科、制剂室、男科、消毒供应室、预防保健科、护理门诊(便民门诊)、党委办公室、医保办公室、医院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医务部、科教部、信息中心、后勤保障部、医学装备部、护理部、感染管理部、审计科。

人员情况:医院现有职工574人,编制内人员184人,编外人员378人,返聘人员1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4人(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15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人。


3.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任务情况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医疗服务业务双提升。医院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坚持统揽全局,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着力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上下功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中医人才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中医药人员整体水平,突出中医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加强中医文化健康宣教,加强医联体建设,巩固家庭医生签约、对口帮扶支援乡镇卫生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医疗设备升级更新。抓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加快推进新大楼建设项目,全面推动中医特色重点专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建设,构筑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新格局、激活大健康产业新引擎、打造风清气正清廉医院,切实推动红河州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当年部门履职总体目标、工作任务

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2024年红河州卫生健康工作的要求、红河州中医药工作要点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医院云南省特色专科、重点学科、中医临床中心分中心、重点专科建设,在打造智慧医院畅通多维就医渠道、构建专科专病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职工福利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构筑以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促中西医协同发展新局面,以风清气正的清廉医院切实推动红河州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工作任务:1、激发党建活力,不断汇聚担当奋进力量。2、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3、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提升服务能力。4、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5、坚持“国考”绩效导向,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6、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7、时刻绷紧“安全弦”,筑牢医院“防火墙”。8、持续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9、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筑牢医院长远发展根基。10、推进医教研齐头并进,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当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力争将红河州中医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集科研、教学、医疗、保健、养生、养老为一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领全州大健康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型、智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1、激发党建活力,不断汇聚担当奋进力量。2、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3、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提升服务能力。4、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5、坚持“国考”绩效导向,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6、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7、时刻绷紧“安全弦”,筑牢医院“防火墙”。8、持续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9、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筑牢医院长远发展根基。10、推进医教研齐头并进,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

(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1、我院根据《红河州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的相关要求成立了由医院主要负责人领导,业务副院长负责,医院其他分管领导、财务科相关人员及其他各科室负责人等组员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按时、按需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力度。

2、按照《红河州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的相关要求,修订本单位《红河州中医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红河州中医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红河州中医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红河州中医医院三重一大制度》等办法。将财政资金执行进度、使用效益评价、费用控制等纳入体系,建立了本单位绩效指标体系。

3、目标申报一是按照预算要求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二是根据绩效管理要求设立绩效目标,填报《绩效目标申报表》,做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进行。对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时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并形成评价特性指标。严格落实绩效评价发现问题整改,按规定全面完成整改。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次年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改进预算管理。

(五)当年部门预算批复及整体支出安排情况

1.预算批复情况

2024年州财政局批复红河州中医医院年初预算39692.03万元(基本支出813.17万元、项目支出0.00万元、自由资金支出38878.85万元)。2024年预算支出调增8765.0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调增/减0.00万元,项目支出调增/减0.00万元,自有资金支出调增8765.00万(2023年底编制自有资金预算时科目运用错误,做调整处理)。

2.整体收支情况

收入情况:2024年全年收入总计247,634,337.52元。支出情况:2024年全年支出总计248,764,146.81元

预算执行情况

(1)全年收入预算数396,920,257.80元,全年收入决算数247,634,337.52元。全年支出预算数396,920,257.80元,全年支出决算数248,764,146.81元。

(2)差异原因分析。由于医院不断加强业务管理,为提升全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救治能力和科研能力将启动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年初预算为130,000,000.00元,受工程进度的影响实际支付1,158,072.50元,造成预算决算差异。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一)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24年红河州中医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让老百姓好看病、看好病为发展主线,使医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党的建设点燃医院发展“引擎”,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清廉医院”建设更加有力。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活力迸发。“走出去”、“引进来”模式显成效。积极拓展“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先后引进了云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祖琨、云南省名中医钱锐等6个专家工作站(室),对外建立了李柱、李继辉等10个专家工作站,同时选派120名医护人员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培训,有效补齐了医疗短板。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制定49个中医药疗效确切的“重点病种”,优化符合DRG的77个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制剂研发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支持名老中医经验方科研成果转化,推动3个制剂品种申报加入云南省医保目录,16个批文制剂品种在县域医共体内流通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走实走深。充分发挥红河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引进“仰卧拨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等5项中医适宜技术向全州推广应用。诊疗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开展循经头疗三联法等29项新技术、新项目和HPV、EB病毒等18项医学检验项目,患者进一步获得全面、精准、高效的个性化诊疗服务。疑难危急重症诊治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重症监护病房验收,并成功开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救治重症患者同比增长250%。持续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稳步推进。在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州县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二)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三、绩效自评结论

绩效自评分97.17分,自评等级:优。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投入情况分析

2024年红河州中医医院全年收入决算数247,634,337.52元。全年支出决算数248,764,146.81元,收支结余为负数。收入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持续推进,相关收入相应减少,同时中医医院公益性特征进一步凸显;二是医保DRG支付改革对中医医院支持力度不足,中医病种权重设置相对西医偏低,导致医院主动调整收入结构。

总体目标: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实际完成情况: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过程情况分析

效益指标:

(1)社会效益指标: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2023年13.25,2024年12.92,较上年降0.33,已完成该条指标。

(2)可持续影响指标: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2023年78.7%,2024年85.4%,较上年增加6.7个百分点,为满足患者需求,维持医院平稳运营、留住人才,医院业务不断拓展,新增多个特色科室,引进医疗设备,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资产负债率有所增加,未完成该条指标。管理费用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2023年10.5%,2024年16.3%,较上年增加5.8个百分点,24年以前医疗辅助科室费用记入业务活动费用,24年开始记入管理费用,导致我院管理费用比例增加,未完成该条指标。2024年红河州中医医院全年收入决算数247,634,337.52元。全年支出决算数248,764,146.81元,收支不平衡,未完成该条指标。

(三)产出情况分析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2023年为43.2%,2024年为44.4%,较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已完成该条指标。按病种付费的住院参保人员占总住院参保人员的比例较2023年提高,已完成该条指标。医院安检覆盖率100%,已完成该条指标。安防系统建设达标率90%,已完成该条指标。

(2)质量指标:平均住院日2023年8.7天,2024年8.2天,较上年降低0.5天,已完成该条指标。出院患者手术占比2023年6%,2024年11.7%,较上年提高5.67个百分点,已完成该条指标。四级手术占比2023年7.9%,2024年3.8%,较上年降低4.1%,四级手术台次数量较2023年增加4台次,但因医院整体手术台次大幅增加,导致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占比降低,未完成该条指标。

(四)效果情况分析

(1)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次均门诊费用增幅2023年-3.2%,2024年-9%,较上年降低5.8个百分点,已完成该条指标。人均住院费用增幅2023年4.5%,2024年-10%,较上年降低14.5个百分点,已完成该条指标。患者满意度87.5%,已完成该条指标。职工满意度95.5%,已完成该条指标。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预算绩效管理需要贯穿整体上的各个环节,无论是预算的编制管理,还是相关的执行和决策都应当充分实行绩效管理办法,并全面收集绩效信息及结果,作为下一期的预算编制依据。但实际在执行的过程中,预算编制所受到的不利影响因素众多,所以想要通过评价结果来对预算调整相对困难,相关评价结果的实际运用效果不佳。

2、项目管理人员配比不足,项目开展逐渐增多,精细化管理要求严格,信息网络系统有待提高,项目预算执行效率有待提升。

(二)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1、人员配比不足。整改措施:应加强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绩效结果运用不充分。整改措施: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及时进行监督,尽全力保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建立起相关的反馈机制,通过结合相关绩效的评价工作,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强化部门的效益意识,对绩效评价一般和较差的进行整改、整合或取消。

3、指标体系不够健全。整改措施: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整合、分析现有成果,健全科学、统一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体系,增强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并根据绩效管理的实践不断更新、完善。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1、制度建设:

修订本单位《红河州中医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红河州中医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红河州中医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红河州中医医院三重一大制度》等办法。将财政资金执行进度、使用效益评价、费用控制等纳入体系,建立了本单位绩效指标体系。

2、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医院主要负责人领导,业务副院长负责,医院其他分管领导、财务科相关人员及其他各科室负责人等组员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按时、按需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力度。

职责分工:

财务科:牵头预算编制、执行监控;  

医务科:核定临床科室业务量目标;  

设备科:核定专用设备、卫生耗材采购预算可行性;

信息中心:核定办公设备采购预算可行性;  

后勤保障部:核定家具用具、办公用品等采购预算可行性;

药剂科:核定药品采购预算可行性;

召开预算管理委员会,多部门联合编制预算,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取得成效:

管理效率提升、运营效益优化、服务质量有所改善。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红河州中医医院一直以来秉承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努力继承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但医院在硬件设施、人才队伍、技术水平等方面与综合医院存在一定差距,自身造血能力较弱,加之医院资产负债率较高,经济压力大,维持基本运营已举步维艰。我院已形成支付的项目资金每月按时进行列支申报,但支付进度较缓,项目运行困难。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院将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医疗水平,加强中医学科建设,促进医院科研和临床发展,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致力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学,提供高品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附件1:红河州中医医院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

2:红河州中医医院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红河州中医医院

2025年 3月20日



附件【附件表格(红河州中医医院).xlsx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