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座谈会
4月2日,绿春县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座谈会。会议由绿春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县发改局局长李绍昌主持,来自民族文化、宣传媒体、规划设计及策划等各界专家学者和爱好者32人参加座谈。座谈会上,大家紧扣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围绕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主题,从如何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展示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会达成四个方面的共识。一是“点线面”相结合,打造创建亮点。以风情园(博物馆)、农贸市场、街心花园、双拥广场为“点”,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营造民族团结宣传氛围,以县城主街道为“线”,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打造民族文化长廊,以人民法院、高级中学和牛洪、俄批、松东、广吗、牛弄、迷克、规东及公路沿线为“面”,成片打造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单位。二是“六个一”相辉映,展示民族特色。设计展示一批民族文化元素标志logo,挖掘整理一批民族团结故事和民间神话故事,创新创作一批本土文学艺术作品(含书画作品),摄制推介一批独具当地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视频,挖掘开发一批非遗产品(主打民族文创产品),设计建立一批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特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三是“五元素”相交融,新塑文化形象。充分利用各种建筑实物载体及空间,融合创新展示境内长街古宴、都玛简收、黄连山、哈尼梯田、茶马古道等五元素内容,树立绿春中华文化符号崭新形象。持续举办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高档次全方位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形象,形成“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是属于世界的节日”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国宝级文物《都玛简收》的文学价值,以现代灯光投影“微电影”、石雕“缩图文”、步道“泛体验”等场景代入方式,在高级中学、风情园(博物馆)、县城主街道、街心花园等节点,展示都玛简收出生、流浪(传播农耕文明)、插芦化作参天大树(化仙升天)、各民族团结起来砍倒大树追求光明的生动故事。以县城过境路等重要公路沿线的坡面挡墙、立柱等为载体,以实物图像壁画及动植物故事抽象图绘点缀的方式,展示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及其民间文化。以松东、桐株、腊姑等梯田区域为实景载体,深挖“12家多民族农户世代共耕一丘大田”等梯田故事,以农耕文明复古、现代元素融合、实地场景体验、多层面宣传推介等方式,充分展示推介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耕文明实质内容。勾连坝溜、大黑山、大水沟、“一碗水”、罗布巩、玛玉、老边、广吗、松东等节点,挖掘绿春境内茶马古道故事,赋予绿春茶马古道文化新内容新寓意。四是“多点位”相嵌入,拓展文化产业示范。依托县博物馆、牛洪社区、农贸市场、一号桥产业区等点位载体,打造一个文化产业互嵌融合发展示范区。引入整合基层党建、民族研究、民企、社会阶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力量和资源。以民族文化研究市场化方式,组建研究团队,建立文化数据库,对土特产品、手工业品、茶品、刺绣等产品进行文创植入包装,增加产品的文化厚重感和文化附加值,推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会上,李绍昌充分肯定了本次座谈会的现实意义,并针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新局面和新任务,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各相关部门要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作用,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合力、聚共识、促团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汇智添力,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文章”,为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是广泛发动,推进全民参与。以县城为出发点,辐射至机关、学校、村(社)、企业等领域,引领各族群众切实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积极投身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建全民参与创建发展格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三是明确责任,精准推进落实。各部门要扛实责任,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丰富文化活动等有力举措,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打造“长街古宴”“玛玉茶开采节”等文化品牌,积极挖掘和利用好各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特色文化活动与民族团结工作融合发展路径,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各族群众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