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

文章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发布日期:2022/11/08 10:28

浏览次数:

  

发布会现场

  8月29日上午,“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新闻与传播管理科科长魏道俊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新闻与传播管理科科长魏道俊: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州生态环境局、州水利局、州林草局的领导从不同工作领域,共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做好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先生;

  红河州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颖女士;

  红河州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云鸿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驻州新闻单位、州级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你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州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

  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里,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

  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主色调,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让红河州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这十年,我们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建设美丽红河秀美山川

  十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州委“13611”发展思路和“13568”工作思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红河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红河州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州委、州政府印发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哈尼梯田保护利用,以“五个引领”奋力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增添红河光彩。

  实干结出累累硕果,十年来,红河州先后获评“2015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9年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20年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称号;2017年作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4个州(市)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成功申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屏边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红河州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第二个“天然氧吧城市”,“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在红河州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这十年,我们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年来,我们切实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具体行动,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红河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换不回”的恒心和决心,瞄准突出环境问题,围绕保卫蓝天、碧水、净土主题,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2022年上半年,全州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与去年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红河州最好水平。红河州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全州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全州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这十年,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十年来,红河州成为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重点地区之一,是云南生物种质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河州这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千分之3.43的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6156种,占全国总数的20.52%、全省的36.21%,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3目107科358属690种,其中,有兽类动物9目27科69属112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9.28%、全省的41%;有鸟类动物19目59科229属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6.17%、全省的58%;有两栖类动物2目7科16属57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0.07%、全省的51%;有爬行类动物3目14科44属71种,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18.88%、全省的47%;有鱼类6目18科16亚科109种,占全国总数的10.6%、全省的25.2%。十年来,红河州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类型在自然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增加,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生物物种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这十年,我们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坚决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十年来,我们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基础,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998.96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24.86%,将各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纳入了保护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我们以自然保护地为载体,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成自然保护地41个,总面积29.12万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9.05%,开展了滇桐、华盖木、多歧苏铁等20多种极小种群重点物种拯救保护项目,开展了天星蕨、毛果木莲、东京龙脑香等1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工作,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红河州以可持续利用为重点,推动动植物物种质保护利用,建立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大围山微型鸡保种方案,保护区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组织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全州已收集并提交资源485份,为红河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保持生物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以样板示范为带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哈尼梯田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标杆,注册了“阿波红呢”和“元阳红梯田红米”等系列商标,成功推出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一系列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范例,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5家企业8个产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11个,授权15家企业使用3个遗产标识,保护与利用统筹推进成效明显。

这十年,我们强化生态修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留出更多空间

  十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通过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异龙湖流域、废弃矿山等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累计完成营造林1056.8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22.86万亩、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和提质增效87.9万亩。重点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沟渠整治、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长桥海扩建和“两河”水生态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水域岸线管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全面完成179条河流、5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划定长度552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35.33平方公里。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流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不断扩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将在党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步调,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共同建设清洁美丽新红河,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我们红河力量。

红河州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颖女士发布新闻

红河州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颖: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非常高兴通过“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治理取得的显著成就。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红河州水利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红河水利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希望大家继续对红河水利建设改革发展工作多关注、多宣传。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水利行业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担负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取得了节水治水管水兴水的重大突破,为建设绿色生态美丽红河作出了水利贡献。下面,我用“四个显著”,向大家介绍十年来红河州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治理取得的显著成就。

  一、这十年,我们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十年来,我们立足全局和长远,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红黄绿分区管理、取水许可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现场验收率达100%,实现重点用水单位取水、节水、用水、退水的全过程监控。扎实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纵深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成效显著,北部7个县市全部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97个、节水型企业24个、节水型小区52个。2021年,全州用水总量16.68亿立方米,控制在19.81亿立方米的考核指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为62.5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5.0立方米/万元,比“十三五”期末年分别下降7.8%和6.1%,节水成效明显提升。特别是主导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成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示范工程11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多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7,以节约用水的实际成效扩大了全州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

  二、这十年,我们坚持系统治水,河湖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十年来,我们坚持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大力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州河湖面貌、水资源管理面貌、水利工程面貌发生了多年未有的大变化。河湖保护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重拳出击整治侵占、损害河湖乱象,多年以来积累形成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累计清理乱占问题294个;清理乱采问题111个,关停采砂场470个,清除侵占河道堆放砂石料6.5万立方米;清理乱堆问题985个,清除垃圾100万余顿;清理乱建问题262个,清除建筑物面积5万余平方米,为红河、南盘江两大水系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腾出了更大空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加力,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35.33平方公里,打造了一批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坚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异龙湖调水补水成效明显,最近3年首次实现水流西进东出,封闭型湖泊现状得到突破;“大屯海污染治理不力”问题整改、南盘江流域保护治理“九大行动”深入推进,累计治理河道总长636.84公里,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甸溪河、泸江、曲江等河湖生态治理见行见效,以“一湖、两系、三海”为重点的河湖水系生态修复保护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7个,弥勒甸溪河、开远南洞河、屏边牧羊河等一大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成为全州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的示范和标杆。

  三、这十年,我们持大兴水利,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我们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谋划区域水网总体布局,加速构建以重点水源为骨干,蓄、引、提、排、灌相结合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州水资源统筹调控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切实促进了地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13座中型水库、27座小(1)型水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6座中型水库、22座小(1)型水库建成投入运行,新增蓄水库容1.49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72亿立方米,全州水库总库容达11.57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11.17亿立方米,切实保障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滇中引水二期(红河段)开工建设,蒙开个地区河库连通、元阳县增益寨至烂衙门引水、弥勒市太平雨补输水干渠、蒙自市东部水系连通、石屏县大练庄水库至赤瑞湖连通、红河县“一河五库”连通等一批引调水工程或开工建设或建成投运,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在更大范围和空间内推动改善了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四、这十年,我们坚持依法管水,河湖治理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我们紧盯行业监管的痛点、堵点、难点,坚持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加快建立务实、高效、管用的行业监管体系,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从根本上改变了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被动局面。编制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河道采砂、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河湖保护治理等专项规划,水利规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更为突出,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更加强化。全面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节水治污控源和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河(湖)长体系,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多年以前全党动员大干水利、全民动手治水兴水的景象再次呈现。坚持以水法为核心,修订了红河州水资源管理条例、异龙湖保护管理条例、五里冲保护管理条例,出台了三海保护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13县市出台了农村饮用水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等,地方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联合各部门和县市扎实开展打击非法采砂、取缔非法取水、整治非法建筑、清理非法养殖、惩处人为水土流失等执法行动,依法做好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2012年以来,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27件,调处各类水事纠纷530余件,有效维护了全州良好的水事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紧扣“十四五”发展目标,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建设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以更大力度加强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努力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红河州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云鸿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云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长期以来对红河林草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红河州是云南省森林资源大州,是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国家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是铺展在祖国西南的一幅山环水绕、襟河带江、钟灵毓秀、色彩斑斓的绿美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林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林草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忠诚担责于身、实干履责于行,聚力绘就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美底色。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十年步履铿锵,十年铸就辉煌。十年来,红河林草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2021年底,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7.8%,年均增长1.28个百分点,湿地保护率56%,森林蓄积量1.097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333.18亿元,14个单位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265个行政村被授予国家或省级“森林乡村”称号,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一天然氧吧州”。

  红河林草这十年,是构建共建兴绿“基本盘”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国家和省级安排部署,把全面推进林长制作为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红河建设“三个示范区”等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首要任务,以“一线工作法”深入调研、以“项目工作法”扎实推进、以“典型引路法”借鉴推广,构建了“五长一员,五级联动,专兼互动、全民发动”的正“金字塔”林长制工作机制。全州共有省级总林长1人,州级总林长17人,县市林长216人,乡镇林长1350人、村级林长1327人,护林员18000人,形成了“统筹在省、组织在州、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责任到人”的“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全链条责任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构筑了红河绿色发展的“基本盘”,工作得到国家和省的通报表扬。

  红河林草这十年,是打出依法护绿“组合拳”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坚决扛牢守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之责,始终坚持依法护绿、铁腕执法,打出森林资源管护“组合拳”。一是打出“铁腕执法”拳。全州林草系统主动牵头协调州级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森林督查”“绿剑行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专项整治行动。2012年以来,全州累计办理涉林案件10989件,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902.8万元,收回林地5286.74公顷、恢复植被5054.66公顷。自2018年开展森林督查以来,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4877起,收回林地5734.3561公顷,恢复植被5480.1161公顷,执纪问责736人。二是打出“灾害防治”拳。多方协调争取筹集项目资金1.5亿元,启动实施航空护林基地和红河数字林草建设项目,建成了以“设施设备、专业队伍、管理水平、工作业绩”“四个一流”航空护林基地,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融合的林草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红河航空护林实现全年驻防1—2架的历史性变化,创造了29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优异成绩。有害生物防治应防尽防,十年累计投入3703.54万元,完成林业防治面积452.8万亩,防治率99.8%。三是打出“生物保护”拳。我们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红河州现已知高等植物6156种,隶属326科1771属,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云南省的76.53%、68.33%、36.21%,占全国的67.63%、46.94%、20.52%。已知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3目107科358属690种,占云南省1366种的50.5%,占全国2485种的27.8%。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我们构建“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处置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同时还争取到首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在红河举办。

  红河林草这十年,是实现造林增绿“科学化”的十年。这十年,是红河国土绿化推进格局最高、投入资金最多、修复规模最大、绿化质量最好的十年。特别是国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政策出台后,全州林草系统确立了“基本农田不用、一般耕地慎用、未利用地协用、疏林地块自用、石漠化地快用”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企业+大户”联动推进国土绿化、通道面山绿化、城市森林公园、林业产业基地“四大工程”增绿新模式,启动实施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载体,特别是今年结合绿美红河建设需要,制定《红河州林草局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谋划启动投资66亿元项目,涉及绿化美化面积230万亩。通过十年坚持不懈努力,实现了“年年种树能见树,岁岁造林能见林”目标,国土绿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十年来,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1056.8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91.5亩、封山育林122.74万亩,完成森林经营443.07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项目137.66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110.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22.8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0.1万亩,全州年供应优质苗木能力达到1.2亿株,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5%增加到2021年的57.8%,年均增幅达1.28%。湿地保护率从2012年的30.75%增加到2021年的55.6%,年均增幅达2.49%。

  红河林草这十年,是提升赋能用绿“转化率”的十年。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紧紧围绕云南省绿色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原则,把森林康养、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等作为发展重点,全面持续推进全州林草产业发展,以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石屏龙朋龙韵养生谷、弥勒可邑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屏边滴水苗城等为代表森林康养项目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全州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4家,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265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49家。全州林草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70.3亿元到2021年333.18亿元,年均增幅达26.29亿元,全州绿色信贷余额232.84亿元。全州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19.8亿元,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6.8亿元,兑现天然林停伐补助资金6.3亿元。全州22.2万建档立卡户因生态扶贫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占全州脱贫人数的24.3%。红河林草人用实干担当将生态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论文写在了红河大地上。

  红河林草这十年,是深化改革活绿“新篇章”的十年。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重点推进了三项重大改革。一是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州发放林权证43.1346万本,完成林权流转96.93万亩4270宗,流转金额达2.8亿元,办理林权抵押59.32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14亿元。二是深化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13个国有林场,有10个转为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由604人增加到674人,工资待遇从人均3920元提高6890元,实现了从“伐木工”到“护林人”的历史性转变。三是深化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全州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顺利完成了全州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人员的上划转隶工作,全体上划人员纳入州级预算保障,自然保护地增至42个,新增面积1616.81公顷。

  红河林草这十年,是跑出服务发展“加速度”的十年。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始终以法治思维竭尽全力为全州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林地要素保障,在推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贡献了林草力量。特别是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全州林草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涉林项目定了干,林草系统马上办”的服务理念,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保姆式”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了《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干部“组建小分队、工作沉一线、上门解难题”实践活动方案》,做到“领导在一线示范,干部在一线锤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检验”,创造了27天审批5557亩单体链长制产业化项目和项目现地16分钟审批26个项目的红河速度。2012年以来,全州累计依法使用重点项目使用林地17311公顷,对脱贫攻坚、民生公益项目累计减免植被恢复费2.26亿元。

  红河林草这十年,是坚持党建引领“新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省、州党代会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红河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提出了红河林草“11231”发展思路(锁定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红河林草高质量发展一个总目标,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一个总抓手,聚焦护绿和用绿两大立足点,抓住巩固拓展增绿、活绿、治地三个着力点,做实重点项目林地要素一大支撑点),同时,在全州林草系统塑造“让旗帜鲜明讲政治无处不在、让迅速高效抓落实蔚然成风、让风清气正好生态山清水秀”的三种形象,汇聚推进红河林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过去十年,红河林草取得的成就和变化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忠诚担责于身、笃定实干履责于行,持续聚力绘就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美底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红河的林草精彩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魏道俊:

  感谢杨云鸿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请这位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水利部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红河州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颖女士作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做好水文章。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健全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兴水治水管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湖泊革命”攻坚战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动“退、减、调、治、管”五字方略落地见效,坚决打赢打好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河(湖)库水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州三海保护管理局,提级加强“三海”保护管理,解决了三海保护管理长期以来主体责任不明、管理机制不顺、区域协同不够、执法不统一等问题。

  二是以推行河(湖)长制为统领,不断促进河湖水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在全省率先设立人民检察院驻河长制办公室州级检察联络室,有效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特是2020年度,全州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喜获省级奖补2500万元,同年全州河(湖)长制工作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评定为优秀等次,居全省第一名。推进了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容、长桥海水库扩建和甸溪河(弥勒段)、泸江(开远段)等一批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红河、南盘江干流电站库区、大屯海等重点水域网箱养鱼、非法采砂等一批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三是聚焦主业推进保护治理,全力解决水生态水环境突出问题。我们扎实推进水资源保护行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双控制度,完成550个统计调查对象年度用水统计上报和2092个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完成1452个问题整改,以及北部7县市节水型社会达标示范和州县13个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建成地下水采集中心1个、监测井26个。我们扎实推进水生态修复行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我们坚决纠正小水电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州、县两级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切实加大水生态脆弱区保护修复力度,优先选取异龙湖、泸江、沙甸河等重点河湖开展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管控工作,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35.33平方公里。我们扎实推进水域岸线管理保护行动。全面完成179条河流、5个湖泊河湖管理范围和26座中型、264座小型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以南盘江干流、红河干流为重点,持续推进河道采砂清理整治,基本实现有采砂任务的河道采砂规划全覆盖,非法采砂问题得到全面清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贯穿到水利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加强源头控制,强化联防联控,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确保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从刚才杨局长的介绍中了解到林长制是一项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面对“十四五”林草发展规划任务,如何将林长制与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有效衔接,推进目标任务完成?

红河州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云鸿: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方案制度的出台并不代表就落实了,更不代表落实好了。去年印发《红河州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可以说为推动“十四五”林草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今年是林长制工作的起步之年,明年将是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的关键之年,后年是狠抓落实林长制工作的攻坚之年,大后年全面检验林长制工作成效的窗口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省、州党代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和省州林长制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各级领导的批示指示要求,聚焦林草“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目标,全面压实各级林长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责任,持续提升林草资源质量水平。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确保各级林长知责明责。按照林长制工作督查和工作报告制度,从州级层面讲,州林长办将在每年年初制定资源清单和工作清单,让全州各级林长知晓责任区域内林草资源总体情况、林草重点工作任务;根据森林督查整改、草原监测保护、生态修复治理、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特别重要的事项或久拖不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州林长办将纳入问题清单,按程序报州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并下发督办函进行挂牌督办。我们将督促各县市参照州级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通过资源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三个清单”,让各级林长知责明责。

  二是强化过程督查,推动各级林长履责尽责。今年,省林长办已制定印发《2022年“林长制考核”考评细则》,从林长制实时运行、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林草产业发展、基础能力建设等情况,对全省16州市党委和政府进行考核。从考核内容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林长制考核内容已基本覆盖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林长制考核实际上就是对林草工作的综合考评。对照省级考核方案,我们也制定印发了《红河州2022年度“林长制考核”考评细则》,我们在省级方案明确考评指标照当全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州实际,对林草行政执法工作强化了硬性指标要求、提高了考评分数权重,其目的就是科学解决好保护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依据林长制州级工作督查制度,按年度常态化牵头开展综合督查和中期评估,将督查和评估结果按程序报州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并进行通报,以此督促地方各级林长履责尽责。

  三是强化结果考核,实现各级林长考责问责。关于林长制考核,《实施方案》中作了明确要求,从今年开始,州级将对县市党委、政府按年度和任期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报州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并以适当方式进行通报,同时报州委组织部,作为地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下一步,州林草局将按照国家和省林草局统一部署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网上州级林长制考核有关制度措施,重点以林草资源总量、增量和质量为重点,按年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优化考核程序,注重考核结果应用,真正做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指标、结果有应用,确保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我们了解到,红河州是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想请问一下,红河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年来,红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坚持绿色生态靓州,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从生态环境改善中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十年来,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哈尼梯田保护。以维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为重点,通过推进系统保护治理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着力培育生态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探索产业融合升级模式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如稻鱼鸭等模式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阿者科计划”等经营村庄行动,探索出一条哈尼梯田科学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十年来,我们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业6大产业。做实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技术标准和服务保障“五个优化”,传统的烟草、冶金、能源、化工、建材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层次逐渐提升,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牢固。开远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弥勒市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蒙自市、开远市创建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泸西县创建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建水县、弥勒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十年来,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建成15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屏边滴水苗城建设成为全省老旧县城改造凤凰涅槃的典范,建水县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美丽之城、生态之城;石屏县坚持湖城一体、山水一体、湖上湖下一体,构建“湖城一体、湖城共融”格局;河口县按照“多点组团、串珠成带、珠明带亮”思路和“两区六组团”的布局,打造成为美丽宜居,彰显中国特色、国门风范的口岸城市;弥勒市打造滇中绿色经济强市和“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开远市打造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着力推动哈尼梯田小镇、建水紫陶小镇、弥勒可邑小镇、开远知花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已成为红河州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张名片。十年来,我们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生物环境安全管理与监测网络构建,建立健全生物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外来物种、疫源疫病、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等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生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安全管理,保障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推进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能力,促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魏道俊:

  感谢黄杰先生的回答。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都知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刚才各相关部门从各自领域出发,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今天发布会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新闻点多,希望记者朋友们充分宣传好、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深入挖掘红河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和好的经验做法,宣传好红河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效,为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感谢新闻界的朋友,我们下一场发布会再见!

阅读下一篇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沿边开放发展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