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屏边县打造“土特产”品牌助农增收

发布日期:2023-07-25 信息来源:红河州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屏边县深入挖掘资源潜力,以枇杷、猕猴桃、荔枝为主的“十百千”产业为突破口,打造“土特产”品牌带动群众增收。

  创优品牌,提升土特产品“竞争力”。一是提升绿色健康“附加值”。加快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认证有机食品28个、绿色食品4个,上线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企业40家,完成“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申报65个,着力打造绿色健康、品质优良的过硬产品。二是增加产品价值“含金量”。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理念,形成云中林、生态果、苗岭药品牌体系,打造屏边荔枝、屏边猕猴桃、屏边草果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荔枝、猕猴桃等农特产品先后5次在国际国内展销会、擂台赛中斩获金奖、银奖,溢价能力和亩均产值逐年提高。三是打响屏边品牌“知名度”。抓住云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机遇,创建“云端屏边”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屏边荔枝”品牌,引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屏边生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依托全县30余万亩中药材资源,着力打造以中药材砂仁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持续巩固提升“云药之乡”品牌。

  人才赋能,强化群众增收“技能包”。一是引进专家人才“提质赋能”。引进全国荔枝体系首席专家陈厚彬、枇杷专家郑少泉等8名顶尖专家及服务团队,成立8个专家工作站,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队,建立经济林果母本园试验基地,研发出“波浪形”立体树冠修剪法、双刃螺旋式环剥控梢促花等核心技术,建立55个种植示范园区,带动推广种植无核荔枝、白肉枇杷、菠萝蜜等特色水果30万亩。二是推动红色人才“送技上门”。评选55名本土专业技术人员组建5支重点产业发展红色人才服务队,建立农户线上“下单”、技术部门在线“接单”、人才线下“送单”的闭环服务体系,采取送技上门“手把手”教导、在线视频“点对点”教学等方式,开办荔枝、枇杷、肉牛、生猪等种植、养殖“田间课堂”20期1817人次,及时把最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有效带动农户提高科学种植能力。三是孵化乡土人才“示范引路”。充分发挥农科、林草、工信等行业部门职责职能,积极探索“一对一”“一对多”“师带徒”等下沉一线技能传授方式,有针对性地孵化种养、销售、电商等各类乡村振兴能手1096名,实现技术人才扎根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带领广大农户全面提升种植能力和管理水平。

  链式发展,深化利益联结“富口袋”。一是干部带头,延伸产业链。建立“一把手”招商机制,组建招商小分队,由“一把手”率队赴上海、广西等地招商6次,外地企业回访赴屏考察7次,同云南大成进出口贸易、湖南星勤农产品贸易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延伸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二是组织领办,拓展合作链。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路径,充分发挥80个村(社区)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成立“河之南”农产品产销、咕嘀农业发展等专业合作社67个,拓展“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链条,推动屏边荔枝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2022年,全县林果药产业种植面积达170万亩,销售额达11.56亿元。三是龙头领跑,搭建利益链。引进和培育源盘果业、润达农业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3个,扶持壮大大围山生物制药、国安水果种植等297家新型经营主体,搭建“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电商+农特产品”“挂联单位+农特产品”等销售模式,带动1.6万户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