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助推水利建设

文章来源:红河州水利局    发布日期:2023-10-27    浏览次数:

  近年来,红河州坚持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水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切实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目前,以红河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申报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0项,专利40余项,荣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等称号,受邀参加2022年中国水博览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

  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技术创新“硬支撑”。优化水利科技投入机制,推行对内整合+对外合作模式,整合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挖掘市场需求,招商引资科技企事业同时实施项目研发,拉动资本融入,拓宽科研资金投入渠道,2018—2022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8265.5万元;依托数字水利优化研发应用机制,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云算、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一体化数字平台,对水利工程实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深化创新激励机制,联合财政、科技等4部门成立云南红河熊庆来科学技术奖励基金会,设立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奖等奖项实施奖励,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聚集高端资源力量,做实产学研用“聚力池”。强化运用“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与珠江委设计院、中水北方设计院等7所重点科研所战略合作,与云南大学、武汉大学等7所重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进科研项目+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河海大学共同发起“红河干热河谷及哈尼梯田绿色生态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为新时代元阳梯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清华大学合作搭建红河州堆石混凝土技术推广站;与长沙理工大学就“云南复杂地层防治防渗加固控制灌浆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多项课题开展研究,实现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

  开展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创新“新高度”。搭建研发平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滇南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研究院,成功申报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集高原湖泊综合治理、农业节水、水资源高效利用、“智慧水利”建设,强化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实施松软地层智能灌浆关键技术研究等10余项重点课题研究。异龙湖流域水质提升及精准补水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研究,列入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指南,3项研究课题获批云南省水利科技推广类项目,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成果,创造了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

  大力推动成果转变化,释放技术创新“驱动力”。聚焦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安全操作、保障数据精准等需求,推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工程项目合作模式,研发水利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科研成果整体应用价值和市场转化率。智能网络化制浆变浆平台项目和全自动注压水平台达成;TF组合法水质提升关键技术及相关系统研发运用到蒙自市犁江河、沙拉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自主研发的隧(涵)洞智能检测机器人、“红河——2025”智能全自动制浆配浆灌浆一体化平台等水利工程设备,已成功应用到10余个在建水利工程。

  持续引育高端人才,筑牢技术创新“新动能”。通过依托新型机构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全职博士引进等多种开放式人才引进办法,面向全国吸引集聚综合科技人才,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国家级人才称号指导教师4人、博士指导教师13人。依托重点项目攻关练才育才,支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牵头承担或参与重大项目,近5年培养高级职称95人,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人、高级工程师76人。推行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联合高校培养专业对口的青年人才,优化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实现科技人员数量连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