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审批改革

  • 索引号: 20240913-222939-59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委编办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6-08
  • 时效性: 有效

开远探索园区发展新路子政府与市场“1+1大于2”成效显著

  运营机制创新是园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源泉。在近年的改革发展中,面对园区开发建设的要素瓶颈问题,开远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找准“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这个突破口,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市场化为导向、园区企业化运作的新路子,实现了政府与市场“1+1大于2”的效果。

  一、产业园区概况

  近年来,开远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园区企业化经营发展理念,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涵盖高效现代农业、热电汽循环利用、轻工业为主的园区产业体系。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规划面积10000亩,2016年12月开工建设一期项目5000亩,完成投资6.8亿元,是一个集高端花卉、优质蔬菜、特色水果和珍稀苗木种植、冷链加工、电子商务、观光休闲、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一体的高效现代农业园。开远市热电汽循环产业利用园(小龙潭片区)主要培育发展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轻工业集群,规划总面积2925亩,计划总投资10.7亿元,2016年开工建设,现已建成一期标准化厂房10.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4家,新增工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热电汽循环产业利用园(大唐片区)正在加快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远市轻工产业园规划面积821亩,一期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145.98亩,建筑面积约99181平方米,2016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5月建成13幢共计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园区按照电子信息、服装、轻纺、玩具、食品等产业功能区布局,主要承接东部地区电子信息、服装、轻纺等产业转移,打造面向东盟的轻工业及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现已入驻企业8户,年产值可达9亿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转主为引”,推动园区市场化开发。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摒弃政府成立管委会直接“管人、管事、管机构”的传统做法,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立开远市兴水水务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开远市兴园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的融资开发主体,统一负责园区建设、招商、运行、管理,通过“借鸡生蛋”,解决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无偿投资建设的局面,逐步实现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以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项目为例,政府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基金6000万元为引子,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叠加优惠政策,吸引由国资控股的红河创森高原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接专项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整体打包,以创森公司为主体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并承担专项基金还本付息。同时发挥政府职能,监督企业使用政策资金,积极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贷款项目,加大与企业联合招商力度,形成“多个龙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先后撬动社会资本6.8亿元投入园区建设,争取到农发行贷款1.7亿元,有效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开创了国有控股公司融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运营、政府部门监督的园区开发新模式,实现了政府零负债、企业有效益、产业大发展。

  (二)“政府+企业”,推动园区企业化运管。积极推行“政府+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在决策和引导上体现政府的强力领导,在经营服务上挖潜和发挥市场的综合功能,探索实践园区管理领域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有效途径,健全管理功能,确保高效运转。一是整合要素,降低成本。依托开远厚实的工业基础,积极引导园区运营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及存量资产,从生产要素源头实现园区降本增效。比如热电汽循化利用产业园(小龙潭片区),利用发电企业闲置土地、富余蒸汽和水电资源,以豆制品加工为启动项目,快速建成投产34间标准厂房,既实现传统煤电产业“老树发新芽”,又降低园区运营企业投资成本,实现政府、企业“双赢”。二是租让并举,以园养园。遵循市场规律,园区运营公司通过与入驻企业进行股权分红,或是租赁园区土地、收取园区管理费等方式获取收益,用于偿还建设贷款,回收投入成本。比如以租赁方式引入民营企业,按照公司的统一运营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撬动民间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再比如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小龙潭片区)、轻工产业园出租标准化厂房33栋,年租金1800万元;高效现代农业园运营公司每年作股分红500万元左右,园区“造血”功能得到增强。三是建管结合,持续发展。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实行“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走”,由园区运营公司全权负责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管、用”分离问题,改变以往园区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被动局面,实现园区基础设施运转后劲不断、可持续发展。

  (三)精准招商,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围绕企业进得快、留得住、能发展,开远市坚持边建园边招商,大力提升招商引资能力,推动企业快速入驻、集群发展。一是栽好“梧桐树”。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企业流动资金少,土地流转难等问题,实行“一企一策”“按需施策”,运营公司根据入驻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需要土地提供土地,需要厂房提供厂房,入驻企业支付租金即可“拎包入住”,最大限度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二是创优“软环境”。以推行“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以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为落脚点,组建指挥部,向园区派驻工作团队,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并联审批”和“一章入园”,争取做到项目审批不出园,真诚服务“零距离”。探索建立“一张图、一本账、一组团、一盘棋”“四个一”的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要求,为项目提供“保姆式”组团服务,确保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不多进一道门、不多找一个人、不多花一分钱,各类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引来“金凤凰”。抢抓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机遇,制定完善精准招商政策,依托园区平台,政府和入园企业双向发力,积极开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大力引进同类型、同产业链企业,实现了集聚产业、强壮企业、扩大园区等多赢格局。目前,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轻工业产业园、高效现代农业园共引进企业60户,其中规上企业20户。

  (四)党建引领,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园区党建为总抓手,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双丰收”。一是发挥引领作用。在园区逐步建立党支部,突出党员作用发挥,积极服务园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园区建设和用工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园区党组织为群众解疑释惑、凝聚共识的积极作用。二是推动土地流转。由党组织牵头,在园区所在地成立农业开发公司,积极引导群众将分散经营的土地作价入股农业开发公司,开发公司又将土地统一流转园区经营,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目前高效现代农业园土地流转农户每年每亩可稳定获得1500至1800元的地租收入。三是引导入园务工。党组织牵头成立劳务公司,深入开展“党旗飘,跟党走”劳务输出行动,采取“园区+企业+农户”的模式,多举措带动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积极搭建园区企业用工平台,建立信息对接、技能培训、就业上岗的用工体系,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为园区提供用工。目前,全市各园区长期用工4000余人,季节性用工800余人次,务工人员年均收入4万元以上。

  (五)严实作风,增强园区发展保障。开远市把园区建设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坚持“实”字为先,“干”字为本,形成“一线办公、一线服务、一线解决问题”的浓厚氛围。一是坚持以过硬作风服务园区发展。在全市深入开展跨越发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重拳整治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大力倡导紧抓快办“提速度”、攻坚克难“提干劲”、一抓到底“提效率”的过硬作风,对园区发展实行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有效推动园区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二是坚持以干部的辛苦度换取企业的满意度。着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组织开展“春风送暖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制定市级领导挂钩包保园区企业制度,先后为园区企业解决投资生产难题300余项。三是坚持以督查整改促进项目入园。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分别为组长的4个督查工作组,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行动,对推进滞后的项目,及时采取通报、约谈、责令整改、组织调整等过硬举措形成威慑,有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办事效率提速,激发了广大干部服务园区、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经验启示

  开远市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推进园区企业化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思路一变天地宽。破解当前园区经济发展困局,是摆在地方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开远的园区发展之所以能走出一条新路子,首先在于思想上破旧立新。在建设高效现代农业园中,部分干部对用专项基金吸引企业运营园区的思路不理解甚至担心害怕,纠结于企业拿钱“跑路”了怎么办?干不下去了怎么办?……这些认识都还是传统思维、陈旧观念。对此,开远市“四套”班子率先形成共识,带头转变发展思路,带队深入园区工作,短短半年多时间,5000亩高效现代农业园快速崛起,获得省、州领导以及当地群众的充分认可,给开远全市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思路决定出路”的实践课。

  第二、改革是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开远在推动园区发展中,坚持把改革作为重要引擎,在转变政府职能、拓展投融资渠道、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创新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对服务项目和园区发展,激活市场活力起到积极作用,有力推进了园区企业化发展。实践证明,引入园区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实行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地位,有效配置各种资源,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实现对园区的有效开发、管理和服务,有利于破解资金缺、融资难、招商难等问题和避免单纯的行政化管理缺乏灵活性、难以充分调动市场作用等问题,是园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信心比黄金重要。开远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实现产业转型是一个阵痛的过程,特别是园区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招商难、融资难、运作难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开远全市上下始终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不破法规破常规,努力破解园区建设中一个个难题,实实在在干成一件件实事,实践证明,信心比黄金重要,只有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第四、作风转在前,经济发展就能走在前。在加快开远产业发展和园区企业化过程中,开远市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增强干部“八种本领”,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形成了全市上下抓项目、强服务、保落实、促跨越的生动局面,为推动园区企业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