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三个下功夫”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红河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紧扣“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采取“三个下功夫”措施加快推动并取得实效。
一是传统文化保护加强上下功夫。红河县把传统文化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加大对农村民族文艺队的扶持力度,举办乐作舞、哈尼古歌、傣陶技艺、竹编工艺等各类培训班,强化民族文化人才培训,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能力。截至2023年6月,全县共有传统文化名录项目61个,传统文化传承人300余人。
二是民族文化品牌打造上下功夫。红河县加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民族服饰、文化艺术、民族节庆等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彝族刺绣保护利用等文化陈列室。电影《诺玛的十七岁》《哈尼药爷》及庭院剧《马帮•女人》、哈尼剧《莫批阿波》、民歌《哈尼哈巴》、哈尼族舞蹈《谷语》等一批民族题材的电影、话剧、歌舞等文艺精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向世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年以来,有序推进绘本《踏着云雾来“乐作”》创作工作,启动拍摄纪录片《红河县傣陶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口述史》。
三是民族文化活动开展上下功夫。积极举办长街宴、仰阿娜、万人歌舞节、“开秧门”大型民俗展演等活动。今年以来,举办了中国•红河“开秧门”暨“仰阿娜”文化旅游节,开秧门祭祖大典、仰阿娜节民俗活动近20项系列活动,吸引100余家企业云集红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活动以及“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演出活动,在宝华、甲寅、迤萨等乡镇演出共13场,惠及观众1万余人次;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文化大蓬车·千乡万里行”等的惠民巡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