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奏响“四季村晚”三部曲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红河县积极鼓励和引导以传统节日和地方风俗习惯为主线,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广泛开展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四季村晚”活动,通过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聚焦民众参与,奏响“多元曲”。依托民族传统节日,搭建“缤纷四季·歌舞红河”“百姓大舞台”等“村晚”舞台,以“为群众送舞台+群众自导自演”两种形式,实现文艺类型不重样、演出活动不停歇,丰富民众日常文体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四季村晚”活动46场,参加演出农村文艺队164支、1960人次,观众达20余万人次。
二是聚焦精品打造,奏响“创新曲”。组建文艺指导小组,以“培训+传承”“新内容+旧载体”等模式,挖掘和培育乡土文艺人才,指导编排融入“三话六学”“普法强基”等政策宣讲的“村晚”小品、舞蹈,并通过“乡推荐+县评选+省州参赛”的方式,不断激励民间创作热情。截至目前,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库13个356人,创作省州级获奖作品10余个。
三是聚焦文旅融合,奏响“振兴曲”。打造“融媒体+村主播+互联网”的传播矩阵,结合本土特色景点,制作文旅宣传作品、直播“村晚”活动等多形式、多角度宣传,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云上撒玛坝·醇情哈尼人”的文旅品牌。2023年以来,接待国内外游客148.3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6.09亿元,县级“村晚”活动吸引新华网等20余家媒体现场报道,网络媒体点击量突破4837.4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