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绿春县专场

文章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发布日期:2022/11/07 15:18

浏览次数:

发布会现场

  8月12日上午,“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绿春县专场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红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红梅: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绿春县专场发布会。

  绿春县因“绿”而名。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绿春县各族干部群众担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谱写了“哈尼家园·生态绿春”的崭新篇章。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绿春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绿春县委书记何阳先生;

  中共绿春县委副书记罗冲开先生;

  中共绿春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李晓忠先生;

  中共绿春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白用明先生;

  绿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云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驻滇新闻单位、驻州新闻单位、州级新闻媒体和绿春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绿春县委书记何阳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中共绿春县委书记何阳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绿春县委书记何阳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绿春县委书记何阳: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非常高兴通过“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绿春专场发布会,和大家交流分享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绿春县委、绿春县人民政府和全县21万各族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绿春、支持绿春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是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深入绿春的山山水水,宣传报道绿春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和强边固防等工作,为绿春发展鼓舞了信心、凝聚了力量。谢谢大家。

  绿春原名“六村”,意思是指县城周边有6个哈尼族村寨,1958年建县时,因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而被命名为绿春。绿春哈尼文化厚重,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45%,是全国哈尼文标准语音所在地,是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心誉为“天下最长的宴席”——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之乡。绿春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是国家乡村振兴帮扶县,也是边境县,与越南莱州省孟谍县接壤。绿春全境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年均气温17.1℃,年均降雨量2042毫米,累计培育绿色生物产业130多万亩,有面积达93万亩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哈尼家园•生态绿春”的美称。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绿春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十年来,绿春20余万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以实际行动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下面,我从做到“五个坚持”,答好“五张答卷”这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绿春这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答好脱贫答卷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尽锐出战、奋楫笃行,“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8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2544户10671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设5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1个分散安置点,2338户1068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挪穷窝、断穷根,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2万户,探索推广党建脱贫“双推进”模式,创新大头拉祜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经验,李涛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绿春县委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千百年来困扰绿春各族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绿春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做到力度不减、靶心不移。乡村振兴机构队伍衔接平稳过渡,强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政策机遇,继续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扎实开展促进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推行“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机制,千余名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家庭,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省“百千万”和州“十百千”工程,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按照“有一个好规划、有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产业、有一个好机制、有一个好环境”的标准,启动实施“党建引领,六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分年分批打造一批基层党建示范村、产业振兴示范村、平安和谐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文明新风示范村、生态宜居示范村,2021年建设的11个示范村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正稳步推进7个示范村建设,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被充分激发。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感。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685元和11395元,分别是2012年的2.3倍和3.7倍。坚持教育优先,严格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幼儿园数量从2012年的11所增加到目前的109所,投资1.9亿元的县高级中学投入使用,可容纳学生3200余人,为更多适龄学生提供了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从2012年的49.13%、54.9%、50.01%提高到2021年的85.06%、95.74%、85.08%,2019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深入推进健康绿春建设,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中医院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脱贫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乡镇卫生院、县级公立医院均达到脱贫成果巩固标准,每千人口拥有病床5.8张。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十年来发放城乡低保金9.57亿元,发放各类救助金1.42亿元。着力稳岗就业,农村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6.49%,2908名脱贫劳动力走上生态护林员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2000余名低收入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利用,涌现出《跳鼓》《新米节》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都玛简收》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拉祜寨脱贫故事为蓝本的《流芳》被搬上舞台,灯马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十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答好发展答卷

  县域经济显著增强。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8.98亿元,是2012年的3.1倍,年均增长1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3亿元,是2012年的2.94倍,年均增长13.24%;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89%和29.43%。稳定粮食生产面积40万亩、产量11.2万吨。12万头构树生态猪、共达水泥厂、半坡橡胶颗粒加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先后建成特色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开发茶产业,建立62个茶叶初制所,培育省州龙头企业24家,64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2018年被列为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2019年被列为“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入选茶产业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初步形成了三区两基地一示范点产业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交通先行,全力助推元绿、勐绿高速公路和国道219线改造工程,元绿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乡镇通三级公路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903.37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493.7公里,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分别达100%和89.9%。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路俄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扎实推进,建成中小型水库9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35件,城镇集中供水率、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累计建成4G基站776个、5G基站104个,实现行政村宽带光网全覆盖,自然村通动力电和4G网络全覆盖。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削峰填谷工程通过终验,完成县城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和主干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624套,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3150套。扎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改革事项864项。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经济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纪检监察体制等改革纵深推进,规范财税征收、预算执行和债务限额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一把手”招商导向,落实县级领导带头招商制度,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政务服务大厅搬迁,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十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答好生态答卷

  做好“护绿”文章。绿春因“绿”而名,因“绿”而兴。我们把守护好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有力整改各类督查反馈问题,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河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林长制,连续35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2021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州第一,饮用水质达标率100%,黄连山水库被命名为省级美丽水库,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19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9个,大兴镇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绿春被命名为“中国天然氧吧”。

  做好“增绿”文章。持续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面山通道绿化,建成阿倮欧滨森林公园一期、二期工程,腊姑、桐株梯田片区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区,累计完成造林35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1.78万亩、全县森林抚育30.5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村庄整体绿化覆盖率达58.17%,森林覆盖率达76.02%,森林蓄积量达21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居红河州第一位。

  做好“用绿”文章。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积极申报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试点示范县,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建成5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56万千瓦,建设村级光伏电站48个,着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十年来,我们坚持守边固边强边,答好稳定答卷

  民族团结纽带更加牢固。树牢在绿春“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主旋律。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绿春发展的生命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功创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3个、模范集体1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2个、示范教育基地4个、模范集体2个。完成全省边境小康村示范点二甫新村建设,村民人均纯收入从6年前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0多元。目前,正在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48个沿边自然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力打造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

  基层治理全面加强。深化法治绿春、平安绿春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持续抓好边境地区综合整治,探索实施边境“133”治理模式,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好县乡村三级调解中心,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1个。2020年被授予省级平安县荣誉称号。2021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综合满意率排在省、州前列,2022年绿春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清醒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扛牢扛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五必查、六必强”和“七大行动”工作要求,持续保持疫情零输入零发生。用好州县“强边固防突击队”,加强边境缓冲区建设管理,县级机关单位挂包边境自然村,组建党员先锋护村队,发动村民参与管边护边,构筑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坚固防线。强化集中隔离场所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建成发热哨所,稳妥推进疫苗接种,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坚持科学精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十年来,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答好作风答卷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创新开展小干部讲大政策、小院子讲大民生、小平台讲大贡献、小村子讲大幸福、小团队讲大道理“五小阵地”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凝聚起全县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153工程”,规范党支部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扎实开展“争先跨越、担当实干”大讨论活动和“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践行“三个工作法”,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开展干部“回炉重造”,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肃清流毒余毒影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十年步伐铿锵有力,十年成绩鼓舞人心。回望十年来走过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绿春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新的征程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奋力推动绿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绘就“哈尼家园•生态绿春”的美丽新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刘红梅:

  感谢何阳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请这位记者提问。

新浪云南记者现场提问:

  绿春曾作为国家级边疆贫困县,10年来,绿春县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如今的成绩?

中共绿春县委副书记罗冲开先生作答:

  绿春县两年前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和红河州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这场伟大的减贫实践中,绿春县坚持党建引领抓脱贫,聚焦深度贫情精准发力,率先探索出党建脱贫“双推进”、“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工作模式、产业扶贫“牛巩模式”、边疆党建长廊“153”工程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有力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边境民族地区实际的脱贫之路。

  我们总结出五个方面的主要路径措施和经验启示: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扛起攻坚责任。我们在县级指挥部组建8个专项组,接力发起“四季攻势”“底数清”“百日总攻”“大沉底、大排查、大作战、大提升”等专项行动,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精准落实到位。严格落实挂牌作战制度,组建9个小分队,县委、县政府制定并执行《绿春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绿春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规定,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第二,聚焦深度贫情,始终精准靶向施策。我们全面实施“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0.08亿元,坚持“三个零”目标,全面保障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把产业提质和稳岗就业作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的固本之策,先后制定13个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做到帮扶措施全覆盖、“户户清”。围绕脱贫返贫隐患、非档易致贫风险点,制定出台贫困动态监测暨返贫风险防控实施办法,县级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各类风险户统筹政策资源,做到精准定向防止返贫致贫。

  第三,强化协同作战,多方凝聚攻坚合力。我们严格落实“领导挂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要求,5035名干部开展亲家式结对、亲戚式帮扶,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83支369人。2014年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定点扶贫共投入帮扶资金1.99亿元,省、州、县123家挂联单位协调投入5.68亿元。

  第四,突出干群互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我们建设覆盖全县行政村的脱贫攻坚“动力小站”91个,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制作并用活791个红黑榜,组建797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群众收家治家、养成习惯。

  第五,深化党建引领,实施党建脱贫“双推进”。我们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选派295名“支部辅导员”,组建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490个,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104支。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强组织、建基地、育能人、扶大户、带农户”的党建脱贫“双推进”新路子,全县累计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348名。以全县153公里边境线,打造“边疆稳固、边境和谐、边民幸福”三大目标为主的边疆党建长廊“153”工程。

  今后,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苦干实干加油干,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党建引领、六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绿春素有“哈尼家园·生态绿春”的美称,请问,绿春是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经济?

中共绿春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白用明先生作答:

  好的,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

  绿春县境内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7.32%、哈尼族占86.45%,是全国哈尼人口聚居率最高的县份,天下最长的宴席—哈尼长街古宴的故乡,全国哈尼文标准语音所在地,另外,绿春境内还有93万亩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上100余万亩绿色产业,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6.0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均居红河州首位。有“哈尼服饰的海洋”“哈尼美食的殿堂”“中国天然氧吧”等美称。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绿春最大的资源优势。故而“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成为全县上下共识。

  在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经济上,我们主要是做好以下四篇文章。

  一是大树生态品牌,展示生态绿春形象。绿春县以优渥的森林生态禀赋,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大兴镇全国森林康养试点乡镇,以及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19个,申请了“绿知春”“东仰云海”区域公用品牌。现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未来,还将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县等生态主题品牌,展示生态绿春形象。

  二是大兴生态产业,巩固生态惠民工程。在保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护林员政策,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助推“绿美云南”建设,谋划一批生态修复、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等生态建设项目,助力青山增绿;紧抓GDP、GEP双核算双运行试点示范县申报契机,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探索森林碳汇交易促进生态价值转换,真正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大力招商,引进一批生物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不冒烟的生态企业,结合绿色产业优势特点,以“做亮茶叶、做优红米、做活果蔬、做稳橡胶、做精香料、做足畜禽”的思路,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三是大兴文化产业,厚植民族文化底蕴。“哈尼分布海内外,寻根问祖到东仰”,绿春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相对最完整的地方,特别是哈尼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绿春民间文学叙事史诗《都玛简收》正要创排歌舞集。积极创作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歌舞文艺精品节目哈尼族舞蹈《行歌悠悠》、瑶族舞蹈《成人礼》、拉祜族舞蹈《拉祜心里乐开花》、文艺节目《新米节》《闹宴》《嘎玛新歌》等,民族服饰、手工艺品、茶叶、长街古宴等,已成为民族文化“行走的名片”。

  四是大推文旅融合,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绿春旅游关键词是康养体验,核心灵魂是民族文化。所以,我们想要突出“一山一林一座城,一戏一歌一桌宴,一水一田一杯茶”特色元素,谋划一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深化以长街古宴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突出休闲康养主题,打造阿倮欧滨森林公园、阿倮欧滨小镇、腊姑桐株梯田、黄连山生态旅游等片区文旅精品线路,能在山水林田间见悠久的农耕文明,享最原始的田园风光,尝最有机的食品。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锻造资源“长板”,补齐要素“短板”,发展旅游经济。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绿春县是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示范创建县,把茶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抓产业,是怎样做好“茶”这篇文章的?

绿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云先生作答: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说到茶,红河州当属绿春县面积最大、产量最多、产值最高。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叶24.5万亩,占红河州茶叶总面积的61%,人均实现1.17亩;2021年干毛茶产量2.38万吨,实现产值4.202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红河州首位。绿春茶叶分布全县村村寨寨,茶农达3.7万户16.65万人,占总人口的79.05%,已形成6大万亩茶区。茶叶产业,已成为绿春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累计带动低收入脱贫户人口16450户72145人、监测对象1766户7465人。同时,绿春茶名扬四海,“玛玉茶”先后六届被评为云南十大名茶;2019年列为中国茶叶百强县,2020年列入云南省30个茶叶发展重点县之一,2022年列为云南省重点帮扶县(茶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

  茶叶产业,作为绿春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县创建,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一县一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到高位推动强保障。一是落实政策定措施。结合国家和省州支持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先后制定下发《绿春县“一县一业”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十条奖补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茶产业发展方向,强化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二是谋划项目引企业。对标省“绿色食品牌”办公室有关要求和专家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完善《红河州绿春县2022年“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编报《绿春县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云南绿春县哈尼有机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等茶产业项目申报材料,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入驻绿春,成立云南哈尼高原生物茶产业有限公司,推荐绿鑫茶业有限公司、玛玉茶厂2家茶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引导县茶协、茶企、种茶大户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三是实施项目抓进度。2022年“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项目涉及30个子项目1.69亿元,重点实施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建设24600亩,创建30个绿色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茶叶提质增效20933亩、新植茶叶7769亩,推进茶产业地方团体标准制定项目和玛玉茶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奖补、茶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四是产研融合重培训。聘请省农业大学茶学院、普洱茶研究院、昌宁红集团等省内外专家,组建绿春茶科技小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等,对全县茶企开展制茶技术培训、茶园管理培训51期5620人。五是宣传推介创品牌。邀请省州主流媒体记者到一线茶园采风,激发全民参与“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热情,成功举办首届全县斗茶大赛暨区域公共品牌茶叶选品会,不断提升绿春茶影响力;注重茶叶品牌创建,与上海长宁区合作制定绿春茶生产标准,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创建“东仰云海”公共区域品牌。目前,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茶企36家、证书45张、产品60个,认证面积3.3万亩,有机认证书数量居红河州第一位。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加快示范创建项目落地见效,三年内高质量完成“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坚持标准化引领,集中连片打造一批规模化现代化高标准生态茶园。二是坚持制度化管理,严格实行茶叶生产违禁农药实名制销售管理和茶叶投入品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三是坚持特色化发展,发展观光茶业、体验茶业、创意茶业等新业态。四是坚持数字化创新,支持茶企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防伪体系试点。五是坚持品牌化驱动,做好“中国甜茶之乡”“绿春玛玉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六是坚持组织化联接,探索“茶业+初制所+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农带农富农模式,带动80%以上茶农增收致富。

  最后,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到绿春品茶,希望大家持续关心关注绿春茶叶产业发展。谢谢大家!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据了解,在绿春世居六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达到97.32%,请问绿春是怎样做好民族团结这篇文章的?

中共绿春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李晓忠先生作答:

  感谢您对绿春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关注!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时代的主旋律。一直以来,绿春县6个世居民族在这块充满生机的边疆热土上,互帮互助、相敬相爱,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奋力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这里,我就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概括了“4473”的思想举措。

  第一个“4”,就是“四个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着力完善领导机制。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二是着力打牢思想根基。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乡村干部培训和各级各类读书班,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三是着力明确创建路径。制定出台《绿春县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四是着力选树典型样板。突出边境、强边固防、乡村振兴、绿色生态等特色,制定一个点一方案,其中:绿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主题教育馆、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等得到各族群众、中小学生、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可。

  第二个“4”,就是“四个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凝聚宣传教育合力。深入开展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活动,累计发放《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宣传材料2万余份。二是凝聚核心价值观合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五爱”教育,开展“上民族团结教育课、开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办民族团结社团、读民族团结书籍、讲民族团结故事”五项活动。三是凝聚民族文化根脉合力。民族舞蹈《嘎玛新歌》《瑶韵斋筛》代表红河州参加云南省歌舞(乐)展演比赛,通过快手微信发布《边疆人民心向党》《强边固防突击队之歌》等原创歌曲。四是凝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合力。先后组织语言文字工作业务培训20期6500人次,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38期12160人。

  所谓“7”,就是“七个聚焦”、增强绿春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稳步高位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二是聚焦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稳步高位推进自然村项目建设;三是聚焦“一县一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稳步高位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四是聚焦自然禀赋绿色生态资源,稳步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是聚焦汇集全民智慧结晶,稳步高位推进发展瓶颈破解;六是聚焦民生保障为民办实事,稳步高位推进群众幸福指数提升;七是聚焦全民边境抗疫防疫攻坚战,稳步高位推进强边固防工作。

  所谓“3”,就是“三个串联”、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串联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各族群众实现互嵌式居住生活。二是串联社会活动。积极参加省、州层面组织的互观互检活动15期220人次,县内组织互观互检活动8期300余人次。三是串联社会帮扶。抓住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绿春机遇,充分发挥帮扶实效,助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余人次。

  当前,绿春各民族同心同德、血脉相连的团结牢不可破,感党恩、跟党走的意志坚不可摧。也希望各级媒体加大对绿春民族团结工作的关注,让绿春筑梦更有底气,让绿春追梦更有依靠,让绿春圆梦更加激情迸发。

刘红梅:

  感谢李晓忠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与作答。

  刚才,发布人向大家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就脱贫攻坚、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希望媒体和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关心绿春、宣传绿春,共同讲好绿春故事,为绿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凝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感谢新闻界的朋友,我们下一场发布会再见!

阅读下一篇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屏边县专场

>