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研讨会在云南河口召
11月15日、16日,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举办的“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河口举行。会议期间,正值河口瑶族自治县60周年庆典,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及河口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展开研讨。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旨演讲环节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与口岸经济文化研究”“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瑶族文化研究”等多个分论坛,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瑶学会、10余所高校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民族实践与经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实践与个案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边疆民族融合地区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边疆民族文化守正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边疆民族研究的文化使命”“文化赋能与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研讨,探讨如何提升边疆地区的发展水平,为边疆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河口县委书记于洋在致辞中表示,河口瑶族自治县成立60年来,实现了从“直过民族”到全面小康、从改革末梢到对外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跨越。此次专题研讨会在河口召开,突显了河口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性,也为河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撑,希望专家学者能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互联互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何明称,云南大学与河口长期合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发表研究论文、学术交流等方式,致力于解决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民族问题,并促进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探索实践中的可行性。未来还将在口岸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深入挖掘口岸地区的文化内涵、边境贸易等,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何明在主旨演讲《畅通:开启口岸发展的锁钥》中提出,畅通是口岸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员流动、道路贯通、货物流通、资金融通、信息沟通、人心相通等都能激发口岸发展潜力,对服务、跨境运输、跨境金融、贸易加工等行业产生影响,为云南地区带来更多机遇,更好地连接世界。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寸云激对乡土建筑的养护与传承尤为关注。“乡土建筑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需要通过智慧和努力保护起来。”寸云激说,应该加强乡土建筑与社会、经济的融合,通过政策扶持、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式提升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水平,以促进乡村振兴和保护乡土文化的长远发展。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何海狮分享了瑶族亲属制度的传统价值和现代发展之间的平衡。他以粤北乳源勉瑶村寨为例,重点关注其亲属制度的继承与更新,并探索这些变迁与民族文化、社会历史、现代化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研讨会还邀请了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尤伟琼、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郑宇分别作题为《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安全与策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实践及其人类学阐释》的主旨演讲。(来源:中新网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