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 索引号: 20240913-202801-71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3-09
- 时效性: 有效
消费警(提)示(2022年第03期)
老年人理财容易犯老糊涂
如今,老年人已经成为理财投资的重要人群。在法院审理的涉老年人理财纠纷中,老年人经常以自己“老了”,搞不懂合同条款、受到金融机构误导等理由起诉索赔损失。但是,“老了”并非法律上可以不承担责任的理由,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
“老了”不是“免责牌”
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的风险意识不足,看重收益,却忽视风险。在审理涉老年人的理财纠纷时,老年当事人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老年人收入来源有限,购买理财都是抱着让存款保值增值的想法,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但是他们对金融投资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理解又相对不足。特别是倾向于把产品的“预期收益”理解为对收益的承诺。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高收益宣传诱导,过度信赖线下工作人员,有时候稀里糊涂就签了字,购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金融产品,或者因自身理解偏差而进行不适当的投资。
虽然老年人在诉讼中通常将年龄作为一个抗辩的理由,但法院并不仅仅以年龄来判断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过,金融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以老年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特别的提示说明,确保老年人自愿承担交易风险。
很多老年人在诉讼的过程中,都会以“自己‘老了’,搞不懂理财合同的条款”作为辩解。法官说,只要不是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老年人就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老年人在了解产品及合同内容的基础上作出真实意思表示后,就必须为自己的签字行为负法律责任,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如实做好风险评估测试
事实上,金融机构在销售金融产品前都会对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测试,衡量投资人对投资收益的预期以及出现亏损等情况的接受能力。这种评估测试是确保投资人购买自己能接受的理财产品的重要保障。
但是,有些老年人忽视风险承受能力评测,可能存在按照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指示填写风险测评的情况,填写的答案与自己的真实情况不符。这种忽视评估测试的行为也给日后出现纠纷埋下隐患。一旦理财产品出现收益不达预期或者是亏损,老年人往往主张风险测评并非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但又无法举证。在此,提醒老年人一定要重视风险评估,不听信他人指导,按照自己真实情况填写,不购买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