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8月9日,“强信心 重质量 快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州文旅局专场。州文化和旅游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州文化旅游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刘红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红河州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红梅: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举行红河州“强信心 重质量 快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专场。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州文化旅游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先生;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为文先生;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团长郑婷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驻滇新闻单位、驻州新闻单位、州级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向各位通报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情况。首先,我代表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红河州文旅事业的关心关注、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以来,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依托“三千四百年”七张靓丽名片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推进云南旅游新方向建设,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3年1—6月,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12.39万人次,同比增长44.73%;实现旅游接待总收入444.41亿元,同比增长62.72%。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文化和旅游强州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州文旅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结合起来,各级党组织通过“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交流、主题党日等丰富形式,精研细读、学深悟透,大力开展艺术创作生产,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做大做强文旅经济,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红河州委、州政府关于发展文旅经济的部署要求,为红河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
(二)在打造标杆文旅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红河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规划》和全省“16个10”世界级精品旅游产品打造,全州筹划包装总投资为2847亿元的文旅项目228个。重点实施了弥勒东风韵、建水古城、元阳哈尼梯田乡村振兴示范区、红河马帮古城恢复、河口国门文化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着力推动红河文旅提质增效。1—6月,全州在库项目170个,完成文旅项目投资67.35亿元。
(三)在文旅品牌创建上实现新突破。弥勒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临安古城创建为国家级休闲主题街区、建水紫陶里创建为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弥勒市小河边村乡村旅游路线入选文旅部“大美春光在路上”主题路线。元阳县阿者科村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第三批“最佳旅游乡村”备选名单、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被列入国家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备选名单。弥勒东风韵小镇、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等3个4A级旅游景区入选云南省2022年度绿美景区标杆典型。全州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42个,其中4A级景区达19个,居全省第一。
(四)在文旅产品打造上实现新突破。打造了元阳新街镇、石屏坝心镇、弥勒小河边村、泸西菊畹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镇。新建了红河书院、南湖先锋书店等打卡点。形成了建水紫陶里、开远南正街等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出了诗与远方•健康生活游、非遗之魅•文化研学游、八千里路“云”和“越”•异域风情跨境游、“一湖两城”•滇南最美乡愁游、民族风情•节庆狂欢游旅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与有关县市、部门共同举办了“一湖两城三千年”文化节、弥勒葡萄文化节、蒙自过桥米线文化节、金平蝴蝶谷艺术节、环异龙湖马拉松赛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建成了建水云栖湖酒店、元阳多依树酒店、云裳酒店、弥勒喜乐院等一批高品质酒店和等级民宿。
(五)在文化繁荣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与东方歌舞团等中央大剧团合作创编的音乐剧《绽放》和民族舞剧《孔雀》在全国巡演。建水县普雄乡被文旅部确定为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夏季演出示范展示点。《火塘》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并入围舞蹈“荷花奖”终评。广场舞《兄弟一条心》获省级“最炫民族风广场舞”荣誉称号。州歌舞团演员李静碧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赛区民族唱法一等奖。红河州美淇舞蹈学校作品《我家住在梯田边》斩获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金奖。颁布施行了《红河州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争取到国家、省级文物保护经费、博物馆免开放经费3236.48万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案例从全国3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建水紫陶走进北京荣宝斋、上海豫园;建水崇文同创、建水贝山陶庄、元阳猛弄刺绣合作社3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袁应德、普美芳等4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备选名单。
(六)在塑造IP形象上实现新突破。持续利用红河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文旅头条等传播矩阵宣传红河。2023年中越跨国春晚暨中越边民大联欢活动,在云南卫视播出后受到国家广电总局通报表扬。中国外文局以英语、越南语、马来语、印尼语、泰语5个语种进行海外发布,近100家海外媒体进行了报道,覆盖泰国、越南、菲律宾等10余个亚洲国家近2亿读者。积极贯彻落实王宁书记提出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动到昆明、大理、重庆、成都、贵阳、上海、北京和越南河内开展文旅推介,组织相关涉旅单位、企业参加“全球宿博会”等各种论坛及展会。建水紫陶里、建水古城、弥勒东风韵、弥勒太平湖、元阳哈尼梯田多次登上央视黄金时段。5月30日,在阿者科举办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新闻发布会“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专场。6月21日赴北京园博园欧洲园进行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介活动,有力推介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文旅形象,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
(七)在推动边(跨)境旅游上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年初红河州与越南会谈精神,3月28日赴越南河内开展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启动推介会,邀请了越南西贡国旅、交通旅行社等300余家旅行商代表,15家越南媒体参会,越南VTV1新闻联播当晚对推介会进行了报道。积极推动出入境旅游签证受理点前移至蒙自,构建了大边(跨)境旅游格局。截至6月底,从河口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95万人次,同比增长357.96% ;实现旅游业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415.27%。
二、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州文旅局将紧紧抓住文旅市场回暖复苏机遇,以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为目标,全力做好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市场主体倍增等工作,筑牢安全底线,助推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到“十四五”末期,全州实现旅游接待人数84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亿元。今年末预计实现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为7700万人次、860亿元。
(一)抓实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哈尼梯田世界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弥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边境文化旅游区项目和中越跨境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走出一条资源变项目、项目变产品、产品变产业、产业变经济的发展路子。
(二)创新产品培育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一批“旅游+”“+旅游”业态产品。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持续推进“阿者科计划”,选取红河龙玛村、绿春吴作村、金平马鞍底滮水岩村等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培育具有乡土风情、农事体验、民族民俗、康体养生、游学研修等复合功能的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一批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打造康养旅游产品。以红河谷康养度假旅游走廊、弥泸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等为支撑,以梯田农耕、民族文化特色、天然森林资源为依托,打造“大健康+康养+特色小镇”康养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工业旅游产品。依托百年锡业、百年滇越铁路和红河烟厂等,推进个旧云锡矿业、建水紫陶、开远工业遗产、弥勒红河烟卷厂等工业载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工业旅游新业态。打造研学旅游产品。打造传统和主题景区、度假区、博物馆、图书馆+研学的模式,让紫陶制作、米线制作、葡萄酒生产等为研学旅游提供新动能,建设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跨境旅游产品。扩大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推介成果,积极探索中越边境旅游体验区建设,打造边(跨)境旅游新增长极。打造节庆和体育旅游产品。打响阿细跳月节、哈尼长街宴、孔子文化节、中越“两国一赛道”自行车赛、环异龙湖马拉松赛和弥勒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品牌。拓展城市旅游体验功能。依托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城市景区景点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卡点,形成城市内部旅游循环圈。
(三)强力推动文化强州建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用好州内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共云南省一大”“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等红色故事。拓展提升非遗传承体验,大力推动非遗馆、非遗工坊进景区、进街区,提升紫陶产业园品质。大力开创文创商品,深入挖掘红河文化元素,开发红糖、红酒、红米系列“红河”文创产品,推动特色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场站、进服务区。强化文艺创作,奋力推动文化繁荣,守正创新、讲好红河故事,积极推进《千年紫陶》《阿者科的春天》《查尼皮的马灯》《红河之恋》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编排。以院团改革为契机,充分整合剧院资源,与云南保利集团东方歌舞团等中央剧团合作,打造精品剧目生产链,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塑造文旅品牌形象,大力发展合作营销、新媒体营销,借助短视频、自媒体等新媒体持续深挖红河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地提升红河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文旅IP品牌力量。
(四)加快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围绕2023年文旅新业态企业净增目标9户、4A级以上景区净增目标2个、等级民宿净增目标10户任务目标,坚持把经营主体培育与抓文旅产业发展、抓招商引资、抓政策落实、抓作风革命结合起来,保护和激发文旅经营主体活力,让经营主体多起来、大起来、强起来。落实纾困惠企政策,稳定文旅经营主体存量。继续执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退,补足期限延至2024年3月31日。对成功创建国家5A级、4A级景区的主体、评定为甲级旅游民宿的主体实施奖补。完善培育引进机制,扩大文旅经营主体增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到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开展文旅招商推介,吸引更多的企业到红河投资兴业。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文旅经营主体质量。深入开展“个转企、企升规”行动,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重组升规升级。实施品牌培育行动,支持酒店、民宿和高A级景区等企业引进品牌企业参与管理、运营。同时,丰富景区产品业态、提升A级景区的品质,积极打造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旅品牌。
(五)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打造红河旅游良好形象。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行动,用好49支文旅青年志愿者团队,发挥志愿者在车站、景区景点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的作用,更好满足游客高品质游玩需求,全面展现红河州城市形象和友好度。深入开展全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聚焦“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消费、甩团等问题,不断强化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持续抓好文旅行业安全生产,牢固树立红河旅游良好形象。
(六)筑牢安全底线,推动红河旅游行稳致远。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加大对红色资源、文艺创作、文娱市场、旅游演艺和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风险排查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旅游开发建设全过程。加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和文化遗产等保护修缮和利用。深入推进旅游行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行动,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抓好各大景区景点大客流和特种设备、旅游包车等安全监管工作,做好火灾、地质、气象灾害防御应对,切实维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刘红梅:
感谢赵伟先生的发布。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红河州如何抓住机遇,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团长郑婷女士回答: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红河州抓住机遇,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近年来,红河州在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颁布实施了《红河州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红河州历史风貌街区和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红河州历史风貌街区和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红河州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为全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是积极开展文物列级申报保护。通过积极努力,截至目前,全州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36处,其中:国保30处,省保42处,州保182处,县保582处,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文物保护管理成效明显。2013年以来,红河州争取到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经费8亿元多元(其中:红河哈尼梯田保护资金1.6亿元),使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抢救修缮,消防设施进一步加强。2023年我局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案例从全国3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四是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红河州现有博物馆纪念馆19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6家,行业博物馆1家,非国有博物馆2家,有可移动文物1992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件(套)。2021年,石屏县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随着红河州博物馆纪念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博物馆已经成为红河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之一,仅2023年五一假期,全州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就接待观众45.6万人次。
五是文物+旅游成效明显。红河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已经成为红河旅游的核心要素,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文物文化遗产的影子无处不在:
比如吃。来蒙自要吃过桥米线(国家级非遗项目),去石屏、建水要吃烤豆腐(省级非遗项目),去弥勒要吃卤鸡,去元阳、绿春、红河、金平有哈尼蘸水鸡等等,还有其他县市,每个县市各具特色的非遗美食数不胜数。
比如住,在红河州特别是石屏、建水,很多民宿、客栈都是文物保护单位。
比如行:建水、石屏、开远大家都喜欢去体验的小火车就开行在工业遗产个碧石铁路上。
游就更不用说了,蒙自的碧色寨、西南联大纪念馆、云南一大会址,建水的东门楼、文庙、双龙桥、朱家花园、团山,石屏古城袁嘉谷故居、玉屏书院,元阳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屏边的人字桥,红河县的马帮古城等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再来看购,就说建水的紫陶,国家级非遗项目,每年产值40多个亿,是游客到红河旅游购物的首选。
来红河,娱也跟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哈尼族的长街宴、苗族的花山节、彝族的火把节、建水的孔子文化节,建水花灯小调、海菜腔烟盒舞、阿细跳月、哈尼古歌、四季生产调、乐作舞等等,让游客乐在其中。
文物文化遗产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是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保护好、传承好。
二是充分挖掘整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推动文化遗产+旅游取得更大成效。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请问,我州文化和旅游部门是如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为文先生回答:
红河州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城乡优质公共文化供给的现实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追求的必然需求,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开放发展,共建共享、推动融合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抓实出效:
一、创新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改造,实现公共文化空间优化、美化和舒适化,适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二是着眼于城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统筹城乡公共闲置空间可用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乡愁书院、书吧等公共文化阅读空间。三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在城市商圈、住宅小区、旅游景区等区域,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借阅、艺术展览、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展示、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聚集城市人气,铸造文旅标识、宣传展示地方特色文化魅力。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一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打卡点。目前,红河州已建成以弥勒秋雨书院、弥勒东风韵景区π书吧、蒙自西南联大先锋书店、蒙自王家大院、建水古城临安书城、开远体育创意园区24小时智慧书屋、河口紫檀小区24小时城市书房、石屏古城图书馆分馆、红河县“扎扎屋”书吧等为代表的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共40个,覆盖全州13个县市,其中分布在城市市区的有26个,乡村(含景区)的有14个。二、积极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创建红河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对全民艺术普及指导作用,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艺术普及体系,使各级文化馆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如州文化馆举办“红河,从这里流过”红河州2023年新春音乐会,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传统国乐与流行摇滚乐融合的视听盛宴,举办“缤纷四季•歌舞红河”群众文艺展演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各种类别的群众文化艺术的魅力。我州广场舞《兄弟一条心》获云南省“最炫民族风广场舞”荣誉称号,去年入围全国群众文化“群星奖”评选决赛的民族广场舞《马缨花》将代表云南省参加9月份在四川举办的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我局高度重视,正集中力量和投入,积极做好该节目的打磨提升和编排工作,进一步擦亮红河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品牌。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参与面广的群众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全州各县市积极组织开展了戏曲进乡村下基层演出活动、“彩云之南等你来”——我家红河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年度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等等。特别是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注重与“三话六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相结合,打造村民展示自我的平台、村民交流促进团结的平台和展示乡村新风貌新成果的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村晚”活动,本月28日,我们将在建水县普雄乡举办2023年全国村晚(夏)示范展演。截至6月,全州已开展惠民演出活动427场,观众人数达36.6万余人。开展乡村“村晚”活动共84场次,线下线上惠及群众共71.885万余人。
文旅头条记者现场提问: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能否介绍一下,红河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团长郑婷女士回答: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非遗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红河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健全。2018年9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对传承人的认定程序、权利义务、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为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11月,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一些县市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非遗保护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7月,全州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96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86项、州级190项、县级904项;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1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89人、州级400人、县级1489人。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均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深化。持续加强对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展传承人抢救性录制工作,针对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情况,分步骤对年龄偏大并掌握特殊技艺的传承人进行抢救性录制,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季生产调》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抢救性记录工作获评全国25个优秀项目之一。目前,已收集152卷档案,其中照片资料约100GB,录音资料约30GB,录像资料约200GB,极大地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资料。积极组织和扶持传承人开展传承培训和展演展示活动,仅2022年,共举办各类传承培训班234期,培训超过6300人次,共举办各类展演展示活动122期,覆盖人数超过88200人次。
四是非遗保护投入资金不断加大。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保障传承活动有效开展。2020至2023年共争取非遗保护专项经费1815.49万元用于开展传承保护;每年根据传承人考核情况,按时发放国家级、省级和州级传承人补助,并组织传承人体检,部分县市也根据财政情况发放县级传承人补助和安排传承人体检。
五是非遗保护氛围日渐浓厚。以节日文化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展演活动为载体,组织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展演及传承活动,促进传承人技艺交流、提升。结合线上线下,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以直播带货、展示展演,宣传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营造全社会共同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氛围,参与体验非遗、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成为新的生活时尚。
六是主动服务红河州高质量发展事业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组建专业协会、建立传习场所、扶持家庭作坊等方式,加大对民族民间传统技艺载体建设,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企业,积极鼓励支持建成文化产业园和文创产业基地,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技艺资源利用,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支持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景区旅游等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
刘红梅:
感谢郑婷女士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与作答。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州文化和旅游行业在文旅项目、文旅品牌、产品打造、文化繁荣、塑造IP新形象、推动跨境旅游方面取得突出成效,进一步擦亮“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去红河做生活家”旅游品牌。希望媒体朋友们宣传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各项重点内容,深入挖掘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好红河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的亮点和成绩,展示红河良好形象。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